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任務驅動教學法是實施探究式學習的一種教學方法,適宜“零件測繪”這類以學生動手操作為主的教學內容。本文論述了如何將任務驅動教學法應用于《機械制圖》課程中“零件測繪”章節的教學實踐,以達到最優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零件測繪;任務驅動;教學法;實施
“零件測繪”是《機械制圖》課程的一個實踐環節,是根據實際零件繪制零件草圖,然后根據整理的零件草圖繪制零件圖的過程。學生要掌握怎樣進行零件測繪,必須親手完成對零件進行測繪操作。按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倡導的“在學中做,在做中學”的教育思想,在“零件測繪”教學中,采用以具體的任務為學習動力、以完成任務的過
程為學習過程的方式去進行,是一種有益的教學實踐。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零件測繪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以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強化和提高專業知識為目的。具體來講,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以任務為主線,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將所要學習的新知識隱含在一個或幾個任務之中,通過對所提出的任務進行分析、討論,明確它大體涉及哪些知識,使學生找出哪些是已學知識,哪些是新知識,在努力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在教師的指導、幫助下,學生可以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后通過任務的完成實現對知識的掌握。在教學實際中,任務驅動教學法并不是簡單地給出任務,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學會動手操作、學會與人合作、學會總結。
以零件測繪教學為例,其目的是要求學生掌握零件測繪的過程、方法和步驟,綜合運用前面各章所學的知識,提高繪制和識讀工程圖樣的能力,同時,在零件測繪過程中,掌握量具的使用和讀數方法。零件測繪的基本過程是:給出零件—了解、觀察、分析零件—徒手繪出工程圖樣—測量零件并標注尺寸—必要的技術要求說明—核查、校對,繪制出標準的零件圖。可以把整個測繪過程設計為一個大任務,教與學都圍繞著完成任務來進行,整個教學過程實現“教、學、做”合一,以保證良好的教學效果。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零件測繪教學中的實施環節
設計任務與布置“任務”是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核心,其內容設計、構思非常重要,直接決定教學效果的好壞。學生需完成的任務要具有綜合性、實踐性和吸引力,應該把學過的知識和即將要學的新知識包含到任務中,讓學生動手操作完成。在教學中,教師還要明確告訴學生需要完成一個什么樣的任務,完成的任務要達到什么樣的要求。根據零件測繪的特點,可把測繪零件的過程設計為一個大任務,通過內容整合與處理,可以分解成五個需連續完成的子任務(如表1所示)。零件測繪中對零件的選擇也至關重要。選擇太簡單的零件,學生的知識得不到充分運用,潛質得不到充分發揮;選擇太復雜、難度大的零件,學生找不到成功的機會,會淡化學生的興趣,遏制學生的創造力,同時,零件的選擇還需根據中職學生知識結構和所學專業來確定。因此,本專業中結構不太復雜、難度適中的零件是零件測繪練習的最佳選擇。
講述新知,合理分組在測繪零件時,量具的使用和讀法是學生以前沒有接觸過的。這就要求在測繪零件之前教師必須講授、演示常用量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如鋼尺、游標卡尺、內外卡鉗、螺紋規等常用量具,其中,游標卡尺的使用和讀法應作重點學習。以中職學生的知識結構和制圖水平,很難獨自順利完成對零件的測繪任務。根據教學實際,可以4~5位學生為一組,每組優劣搭配,選取責任心強、制圖成績好的學生為組長,負責協調本組的學習活動、分配好每人所承擔的工作等,必須做到在任務的完成過程中人人動手、人人參與、相互合作。
合作學習,完成任務“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策略,是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本質所在,前期準備工作完成后,教師應留給學生充足的動手實踐時間,讓學生大膽操作。這期間,各小組學生在組長的組織下,對教師所設計的任務進行嘗試,通過觀察分析、討論互助、動手測繪、咨詢教師等方式進行課堂學習活動。教師應走到學生中間與學生互動,做到“腿勤、手勤、嘴到、心到”,對于難度大的問題可與學生共同協作解決;對于學生中存在的共性問題,由教師示范,統一解決。零件測繪任務的步驟有:(1)了解零件的名稱、用途、材料,在機器中的工作位置、工作狀態,分析零件的結構形狀和特點。(2)確定零件的表達方案和視圖數量;畫出主視圖和其他視圖的定位線;目測比例,徒手畫出草圖。(3)確定尺寸基準,畫出尺寸界線、尺寸線和箭頭;用量具測量零件,填寫尺寸數據。(4)根據零件各表面的工作情況,注出表面粗糙度,確定尺寸公差(考慮到教學要求,此任務內容可以簡單注出)。(5)復核、整理零件草圖,根據零件草圖繪制出標準的零件工作圖。零件測繪的五個步驟一環扣一環,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學生消化和吸收知識的關鍵階段,是學生由不會到會、由初識到熟悉的階段。在此過程中,學生的自由度比較大,教師要善于掌控好課堂紀律和教學進展,要積極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啟發學生互相指導,鼓勵學生多提問題并及時解決問題,讓學生在合作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使自己的專業技能得到提高。
科學的評價學生的任務完成后,教師要進行恰當的分析和評價,其目的是激勵學生在實踐中掌握知識。評價要側重任務完成的質量,同時,還要貫穿課堂教學的全過程。評價時要善于捕捉學生的進步,哪怕是點滴的成績,都要給予肯定和鼓勵,讓學生體驗到任務完成后的收獲與喜悅,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自信心和自豪感。評價零件測繪的分值標準可參考表2。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零件測繪教學中的成效與問題
在零件測繪課堂實際教學中,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體現在:(1)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習氣氛濃厚,課堂氣氛活躍,學習積極性高。(2)在任務的驅動下,學生對零件測繪過程有深刻的認識,能熟悉量具的使用,動手繪圖能力得到加強,專業知識得到深化。(3)分組進行零件測繪,學生懂得合作學習的力量,增強了學生之間的友誼,培養了學生的組織能力和團隊意識。但是,在教學實踐中也存在以下問題:一位制圖教師需同時管理8~10個學生測繪小組,管理難度較大,指導任務較重,工作量大,特別是在測繪過程中學生出現技術問題時,不能及時指導或更正。

實踐證明,以任務為中心驅動整個教學過程的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零件測繪實踐性、漸進性、層次性強的特性。通過動手測繪完成任務,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其成就感和自信心,掌握由表及里、逐漸深入、循序漸進的學習方式,這樣,學生就能牢固地掌握零件測繪技能。
參考文獻:
[1]霍振生.汽車機械制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張志勇.創新教育,中國教育模式的轉型[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
袁勇(1974—),男,湖南長沙人,珠海市第三中等職業學校中學一級教師,主要從事機械專業課程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