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依照哈默提出的ESA(Engage Study Activate投入 學習 運用)理論,可以根據三種要素的順序變換與不同組合,設計出三種不同的課型,即直線型課型、反彈型課型與雜拼型課型。將ESA理論靈活運用于課堂教學,可使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關鍵詞:ESA理論;直線型;反彈型;雜拼型
英國語言學家杰里米·哈默(Jeremy Harmer)在1998年撰寫的《怎樣教英語》(How to Teach English)一書中強調:學生在學習語言中應有大量的實踐機會。因此,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要求教師引導或給予學生大量的實踐機會,盡量壓縮課堂講授的時間。根據哈默的教學理論,優秀的教師要會運用自己的感覺和經驗平衡教師與學生所占用的課堂時間;要會引導、鼓勵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要會挖掘學生學習的動力,幫助并鼓勵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高職高專英語教學中存在著很多弊端,課堂上,教師占用了大部分時間,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嚴重不足,學生成為被動接受的角色,課堂教學缺乏應有的活力。在英語課堂上,以下現象屢見不鮮:教師在講臺上專心講課,學生在座位上無精打采。這種單調乏味的氣氛使師生教與學的熱情和積極性受到重挫,從而影響了教學效果。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則有助于興趣的形成。
ESA理論介紹
長期以來,教學法研究一直受到學者的重視。1998年,在國際上久負盛名的英國英語教學專家杰里米·哈默在其著作《怎樣教英語》一書中提出了ESA教學理論。哈默指出,在社會生活中,習得語言具有下列優勢:學習者能廣泛地接觸語言材料;他們為實際交際而學習,有學習的動力;他們有機會運用所學的知識。在課堂上學習語言與在社會中習得語言有所不同,假如能提供適當的條件,學習者同樣能學好語言。與語言習得一樣,他們需要動力,需要接觸語言材料并有機會運用。語言教學的三要素是創造這種環境必不可少的條件,即投入、學習和運用。
投入要求教師盡可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杰里米·哈默認為,學生之所以對所學知識掌握得不牢固,是因為他們沒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為使學生有效地投入,可通過不同的活動和方法,如游戲、音樂、討論、戲劇、故事等引起學生對所學語言材料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情感,從而使他們更加投入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教師通過組織活動,可使學生初步了解某一話題或某些人物特征。總之,這些活動都應與將要學習的語言材料有關,當學生對語言材料發生興趣后,他們的學習將更為積極和有效。
學習就是通過課堂練習和課堂活動,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學會分析語言材料和相關的語音、詞匯、語法、段落、行文風格、文化信息等內容,掌握語音、語法、詞匯等語言知識,并將重點放在語言點及語言的構成上,包括剛開始學習一個簡單的音標,然后,掌握動詞時態的用法,再到做一篇內容豐富的演講,直到能夠運用英語自由表達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學習的方法有多種多樣,可以是教師講解語法,也可以讓學生自己發現并歸納語言規則,還可以通過學生的小組活動進行詞匯的閱讀學習。
運用重點在于使學生盡可能自由地、有效地運用所學的語言。杰里米·哈默認為,語言形式及具體的語言點(如語法結構、詞匯類別及功能等)并非十分重要,重要的是使學生能在一個特定的環境或話題下有效地、適當地使用語言。他還認為,在課堂環境中,假如學生不能良好地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的話,要將語言認知和學習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是非常困難的。通過課堂練習和課堂活動,教師應幫助學生復習鞏固所學的語言知識,并鼓勵學生結合某一情境和話題活用各種語言技能,真正達到自由、實際、有效地運用語言進行交流的目的。這一階段的典型活動有角色扮演、辯論、討論、小組寫作、廣告設計等。
教學實踐
根據ESA模式三個要素的順序變換與不同組合,可以設計出三種不同的課型,即直線型課型(Straight Arrows Sequence)、反彈型課型(Boomerang Sequence)和雜拼型課型(Patchwork Sequence)。在教學實踐中,這三種課型的先后順序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且一堂課也可以包括多個ESA 組合。
(一)直線型模式:E→S→A
首先,教師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將其引入接受狀態,然后講授計劃的內容,最后組織課堂活動,為學生創造運用所學知識的機會。
例如:Sharing experience.
投入:教師通過問題Have you ever had an accident?引起學生對問題結構的注意。
學習:當得到學生的回答后,教師幫助學生一起回憶敘述結構的相關問題,如When did it happen? Where did it happen? Who was with you? 學生成對活動,通過練習逐漸掌握句子結構。
運用:學生成組活動,通過兩兩問答向全班介紹所經歷的故事。
(二)反彈型模式:E→A→S→(A)
在起點上,此模式與直線型模式相同,即先引入一個能激發學生興趣的話題,供學生思考該如何運用。然后,不是教師講解,而是讓學生自己嘗試運用,并由教師記錄其應用過程中的錯誤。在學生嘗試自己運用之后,教師與學生一起就其在運用過程中所出現的語言錯誤和遇到的困難等進行重點講解,由學生進行對比,發現錯誤并重點記憶。最后,再由教師重新擬出使用同樣語言點的話題,由學生再次練習,鞏固所學的知識。
例如:Identifying hobbies and sports.
投入:教師事先制作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有關愛好和運動的相關圖片,然后有針對性地提問What’s your favorite sport? What do you do in your free time?
運用:看完課件后,教師要求學生成對活動,互相談論對方的興趣、愛好,教師一邊聽一邊記下學生所犯的錯誤和交流中的難點。
學習:教師就學生活動中出現的語言錯誤和遇到的表達困難進行講解,并引導學生學習常見的表達興趣、愛好、詞匯,然后,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有控制地操練這些語言點。
運用:學生成對活動,運用所學詞匯和句型評價課件中出現的活動或愛好。
(三)雜拼型模式:E→A→A→S→A→S→E→A(etc.)
此模式仍是將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放在第一位,由教師引出話題,然后,學生自己運用已有的語言知識進行交流。運用的次數可以是一次性的也可以是多次的,接下來由教師提供給學生相關的未知信息由學生嘗試運用,再接下來由教師講解,學生確定需要獲取的語言點,辨明運用過程中所犯的錯誤。然后,教師再給學生提供需用同樣語言點的相關話題,激發學生的興趣,促使他們繼續學習。最后,由學生運用已精煉了的語言點進行再次利用。整個過程體現為靈活變動三要素的順序,將其交叉循環地運用到教學活動中。
例如:Describing a film.
投入:教師呈現電影海報,提問Do you like going to the cinema? What is the film you’ve seen recently?
運用:教師以brainstorm的形式,采用小組競賽的方式要求學生列舉有關電影類型的詞匯,如love story,musical,animated film,adventure film等。教師組織猜測活動,讓學生準備關于某部電影主題的一句話,讓其他學生猜出所描述的電影名。
學習:教師呈現描述電影的主要句型,如…is the leading actor/actress. … plays/has the leading role. The film is about … The story is moving. The acting is bad等,要求學生熟讀背誦。
運用:教師挑選學生都熟悉的Titanic海報,學生4人一組描述故事情節。
學習:師生共同討論敘述過程中連詞的運用。
投入:教師布置競賽活動,評選最佳影評人。
運用:學生練習寫作,寫下各自對一部影片的介紹和看法,然后全班交流,評選最佳作品。
綜上所述,ESA模式強調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一切教學活動都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水平、接受能力與興趣。學生將有關信息帶入課堂,積極參與教學,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并控制自己的學習過程。教師的角色更加靈活,不再是教學過程的主宰者,而是學習的引導者、強化記憶者、課堂活動的組織者與協調者。教師采用ESA模式給學生提供主動活動的機制、空間和環境,使師生之間、教與學之間更為融洽和諧。教師講授任何一種課程,采用何種方式,投入、學習、運用的三要素都是不可或缺的,教師可以通過三要素之間順序的不斷變換,創造出最適合的教學模式,實現教與學的雙贏。
參考文獻:
[1]Jeremy Harmer. How to Teach English[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2]劉芝寧.ESA理論及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實踐和應用[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4,(3):60-62.
作者簡介:
潘艷萍(1969—),女,浙江舟山人,浙江國際海運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浙江師范大學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英語教學法。
(本文責任編輯:王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