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計算機組裝與維護》作為計算機專業學生的一門重要專業課,越來越受到重視。要學好這門課,實驗教學環節尤為重要。文章根據實際教學的經驗和體會,提出了一些改革建議。
關鍵詞:高職院校;計算機組裝與維護;實驗教學
實驗教學是高職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學生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在當今知識經濟時代,要求高職院校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實用人才,因而實驗教學更有著重要意義。
隨著計算機硬件、軟件技術飛速發展,計算機應用領域不斷擴大,對計算機維護人員在數量和質量上有雙重迫切需求。為培養和造就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實際動手能力的實用型職業技能人才,眾多高職院校開設了《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程。
現行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開設《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程時,各高職院校往往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授課教師本身具備的能力與經驗問題《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如果教師僅僅具備課程教學或理論性研究的能力,從未或很少從事實際的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計算機實驗室的系統維護等實踐活動,或者缺乏在實際工作中積累的維護經驗,那么,從事該課程的教學工作就相當困難了。
實訓設備陳舊許多學校實訓條件和硬件設備不足,在數量上不能保證學生實訓要求,而且已有設備大多數比較陳舊,缺乏市場上比較先進的設備。
實驗教學內容與實際應用脫節在教室進行講授,在實驗室進行實驗,學生在做實驗時對講授的理論知識印象不深。同時,由于安排的實驗內容嚴重脫離實際,學生缺乏實際操作技能和團隊合作精神,所以在走上工作崗位后,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實訓時間短學生在正常上課期間無法完成更多的實驗內容,往往在進行下一次實驗時上一次的實驗操作都忘了,缺乏連貫性。
考核方式單一傳統的教育教學過程以基礎理論為核心,知識分散,不重能力培養。考核環節僅有理論考試,沒有實踐環節的考核,導致學生不重視動手能力訓練,只會死記硬背書本知識,不符合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
解決方案的探索與實踐
轉變觀念,提高授課教師的實踐動手能力教師要轉變教育思想、觀念,提高對高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要以培養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為導向構建教學內容,摒棄以書本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和以教師為中心的模式。教師要起指導作用,要向學生介紹高等職業教育的特點,特別強調學習的主動性,注重培養動手能力。只有教育思想、觀念更新了,在教學的過程中,師生才會自覺地按照高職教育的特點和規律去實踐。授課教師要從事一段時間計算機實驗室的維修維護工作,以此來提高自身的實踐經驗。應利用日常教研活動,組織本專業的教師相互學習、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實踐能力。要鼓勵教師經常到本地的電子市場及電腦公司進行實地調查和學習,保證傳授給學生的知識和技術是最新、最有用的。
加強實驗室建設,購置新設備計算機組裝與維護實驗室建設應該從兩個方面考慮:一是充分利用原有設備,在課上向學生介紹這些設備的內部結構,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必須購買一些新的設備,比如,可以購買10~15臺配置較高的計算機,讓學生了解當前硬件的新接口、新技術,滿足正常的教學需要。
改進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首先,改變教學的場地,將教學轉入實驗室進行。計算機組裝與維護教學環境涉及較多的計算機硬件、軟件條件,必須在相應的環境下進行演示教學,以增強教學效果。因此,要改變教學的場地,將教學轉入實驗室進行,利用實驗室視頻展臺、投影臺,使每位學生都能親自目睹教師操作的每一個細節。教師在操作的過程中,指出重點步驟,注意的問題,不規范的地方和錯誤的做法。其次,編寫校本實驗教材。根據計算機學科發展快的特點,教學內容應不斷更新,教學方法也需不斷變化。針對這一情況,建議實驗教材采用自編講義,可根據各校對學生的培養要求、實驗條件、儀器設備編寫出新穎、有特色的實驗教材,并把主要內容放在實驗方法和技巧的指導上。再次,根據實驗教學重點合理安排實驗。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程的實驗教學的重點有主板、CPU、內存、硬盤、BIOS設置、操作系統的安裝和系統工具軟件的安裝等。依據教學重點,筆者設計了以下7個實驗:(1)安裝主板,要求學生了解主板固定的方法、主板的分類和主板的選購,熟練掌握識別主板上重要的部件和插槽。比如,要能識別主板控制芯片、主板上CPU插槽、內存插槽、總線擴展插槽、BIOS芯片、CMOS芯片、硬盤光驅接口、外圍設備接口、控制按鈕插針的位置等。(2)安裝CPU及CPU風扇。要求學生了解CPU的發展歷程、影響CPU性能的因素、CPU接口的分類、英特爾處理器新的命名方法和CPU的選購,熟練掌握安裝CPU及CPU風扇的方法。(3)安裝內存。要求學生了解內存在系統中的作用、內存的技術指標、內存的選購,熟練掌握RAM和ROM的區別、內存插槽對應的英文標記、內存條的種類和安裝方法,在實驗中讓學生掌握什么叫金手指以及識別內存插槽的分段點等問題。(4)安裝硬盤。要求學生了解硬盤性能指標、硬盤的工作模式和硬盤品牌及選購,熟練掌握硬盤的接口、設置主從跳線和安裝硬盤的方法,在實驗中體會IDE和SATA接口硬盤的安裝方法,什么是“紅紅相對”,以及在什么情況下需要設置硬盤的主從跳線等問題。(5)BIOS設置。要求學生掌握BIOS與CMOS的區別、進入BIOS設置的方法、硬盤自檢、設置光盤啟動、設置和清除開機密碼、CMOS電池的作用和如何保存退出設置,在實驗中體會如何查看硬盤的容量,設置光盤啟動的作用,為什么要設置開機密碼以及如何清除。(6)操作系統的安裝。要求學生了解操作系統的作用,熟練掌握硬盤的分區、格式化分區、Windows 2000/XP的安裝和驅動程序的安裝,在實驗中體會怎樣設置光盤啟動,怎樣通過光盤安裝操作系統以及如何安裝硬件的驅動程序。(7)系統工具軟件的安裝。要求學生了解超級兔子、系統優化大師、系統克隆、解壓縮軟件的安裝方法,熟練掌握用超級兔子和系統優化大師對計算機進行優化、系統備份還原的方法,在實驗中體會系統啟動的優化、驅動程序的備份、垃圾文件清理和注冊表備份還原的方法以及用Ghost系統克隆軟件對硬盤或系統分區進行備份和還原。以上7個實驗學生能夠獨立完成之后,在期末考試前進行一次綜合性的實訓,由每位學生獨立完成一臺計算機硬件的組裝和軟件的安裝。
校內開放性實驗室與校外實踐基地相結合校內開放性實驗室每周一至周五晚間及周六、周日全天向學生開放,這樣學生可以利用業余時間完成教師布置的實驗內容,掌握好本課程的基礎理論和實踐技能。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校內實驗室開放是基礎,但開放僅停留在課內實驗內容上,就會受到限制,也會影響學習效果。結合錦州市電腦市場眾多的環境資源,筆者主動與企業和公司建立合作關系,建立實習基地。學生利用空余時間在基地中進行實習與實踐活動,如在實踐基地練習計算機硬件的組裝、操作系統安裝、常用軟件安裝及系統的備份等內容,并由實習點進行考核,考核成績作為期末成績的一部分,使學生在實踐中了解市場,積累經驗。同時,也將企業和公司的新產品推向校園,將諸多最新、最專業化的產品以實物的形式介紹給學生,并進行性能比較測試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建立科學的考核機制科學的考核機制是保證實踐教學效果、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應突出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考核,以考試引導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本課程實踐性、操作性強,因此應根據需求,列出一系列必須掌握的能力,制定相應的考試標準,讓學生反復練習、反復考核,直到合格。學生則在不斷的練習和考試中提高能力和獲得經驗。考試分成三大塊:計算機硬件組裝、軟件安裝及實習點考核。全部考核實際動手能力,考試評分標準在網上提前公布,教師當場評分,并指出學生的錯誤和應扣的分值,讓學生明白自己錯在哪里。考試目的是促使學生學會、學懂,充分體現高職教育特色。這樣,既保證了學生對每個實驗的重視,又體現出了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避免了考試成績不能客觀反映學生掌握情況的弊端,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能使考核結果盡量做到全面、客觀、公正。
參考文獻:
[1]杜中一.高職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教學改革的探討[J].科技信息,2007,(17):167-169.
[2]黃清容.改革實驗教學提高學生素質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科學與技術,2003,(3):43-44.
[3]伍建橋.高職課程改革與課程模式的構建[J].中國高教研究,2006,(2):56-57.
作者簡介:
閻琦(1975—),男,渤海大學高職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計算機軟件與網絡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