摘要:中等職業學校商貿類專業課的常規教學中普遍采用案例教學法,以達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目的,但在實際操作中這種教學法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為提高商貿類專業課的教學效果,以案例教學法為基礎,融入項目教學法和體驗教學法,探索提高專業課教學實效性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項目教學法;體驗教學法;教學效果
中等職業學校商貿類專業課通常開設《國際貿易基礎知識》、《進出口貿易實務》、《外貿單證實務》、《國際匯兌實務》、《商貿法律與案例》等課程。這些課程既具有很豐富的理論性,又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因此,不僅要求學生很好地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而且要求學生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并在應用中不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課堂是以教師為主體,重在教師的表述,學生被動接受,缺少獨立思考和實踐訓練。這類課程在教學方法的研究和實踐應用上常采用案例教學法,這種教學方法能較好地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改善教學效果。但在案例選擇上,往往出現案例背景繁雜性與理論知識系統性之間的矛盾。如何在案例教學法的基礎上揚長避短,提高商貿類專業課的教學效果,讓學生在發現中學習,在探索中提高呢?筆者在教學中進行了一些嘗試。
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是通過對一個具體教育事件的描述,將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具體化、形象化,使學生建立起感性認識,它與教師單向灌輸理論知識為特征的傳統教學法有很大的差異。案例教學法不僅可以縮短教學與實際生活的差距,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而且可以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分析和討論,以培養學生邏輯分析和語言表達能力。商貿類專業課普遍采用案例教學法,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也發現這種教學法存在一些局限性:(1)案例雖是實際生活的提煉概括,但對尚未踏入社會的學生來說仍然是遙遠的事物,很難產生切身的體會,影響知識有效融入他們的認知結構。(2)一兩個案例很難涉及所有的知識點,而學生對某個案例的深刻印象可能導致以偏概全的認識,形成一些不正確的思維定勢。(3)由于課時的限制,課本上的案例一般條件較簡單、涉及面較小,與國際貿易錯綜復雜的客觀條件相差甚遠,不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4)案例的精簡也難于全面反映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影響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進而影響教學實效性。
案例教學中融合體驗教學法
體驗教學法是以體驗為基本特征的一種教學觀和教學形式,它是通過創設實際的情境和機會,使學生在親歷的過程中理解知識、構建知識、掌握知識和發展能力。教學意義上的體驗“即是一種活動,也是活動的結果,作為活動,即主體親歷某種事件,并獲得相應的認識和情感;作為活動的結果,即主體從其親歷中掌握知識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商貿類專業課教學中,由于單純給出案例很難讓學生產生共鳴,若在傳統的案例教學過程中通過設計體驗式的訓練,使體驗教學法與案例教學法相結合,讓學生積極參與,切身體會,深入討論,能使教學收到很好的效果。以下是在《進出口貿易實務》中就“合同的磋商與簽訂”為題進行的教學探索。
選定題材題目為“如何進行進出口貿易合同的磋商與簽訂”。教師提供詳細資料包括出口方資料、進口方資料、產品資料等,并確定活動的評價標準。
學生分組活動教師把班級學生分成“進口商”和“出口商”兩組,各組由業務經理和業務員組成,每次業務都由組內商討完成談判對策,通過組間談判完成數量、價格、裝運、運輸、保險等合同內容的簽訂。
對兩組的交易結果進行評價交易雙方把所定合同及相關資料交給教師,教師根據內容進行評價和總結,對出現的問題或錯誤進行分析和糾正。
通過這個活動,實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參與率高、積極性好。在知識點的落實上,通過小組商討,出錯率低,學生印象深刻。學生通過親身經歷體驗,不僅深刻領會了課本知識,而且還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語言表達,團隊合作等方面也有顯著進步。
案例教學中融合項目教學法
項目教學法是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動,是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教學演練。
國際貿易專業的相關課程,內容幾乎涉及全部國際貿易領域的知識,通常設計的案例很難涵蓋系統的知識,易削弱知識點之間有機聯系。因此,可在課堂教學中,采用項目教學法設計和制定一個或多個具體的工作任務作為項目,將項目分解成多個相互聯系的工作步驟,各工作步驟包含多個知識點,完成知識點的傳授和應用的過程便采取體驗式的案例教學法。這樣就能把眾多的案例關聯起來,達到知識系統傳授的目的。由此可見,案例教學法中采用的項目教學是以設置統一背景來傳授系統知識為目的的教學活動,與通常的項目教學法不盡相同。教師通過各種渠道收集獲取實際貿易活動的相關資料,設計實訓項目,分解任務到各小組。項目中各項任務的完成過程,便是各小組成員獲取各知識點的學習過程,也是通過體驗應用理論的實踐過程,學生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進行知識的消化和整合,達到理論聯系實際的目的,并為學生順利步入社會工作崗位打下基礎。下面是以“毛絨玩具的進出口業務”為題材進行的《進出口貿易實務》課的項目教學探索。
選定項目、明確工作任務以“毛絨玩具的進出口業務”為項目,確定三個工作任務:合同的磋商與簽訂、出口合同的履行和進口合同的履行。要求學生在完成該課程知識點學習的同時,完成毛絨玩具的“賣”與“買”的整個交易過程。
學生分組實施項目教師把學生分成“進口商”和“出口商”兩組,使他們分別承擔“買”和“賣”毛絨玩具的任務。教師擔任第三方角色,如銀行、船公司等。在項目框架下要求學生在小組內分工協作,充分進入進、出口商的業務角色,認真商討交易的各個環節,完成合同簽訂和履行。任務明確后,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頗高,積極參與合同的簽訂、備貨、報檢、租船定艙、開立信用證、制單結匯、進口報關等諸多事務。
階段性小結、交流教師定期檢查項目進展情況,及時回顧各工作步驟,進行知識點的梳理和總結。學生就項目所進行的工作進行探討交流,總結經驗和教訓。通過交流發現學生在工作任務中往往存在無從下手、課本知識無法靈活轉換以及小組內學生合作不夠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及時給學生相關指導,解答學生的疑問,幫助學生的工作任務順利開展。
成果評價隨著工作任務的分步完成,教師及時在課堂上展示交易雙方的工作成果,通過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點評,達到讓學生在成果中鞏固知識,并享受成功。
通過項目教學法,讓學生在一個較真實的貿易環境中體會商貿知識的系統性和關聯性,并在實踐過程中深刻理解理論、靈活應用知識,順利實現“理論—實踐—理論”的學習過程。通過此類項目的訓練,拉近了學生與社會的距離,增強了學生處理實際事物的能力。在商貿類專業課教學后期還可讓教學活動從課堂走向社會,通過安排學生到企業實習,參與完成真實貿易業務,以進一步提高和檢驗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促進企業與學生的互相了解,為學生將來參加工作創造良好的環境。
案例教學法在中職校商貿類專業課教學中的應用,有助于學生對抽象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應用,但在案例的設計選擇上,學生體驗性匱乏和知識代表性不足是兩個較突出的弊端。如何揚長避短以更好地發揮案例教學法在教學中的作用,是提高商貿類專業課教學實效性的關鍵問題之一。為此,將體驗教學法和項目教學法有機融入案例教學中,以項目為平臺,以案例為主線,以體驗為手段,是不可分割的整體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不僅能充分挖掘案例教學法的優勢,而且能彌補案例教學法的不足,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辦法。將項目分解成若干層次的若干案例,學生通過扮演案例主角來切身體會商貿業務流程,這種教學活動完全能在課堂教學中實現。通過實踐發現,以上教學方法對于提高商貿類學生的專業理論素養、增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培養團隊協作精神等方面效果顯著。這種教學方法符合“以全面素質為基礎、以能力為本位”的教改思想,是對傳統教學方法的一次有意義的探索和創新。
參考文獻:
[1]盛群力.項目學習模式[J].教育信息報,2006,(3).
[2]肖海平,付波華.體驗教學法:素質教育的理想選擇[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4,(1).
[3]周明星,張柏清.創新教育模式全書[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9.
[4]劉春生,徐長發.職業教育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2.
[5]王國華,劉合群.職業教育心理學[M].廣東: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
毛燁(1980—),女,浙江余姚人,余姚市職成教中心學校教師,中學二級教師。(本文責任編輯:周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