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謂任務驅動法就是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緊緊圍繞一個共同的任務活動中心,在強烈問題動機的驅動下,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的學習。文章就任務驅動法在CAD課程教學中的實際運用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任務驅動;CAD課程;運用
“教學的藝術不止在于傳授本領,更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學生”,這是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提出的教育思想。教學的目的不僅是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強信息意識和創新意識,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課程教學方法應依據“教、學、做合一”的原則,根據課程特點,充分利用新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和教學方法的改革。任務驅動法就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緊緊圍繞一個共同的任務活動中心,在強烈問題動機的驅動下,通過對學習資源的積極主動應用,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的學習,并在完成既定任務的同時,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活動。在CAD課程教學中采用任務驅動法,可以結合學科的特點,充分的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培養出時代所需的創新型人才。
從分析真實工程項目引出課題及學習要求,完成教學進程
CAD繪圖與設計已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是近年來發展迅速的一項計算機實用技術,CAD課程已成為各學校的一門技能課。從分析真實工程項目引出課題及學習要求,就是利用CAD課程實踐性強、富有創造性和帶有時代發展性的特點,利用AutoCAD繪圖軟件的二維平面與三維造型功能,教師可以在傳授給學生操作方法和技巧的同時,充分利用軟件強大和先進的功能進行多媒體教學,根據專業不同再現工程實際結構,構造設置教學環境,為培養符合現代社會要求的新型人才創造條件。在CAD課程中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方法,首先應讓學生在一個個具體的工程項目圖形任務的驅動下展開小組研討,開拓和挖掘學生學習的潛能,然后再由教師引導學生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完成一系列的“任務”(如圖所示)。
任務設計及學習要求首先,以真實工程項目分析引出課題及學習要求,對于本課程的關鍵性、有關原理、基本方法和學習要求的內容必須仔細講清楚。其次,教師通過軟件將教師屏幕上的信息實時傳遞到各個學生機上,這樣學生機上顯示內容與教師講解內容同步。隨著教師所講內容的變化,學生機上屏幕顯示內容也同時發生相應的變化,這樣可同時滿足實時性和強制性兩方面的要求。對于應用性和信息性的知識,只對其與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聯系進行引導性的重點講解,啟發學生自己思考解決問題。

行動導向驅動任務完成在完成任務的進程中,有個人與團隊的結合,教師與學生的結合,文本與網絡的結合。它要求學生進行小組項目研討,并在完成任務過程中向教師提出問題。同時,教師針對學生提出的不同問題,及時提供指導性意見。這種一對一的過程中還可以利用CAI網絡教學形成學生之間的點對點的操作來實現,增強學生間的交流。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但掌握了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培養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會不斷地獲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發求知欲望,培養獨立探索、勇于開拓進取的自學能力。
成果展示及點評是任務驅動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果展示及點評是任務驅動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任務完成結果的多樣性是學生個體思維及個體能力的體現。教師要選出部分較好的成果進行展示并由學生講解設計思路。這樣,讓學生參與探索的教學策略,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最后教師要對整個學習過程加以總結和評定,對不足之處進行總結和引導,最終使不同層面的學生都有收獲。
任務設計應注意的幾個方面
設計好驅動教學的任務,使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用不同的方法完成任務,使學生的知識、思維、技能和情感得到鍛煉和熏陶,這是取得較好教學效果的關鍵。因此,教師在進行任務設計時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要以學生為中心,設身處地的為學生著想學生必須擁有學習的主動權,教師要不斷地激勵學生前進。在引出課題時,盡量展示分析學生熟悉和感興趣的真實工程項目課件,并借助多媒體技術創設教學情境。例如,可通過軟件功能建立四個視窗,讓組合體的立體模型和三視圖同時出現在畫面上,并將構成組合體的各部分置于不同圖層中,通過圖層控制,分析逐個基本部分的對應關系,引導學生進入意境,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訓練其空間想象能力。又可“剖切”部分結構,教師可將制作好的實體模型通過軟件的“剖切”功能,在屏幕上對模型做剖切演示,方便直觀地通過實物感受的經驗積累,提高學生空間思維能力。現代科學技術給我們提供了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充分加以利用,既可以節省時間,又可以加大信息量,同時又能形象直觀地加強教學效果。
要考慮學生現有的知識結構和能力水平,借助學生原有的智力背景構建新的知識體系應依據學生特點、知識接受能力的差異設計不同的任務。如城市學生接觸計算機較多且較早,接受能力較強,可多布置任務內容;而邊遠農村的學生接觸計算機較少甚至沒有接觸過,接受能力較差,可少布置內容或內容簡單一些,以免造成學習障礙,影響以后的學習,在他們能力提高后再加大任務力度。
要充分利用教育資源可直接介紹計算機繪圖軟件的基本繪圖功能及常用的編輯功能,讓學生在運用中培養與提高繪圖技能,避免同一內容重復講授。
以三維形狀的畫法訓練為主立體圖的直觀性較好,既大大降低了難度,又加強了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和繪制、閱讀機械圖樣能力培養的效果,可以說是一條捷徑。大量的刪除畫法內容,也能使教師從繁瑣的批改作業中解放出來,從而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
總之,教學最終要以實現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操作技能和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為目標。教學改革的實踐也證明,“任務”驅動法能使學生成為學習過程的中心和學習的行動主體,并以職業情境中的行動能力為目標,以獨立計劃、獨立實施與獨立評估即自我調節的行動為方法,以師生及學生之間互動的合作行動為途徑,以學生自我構建的行動為學習過程,以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動能力為評價標準,將教師的教寓于學生自己“行動”的實踐中,掌握職業技能、學習知識,從而構建屬于自己的經驗和知識體系,是符合職業教育發展要求的。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素質的進一步提高,教學設施的逐步改進,新的教學模式也會應運而生,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也會使之不斷改良和完善,使之更加適合教學的需要。
作者簡介:
凌桂芹(1962—),女,天津市人,天津渤海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工程系副教授,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專業教學。
(本文責任編輯:周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