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塑料模具設計》為高職院校模具專業的主干課程,是模具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門理論基礎課。為了使學生快速、全面地掌握本課程的內容,教師應在有限的時間內實現教學的有效性。本文以臺州職業技術學院模具專業課程——《塑料模具設計》為研究對象,研究高職院校模具專業課程有效教學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高職教育;有效教學;模具專業課程
有效教學是指在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和學生掌握教學的有效知識量的程度達到有效教學時間和總教學時間的最大比值,最大限度減少教學浪費的過程。《塑料模具設計》是高職模具工程技術專業的核心課程。實施《塑料模具設計》有效教學,就是要在有限的課時內,師生雙方密切配合,通過課程學習,使學生最大限度地掌握模具的典型結構和模具設計要領,并形成自主設計模具的基本能力。
《塑料模具設計》課程具有理論結合實踐的鮮明特征。學習《塑料模具設計》不僅需要較好的空間思維能力和豐富的想象能力,更離不開實踐操作技能。傳統教學方法重點定位于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而非應用能力的提升,淡化了模具設計的應用特點,課程應用部分所占的比例很小。這樣,不僅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使習慣于實踐的高職學生對理論學習產生畏難情緒。為此,我們必須積極探尋有效的教學策略,以提高《塑料模具設計》課程的教學實效。
著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傾向,它能推動人們去追求某種知識或從事某種活動。同樣,興趣也是高職模具工程技術專業學生提高《塑料模具設計》課程學習實效性的前提與基礎。要在學生初次接觸《塑料模具設計》課程時,講清課程的特點、內容、用途,以引起學生的足夠重視;使學生產生一種新奇感,認為這門課有東西可學,有奧妙可探,激發學生學習的沖動和探索的愿望。在理論教學前可安排2天的模具裝拆實驗,以提高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感性認識,增強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在后續每一部分的講解中,教師依據學生對理論教學內容的掌握程度有效地進行引導,讓學生在模具實物中找到理論教學的實證。這樣,既可培養學生認同意識,又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另外,對該課程的性質和任務進行介紹時,要讓學生意識到學好《塑料模具設計》課程對他們今后的學習乃至工作都會產生重要的影響,以此來增強他們學習的動力。
采用現代科學技術輔助教學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教學的手段和方法也日新月異,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在高職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而對《塑料模具設計》這門極具應用性特色的課程來說,計算機輔助教學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利用已經搜集到的多媒體素材資源,經過PowerPoint或者Authorware等多媒體制作平臺的重新整合,根據教學需要制作出適合課程應用特點和高職學生認知現狀的新課件。《塑料模具設計》課程的許多章節的內容難以用現有的實驗設備進行演示,而計算機輔助教學往往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講解注射原理、注射設備等內容時,多媒體教學運用聲像結合、動畫模擬等形式,向學生生動地展示模具生產中各部分的運動情況,使學生能很快地理解并把握要點,給枯燥的理論賦予活力,營造出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此外,教學過程中可以借助軟件設計,進一步加強教學的實踐性。在講解比較復雜的模具設計時,可充分利用計算機軟件給學生作三維演示。開展三維演示教學要求教師對UG、PROE等三維軟件非常熟悉,在備課時就需針對相關實例和習題進行三維建模。此類軟件設計的模具模型具有三維可視化顯示效果,非常適合模具設計課程的理論與實驗教學。通過動畫旋轉演示模具結構的裝配和分解,使學生更加清楚模具結構。同時,此類軟件還具有計算分析與模擬分析的功能,通過計算分析功能檢驗設計的合理性,利用模擬分析功能檢驗模具設計的可行性。利用此類軟件,教師可深入淺出地分析模具的結構與特性,講解各部分的作用與要點,將深奧復雜的結構問題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便于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和運用。通過計算機輔助教學,不僅可培養學生綜合分析、設計和創新能力,而且能增強學生計算機設計操作能力,更能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精講巧練,啟發教學
《塑料模具設計》是一門專業應用性較強的課程,它來源于生產,又服務于生產,要通過學習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意識,實現學以致用的目的。在日常教學中要根據不同的學習階段、不同的教學內容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引導學生在掌握基本學習方法的基礎上,啟發學生思維,激發學生思考。
案例:以“分型面設計”一節為例,啟發學生思維,激活課堂氣氛,做了一次簡單的教學嘗試。
問題:圖中有四個可選取的分型面,請大家分析一下,那個分型面最合理?回答正確的學生將酌情給予平時成績加分。
學生甲:選擇I分型面和II分型面最好,均為單分型面,模具結構簡單。分型面III和分型面IV均需增加側向抽芯機構,模具結構復雜,因此不可取。
教師:甲同學的分析基本正確,平時成績加2分。但有一點值得注意,分型面選擇除了考慮模具結構簡單外,還要考慮模具成型零件加工是否方便,請同學們再仔細思考一下。
學生乙:選擇分型面II最好。如果選擇分型面I的話,動模型腔中有凸臺,導致數控銑和拋光困難。
教師:乙同學回答得非常好,不但簡化了模具結構,而且方便了模具加工,平時成績加2分。
從以上案例中可以看出,在教師啟發式提問下,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積極思考,加之采用平時成績加分的激勵措施,就營造出了一種非常活躍的課堂氛圍,而學生則在積極思考中很快掌握了教學內容的要點。
課程有效教學的評價策略
教學效果評價是對整個課程中學生在各方面表現的綜合評價,包括理論認知方面的評價、實踐能力方面的評價等等。評價要從客觀上以褒為主、以獎為主、以鼓勵為主,要善于總結,使學生有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從而提高學習積極性,追求更高層次的教學目標。《塑料模具設計》課程教學的有效性,可采用以下四種方式來檢驗與評價:(1)課前提問。目的是了解學生對上一次課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問題情況來了解課堂教學的有效度。(2)繪制模具結構圖。典型模具結構講解完畢后,安排一次模具拆裝實驗,要求學生參照拆裝過程,畫出模具結構圖。(3)模具設計課程設計。課程設計要求每個學生所設計的塑料產品各不相同,避免部分學生抄襲。通過獨立完成設計任務、模具設計過程實踐,學生檢測自身對相關內容的掌握程度。(4)課程測試。測試是對課程的一次理論小結,反映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
課程有效教學的評價依據
教學是否有效,關鍵是看學生的學習效果,看有多少學生在多大程度上實現了有效學習,取得了怎樣的進步和發展,以及是否引發了學生繼續學習的愿望。
在結束《塑料模具設計》課程后,課題小組對本課程的教學有效性做了簡單的問卷調查,調查信息包括:學習興趣,課程內容掌握程度,自身解決問題能力,繼續學習的愿望。評價指標分為5個等級:“好”、“較好”、“中”、“較差”、“差”。調查涉及兩個班,共90人。調查結果顯示,選擇“好”的有95%,選擇“較好”的有4%,選擇“中”的有1%。這個結果說明,《塑料模具設計》課程在采取有效的教學措施后,效果明顯。
高職教育以培養高技能人才為根本任務,以適應社會需要為基本目標,因此,提升高職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始終是高職教學的主線,高職教師必須以應用為主旨有特色地實施高職課程有效教學。我校以提升教學有效性為直接目標的《塑料模具設計》課程的教學改革是一次有益的嘗試,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開發學生實踐能力、優化學生思維模式、增強學生創新能力等方面都將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參考文獻:
[1]朱禾勤,雙六.《推進有效教學,實施優質教育的行動研究》結題報告[J].科學教育研究[J],2007,(7):56-57.
[2]臺灣海洋大學師資培育中心.課程領導與有效教學[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8-15.
[3]李瑩瑩,彭琦.淺談《塑料模具設計》課程的教學改革[J].洛陽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5):63-66.
[4]何麗君.基于學生需求的高校有效教學目標研究[J].江蘇高教,2006,(5):45-68.
[5]王淑芳.大學有效教學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4):14-16.
[6]章小輝.高校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教學評價體系結構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2006,(3):33-35.
作者簡介:
李金國(1979—),男,浙江臺州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CAD/CAE/CAPP/PDM及集成技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