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測量》是高職高專土木工程類專業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基礎課。在分析我國目前高職高專測量課程課堂教學現狀的基礎上,探討了高職高專《建筑工程測量》課堂教學要在改革教學內容的同時,培養學習測量的興趣,努力提高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問題。
關鍵詞:高職高專;建筑工程測量;課堂教學
《建筑工程測量》是高職高專土木工程類專業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基礎課。高職高專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生在學習《建筑工程測量》以后應該牢固掌握建筑工程測量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我國很多高職高專院校都開設了《建筑工程測量》課,但是由于課時少,講述的測量內容較多且不詳細等原因,使得高職高專土木工程類畢業生沒有牢固掌握測量基本技能,走上工作崗位后很難獨立完成工程上的測量工作,這與我國高職高專院校培養目標是相違背的。筆者認真研究了我國高職高專土木工程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結合自己講授《建筑工程測量》的經驗,在充分考慮當前測繪新技術的基礎上,對高職高專土木工程類專業的測量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進行了認真研究和探索。
《建筑工程測量》課堂教學現狀
目前,全國大多數高職高專院校的土木工程類專業都把《建筑工程測量》作為一門考查課或是選修課,一般安排32~48課時,這其中,還包括至少8課時的實驗,也就是說真正用于講授測量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的課時數在24~40之間。然而,建筑工程測量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數據處理等內容很多,要在24~40課時的時間內使高職高專學生能夠完全掌握建筑工程測量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是很難的。
高職高專土木工程類專業《建筑工程測量》的基本內容有水準測量、角度測量、數據處理、距離測量與直線定線、小區控制測量、地形圖測繪和建筑施工測量等,主要講述的測量儀器有S3微傾式水準儀和J6級光學經緯儀。在這些講述內容當中,經緯儀的操作和小區控制測量比較難,教師在講授這兩個內容時,需要用較多的課時。
很多高職高專院校把《建筑工程測量》教學重點放在測量學科的系統性和完整性上,也就是說僅僅局限于測量學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沒有把建筑工程測量放在為工程建設服務的高度,不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造成《建筑工程測量》課堂教學與工程生產實踐脫節。
在當今信息社會,施工技術和測繪技術發展的非常迅速。如果《建筑工程測量》課程還是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講授陳舊的內容和落后的測量儀器,培養的畢業生很難適應現代工程建設的需要。這就需要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采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在講授測量知識和先進測量儀器的同時,培養學生學習測量的興趣,使學生在學習《建筑工程測量》以后,能夠獨立地完成工程建設中的測量工作。
課堂教學改革的基本原則
高職高專教育是以培養面向基層,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為目標,這就意味著高職高專教育應該是以技術應用為主、以能力教學為核心,培養出來的學生“就業有優勢,專業有能力,發展有潛力”。根據我國高職高專培養目標,筆者認為《建筑工程測量》課堂教學改革的基本思想是:堅持以測量知識“夠用”為原則,把培養學生掌握測量核心技能、實踐能力和一定的應用能力始終貫徹在課堂教學中。目前《建筑工程測量》的課堂教學并不能滿足實際工程建設的需要。因此,要調整《建筑工程測量》課堂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努力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和計算能力,形成知識與能力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學生在學習《建筑工程測量》課程以后,應該具有三個基本能力:掌握測量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的能力,使用測量儀器解決工程上測量問題的能力;根據工程中的具體情況提出具體測量方案的能力。
課堂教學改革
(一)努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目前,高職高專院校把《建筑工程測量》作為一門考查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因而培養學生學習《建筑工程測量》的興趣就顯得至關重要。
教師要努力備課《建筑工程測量》內容多,課時少,學生的負擔比較重。教師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統籌《建筑工程測量》課程的基本內容,明確哪些內容需要詳細講述,哪些內容可以略講。《建筑工程測量》除了誤差分析、數據處理和小區控制測量外,其他內容比較直觀,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課件授課。對于一些抽象、較難理解的內容,通過演示一張圖片、一個動畫,學生就能夠輕松地接受。一般來說,高職高專院校都有專門的專業教師講授《建筑工程測量》課,使用的教材也是一成不變的,他們往往對教材內容了如指掌,有些教師甚至不用拿教案也能上課。但是,現在的測量技術飛速發展,教師應該及時了解測量的最新技術,在備課中認真組織素材,在課堂上向學生傳授。
教學內容不能局限于課本《建筑工程測量》教材中部分內容較陳舊,但是建筑工程測量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是不變的,這就要求課堂教學要以課本為基礎,但又不能局限于課本。在講授課本內容的同時,應穿插一些測量的前沿知識、測量的新儀器,如全站儀、GPS接收機和陀螺經緯儀等。學生在學到課本知識的同時,會對測量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例如,有一次上課時,筆者告訴學生可以使用工程測量的方法測得一艘輪船的載重量時,學生表現出極大的興趣,紛紛詢問如何測量。筆者在上課的過程中發現至少有80%學生不會使用計算器計算三角函數。筆者在上課時給學生出了一道題:sin30°30′30″+sin40°40′40″。有一個專業共有139名學生,沒有一個人能算出來正確結果,所以說在講述《建筑工程測量》基本知識的同時,還要講述如何使用多功能計算器以及利用AutoCAD計算坐標等內容,而這些內容是《建筑工程測量》教材中所沒有的。
強調測量工作在施工中的重要性和責任工程從規劃設計到運營管理都離不開測量,特別是在施工階段,施工中的各項工作離開測量是沒法完成的,這一點要始終貫穿在整個測量教學當中。通過講述測量在工程中的重要性,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測量的興趣。不管是在野外進行測量,還是內業計算都離不開數據。在和數據打交道時,一定要仔細、小心,要嚴格按照測量規程進行,處處都得有檢核。如果測量出了問題,以前做的所用工作都將是白費,不僅會造成巨大的損失,還會影響工期。通過講述測量工作的責任,還可以培養學生嚴謹的測量態度,避免學生畢業以后在測量工作中出現差錯。
(二)改革課堂教學內容
高職高專培養的是“下得去,拿得起,留得住”的應用型人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隨著社會的需要調整課堂教學內容。
課時改革高職高專的《建筑工程測量》課一般為32~48課時,其中,還包括至少8課時的課堂實驗,要用30左右的課時讓學生掌握建筑工程測量的基本知識是非常困難的。根據高職高專人才培養應遵循的“理論夠用、注重實踐技能和應用能力培養”的原則,《建筑工程測量》課堂實驗應該增加至12~16課時,講授水準測量需要8課時、角度測量8課時,距離測量2課時、小區控制測量6課時、施工測量和竣工測量12課時、地形圖及其測繪4課時,再加上講述其他內容,講授《建筑工程測量》應該需要60課時以上。高職高專人才培養要注重實踐能力,因此要大幅度提高課堂實驗課時。《建筑工程測量》是為工程建設服務的,施工測量和竣工測量的課時也應該多一些。
授課內容改革土木工程類學生應該是把建筑工程測量作為一門應用技術。建筑工程測量不能僅僅從測繪科學的系統性出發,強調測繪學科的知識結構和系統性,而要從土木工程類專業出發,強調測量和土木工程的結合。若僅僅從測繪科學的系統性出發,由于課時較少而內容多,會造成學生只能學到一點皮毛,不能為工程建設服務。因此,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不能貪大求全,講授的內容太多,更應該結合高職高專人才培養遵循“理論夠用、注重實踐技能和應用能力培養”的原則,同時,結合建筑工程測量是為工程服務這一基本出發點,制定授課計劃。建筑工程測量的概念比較多,要詳細講述與工程密切相關的概念,要詳細講述的測量儀器有S3微傾式水準儀、J6級光學經緯儀和全站儀等,要詳細講述的測量原理有水準測量基本原理、水平角和豎直角測量基本原理和點位測設的基本原理等,在施工測量和竣工測量中,需要詳細講授的內容有:測設水平距離、測設點的高程、場地平整測量、測設點的平面位置(直角坐標法、極坐標法和交會法)、曲線測設、建筑物定位、廠房主軸線定位、廠房柱基測設、高層建筑物高程傳遞和變形監測等。地形圖測繪不需要詳細講授,這是測繪專業的學生應該掌握的內容,但是要詳細講述地形圖在工程中的應用。測量是和數據打交道,避免不了大量的計算,需要詳細講授點的坐標計算、閉合差計算、閉合差分配計算。簡單地向學生介紹一些中誤差傳播定律、精度平定的內容,介紹測量儀器檢驗和校正的基本原理,具體如何校正,不需要學生掌握,因為測量儀器的檢校需要到指定的部門進行。
(三)以一個完整的工程測量實例結束整個課堂教學
在完成所有講授內容前,應詳細講述一個工程從開始規劃設計,到竣工的所有測量工作。在工程規劃設計前,建立控制網、完成控制測量和測繪地形圖;在施工階段,要建立施工控制網、完成施工控制測量和施工放樣;在竣工階段,要進行竣工測量;在工程管理階段,要對建筑物進行變形監測,以確保工程的安全使用。通過這些講解,學生能夠站在全局的高度了解測量在整個工程建設過程中的程序,對以后走上工作崗位有很大的幫助。講述一個完整的工程測量實例也是對整個測量課程進行一次系統復習。
以上對目前高職高專《建筑工程測量》的教學現狀進行了分析,并根據學生特點、高職高專培養目標和建筑工程的特點提出了《建筑工程測量》課堂教學改革方法。這些方法筆者在教學中都進行了實踐,受到學生的好評。
參考文獻:
[1]汪祖民.對土木工程專業普通測量學教學目的的重新認識[J].高等建筑教育,2001,(3).
作者簡介:
章后甜(1981—),男,河南信陽人,碩士,講師,主要從事測量地理信息系統教學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