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職業教育價值的本質
在教育價值本質問題的研究上,應更多地關注能夠體察到的教育的各種存在形式,因為每一種教育形態都有其相對獨特的功能,都有其價值的特殊性;在研究方法上,要盡可能擴大研究視閾,深入教育實踐當中去領略教育價值的存在、領悟職業教育價值的真諦。毋庸置疑,職業教育的價值屬于教育價值,但是職業教育在教育價值這個大領域中又有其明顯的特殊性,在教育實踐中更有其相對獨立存在的依據。這主要基于兩點考慮:一是社會成員職業工作的需求;二是社會分工的需要。職業教育的價值,是指作為客體的職業教育與相應主體之間的相互關系和相互作用,表征的是二者之間需要與滿足需要的肯定與否定關系。職業教育價值的本質就是職業教育價值客體與職業教育價值主體之間的一種需要的滿足與被滿足的關系。因為職業教育活動本身就是一種價值創造活動,所以職業教育的價值在職業教育的目的演化上表現得尤其顯著。
摘自《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年第二十一期南?!堵殬I教育價值的本質問題初論》
關于職業教育集團的發展趨勢
我國職業教育集團的發展趨勢主要表現為:(1)職教集團的組建形式更加多樣化,聯結紐帶作用加強。從長遠看,會有越來越多的“龍頭”學校采取緊密型或半緊密型的模式組建職教集團。(2)職教集團的成員單位將越來越多,部分公辦學校將采取民辦機制。成員單位的數量增加、成分復雜,將導致集團內部層級越來越明顯,關系越來越復雜,管理也更加困難。(3)職教集團更加注重內部發展,以積累拓展型與兼并接管型為主要發展模式。教育集團的內部成長途徑主要有兩種發展模式:積累拓展型模式與連鎖投資型模式;外部成長途徑主要有兩種發展模式:兼并托管型模式與品牌復制型模式。(4)職教集團將逐步開拓辦學經費來源,擴大融資渠道??梢岳媒逃镜男问酵貙捊逃谫Y渠道,加快職業教育事業發展。(5)職教集團業務范圍逐漸擴大,圍繞教育與培訓開展多元化經營。這樣可以積極開發產品市場,作為教育與培訓業務的支撐和延伸。(6)部分職教集團將逐漸拓展市場,甚至拓展海外教育市場??梢灶A見,在今后二三十年內,將會有一些職業教育集團形成教育品牌,在WTO框架范圍內積極拓展海外教育市場。
摘自《教育與職業》2008年第二十期俞建偉《我國職業教育集團的產生、發展及趨勢》
關于高職院校集約化發展途徑
高職院校集約化運行即借鑒現代企業集團的經營組織形式和管理形式,改變傳統的辦學模式,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組建包括學校、企業、行業組織、科研單位以及中介機構在內的辦學聯合體,目的是為了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在一定范圍內實現資源共享,最大限度地降低辦學成本,提高辦學效率。具體途徑為:(1)充分提高有限教育資源的利用效率。一是提高教育資源存量的利用率,二是提高教育資源增量的配置效率。(2)深度發展校企合作和工學結合,突出辦學特色。通過高職教育集約化,將擴大辦學的行業背景,更有利于實現優勢的互補與拓展。(3)以市場為導向,搞好高職院校的專業布局。要正確處理好當前市場需求與潛在市場需求的關系;局部市場需求與整體市場需求的關系;具體產業需求與關聯產業需求的關系;高職教育市場需求與本科教育市場需求的關系;國內市場需求與國際市場需求的關系。(4)管理與建設集約化。要使高職院校成為高職教育投資中心、資產控制中心、人力資源開發調配中心、服務中心以及專業課程開發、項目開發平臺,發揮控制、支配、組織、協調、服務的作用。(5)組織虛擬化。虛擬組織是借用、整合外部資源以提高組織核心競爭力的一種資源配置方式,可以降低集約組織運行成本,最大限度地發揮集約組織的運行效率。
摘自《教育與職業》2008年第二十期高洋《高職教育集約化發展的可行性研究》
關于職業指導的含義
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職業指導有著不同的內涵。雖然我國仍然采用職業指導這個名詞,但其功能已從最初的職業介紹逐步囊括了職業陶冶、職業訓練、職業準備、擇業指導、從業指導、職業改進、改業指導、職業休閑以及職業成功等多個方面;其目標也已從對個人發展的謀劃過渡到改良職業、統制人才、促進社會進步的方向。我國的職業指導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社會對職業與人力資源的“合理匹配”管理;二是勞動力市場對求職者的職業介紹和指導;三是學校教育部門對學生實施的職業指導。
摘自《教育與職業》2008年第二十一期張元,李行軍《論職業指導概念的形成與發展》
關于高職“專升本”
很多高職院校呼吁發展更高層次的高等職業教育,在我國建立起從???、本科到研究生的完整的高職教育體系,使高等職業教育自成體系,實現自我循環。目前的當務之急應該是選擇合適的本科院校舉辦“專升本”教育。有兩類學校可成為“專升本”教育的主體:一是堅持技術應用型本科教育的地方本科院校,包括堅持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方向的新近從??粕竦谋究圃盒?;二是高職教育辦學質量好的重點本科院校的職業技術學院。這兩類院校對“專升本”的認識到位,辦學條件較好,人才培養質量有保證。
摘自《教育與職業》2008年第二十二期劉君,張韋韋《專升本走向何方?》
關于中職學校的教學模式
要在中等職業學校普遍推廣國際、國內先進的教學模式,現階段存在以下困難:第一,一些教學模式需要學校之外的企業、政府協同實施,在中外合作項目中這是容易實現的,但項目關閉后就比較困難了。這是造成“大項目”教學、“校企結合的綜合實訓”不能在我國廣為推行的原因之一。第二,開發項目教學、綜合實訓的能力本位模塊式課程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一般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師沒有足夠的力量獨立開發。已經開發好的這類課程,又缺乏推廣應用的機制,使得一般職業學校無法獲得該課程,更不用說實施了。第三,這些模式的應用,不僅需要教師理解、會用,而且需要教師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尋找資源、設計和組織教學。第四,現階段對中等職業學校的評估體系多是基于投入而不是基于產出的,缺乏用人單位和社會的參與。對教師的評價和激勵也沒有與教學模式、方法策略的應用掛鉤。因此,學校和教師對推廣應用先進的教學模式缺乏積極性。即便是參加國際合作項目的學校,在項目關閉后,繼續實施也有困難。
摘自《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年第十九期王文槿,陳鴻,荀莉,康樹林《現階段中等職業學校若干教學模式研究》
(逸公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