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澳大利亞的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是目前在歐洲以外的國家中最為成功的,分析其成功的辦學特色和經驗,對我國職業教育與培訓事業的發展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澳大利亞;職業教育與培訓;特色
澳大利亞是繼新西蘭之后,世界上第二個建立社會福利保障制度的國家。澳大利亞不僅國土面積大,資源豐富,而且人口少,國民素質較高。自聯邦和州政府成立以來,澳大利亞一直以趕上發達國家為目標,由于善于改革創新,贏得了民族經濟的振興。究其原因,除了重視引進先進技術外,更重要的是重視職業技能領域的教育與改革,培養了大量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因此,在澳大利亞被譽為“社會福利先驅”的歷史進程中,其職業教育與培訓功不可沒,其成功的辦學經驗值得我國借鑒與學習。
首先,澳大利亞在職業教育與培訓領域建立了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有效銜接與互通互認的平等機制。
澳大利亞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中最具活力、最具創新的特點是:職業教育與培訓跨越了高中教育與高等教育兩個階段,并將職業教育與培訓從高中層次經本科學歷延伸至研究生層次,在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兩個不同教育類型之間建立了教育和諧與教育平等的互通互認機制。
在澳大利亞的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中,設置了職業教育研究生證書與職業教育研究生文憑。根據有關規定,學生攻讀碩士研究生必須修完12門課程,職業教育研究生證書學習可修完其中的4門課,而職業教育研究生文憑學習還可再修完4門課,這8門研究生課程將作為碩士課程的認證范圍。因此,技術與繼續教育機構不僅可提供相當于我國本科的學士學位學習,而且還可以為畢業生打開攻讀碩士學位的大門。
澳大利亞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涉及的資格證書十分廣泛,具體包括I級證書、Ⅱ級證書、Ⅲ級證書、Ⅳ級證書、文憑(Diploma)和高級文憑(Advanced Diploma)6個級別。近年來又增加了職業教育學士、職業教育研究生證書和職業教育研究生文憑3個級別。
其次,澳大利亞嚴格規范職業教育與培訓機構,制定了統一標準的“培訓包”。
目前,澳大利亞有五類機構可以舉辦職業教育與培訓,或者說可以提供技術與繼續教育課程,即TAFE課程。這些職業教育與培訓機構包括:
1.政府舉辦的技術與繼續教育機構。澳大利亞的技術與繼續教育機構可以提供相當于我國高中階段(10~12年級,證書I~IV級)、專科階段(文憑和高級文憑)、直到本科階段的職業教育與培訓,甚至還可以提供研究生課程(可稱為研究生預備階段)的學習。學生除了可以在部分技術與繼續教育機構接受學士學位教育以外,已獲得該技術與繼續教育機構文憑或高級文憑的畢業生,還可進入其他普通大學繼續完成學士學位學習。此外,技術與繼續教育機構還可提供學徒教育和學徒前教育以及實習培訓。前兩種培訓提供證書I~Ⅲ級的職業培訓,一般從第11年級開始,也有從10年級開始的。學徒前培訓是近年新開設的,主要是為未找到工作的青年提供I級證書職業培訓。實習培訓始于1984年,原來主要針對未畢業的高中生,后來轉向20~25歲無固定工作的青年人,現在則主要面向30~40歲的失業工人。實習培訓也可提供證書教育,對于改善接受培訓者的職業前景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2.部分大學。主要由前身為理工學院的大學提供職業教育與培訓。例如,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內設的時裝與紡織學校,就是設在大學里的技術與繼續教育機構(TAFE機構)。盡管大學屬于聯邦政府管轄,但設在大學里的技術與繼續教育機構則由州政府管理。在大學里舉辦的技術與繼續教育課程,必須是高中后教育,即12年義務教育結束之后的教育。
3.部分中學。主要由具備注冊培訓機構資格的普通高中提供,即中學里的職業教育,一般只提供I級證書和II級證書的職業教育與培訓。
4.私人培訓機構。澳大利亞現有私立教育與培訓機構約1900家,主要由具備注冊培訓機構資格的、私人投資的職業教育與培訓機構舉辦。如位于墨爾本的卡瑞克教育機構,就是一個著名的、以旅游酒店和餐飲為主要領域的私立職業教育與培訓機構。
5.為自己的員工開展培訓的企業。主要由具備注冊培訓機構資格的企業舉辦。例如,福特汽車公司就為其員工實施了星級培訓計劃。
以上培訓機構必須是注冊培訓機構(RTO),必須是經過澳大利亞質量培訓框架(AQTF)認證的機構,且每年還要接受對其資格變化所進行的嚴格年檢。若不能通過年檢,則取消其職業教育與培訓資格。
為確保培訓質量,澳大利亞國家行業技能委員會統一制定并頒布了“培訓包”。“培訓包”主要包括兩部分:國家認證部分與非國家認證部分。國家認證由國家統一的能力標準、評估指南和培訓資格三部分組成,一經國家確定,任何培訓組織機構都不能隨意更改。非國家認證則由學習計劃、評估材料及專業發展材料三部分組成,這部分是由行業和教育部門自主開發、靈活安排的,無需國家認定。至2005年1月,澳大利亞已制定了81個獲得國家認證的“培訓包”,其中有9個“培訓包”的具體內容是針對企業自身需求設定的。“培訓包”的推行與實施,使澳大利亞的職業教育與培訓更加規范,標準更加統一,實施更加靈活,證書更具通用性和權威性。
再次,澳大利亞開放了學徒培訓市場,政府關注民生教育,成為職業教育與培訓發展的主要動力。
澳大利亞政府從鼓勵競爭入手,采取各種措施積極鼓勵企業參加新學徒培訓與實習培訓,放開學徒培訓市場,充分發揮社會各行業開展職業培訓的積極性,只要經過國家培訓局認可,任何機構、企業和個人都可以承擔學徒培訓任務,政府將一視同仁地給予經費支持。主要措施有:(1)對參加學徒培訓的企業給予獎金鼓勵,使學徒培訓內容成為“培訓包”的一部分。(2)國家認可學徒獲得的證書。(3)政府給予培訓企業以經費支持(學費補助),對社會急需的職業培訓,政府重點支持,撥款高于其他職業。對招收學徒的企業,國家在稅收上給予一定的優惠。目前,僅維多利亞州就有3萬多家企業參加學徒培訓,估計在全澳大利亞認可并參加學徒培訓的企業有12萬家。
澳大利亞的學徒培訓既滿足了社會成員多樣化教育與就業的需要,也使企業能更好地選擇人才,同時使更多的女性和不同種族的公民納入這種新的培訓體系中,改善了他們的就業能力。根據2006年進行的一次澳大利亞全國人口普查,婦女占總勞動力的46.1%(比10年前即1996年上升了44.1%),越來越多的婦女參加了付薪工作,大多數女性從她們的付薪工作中得到了相當的滿足與樂趣,這也是澳大利亞職業教育與培訓促進民生教育與勞動者素質提高的顯著成果之一。
面對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嚴峻的經濟形勢、人口和社會的挑戰,2006年2月,澳大利亞政府委員會(COAG)在新的國家改革議程中強調大力投資于人力資源開發,目標之一就是“提高具有技能和職業資格的成人勞動比例,使其享受積極和富有成效的職業生涯”。隨后,澳大利亞聯邦和州政府公布了一攬子決議——《面向未來的技能》,提出在今后5年,國家將投入8.37億美元,進一步提高澳大利亞成人勞動力的技能,為澳大利亞公民持續地更新技能提供更多的機會。這個一攬子計劃的內容主要包括:改善澳大利亞工人的基本技能,尤其是幫助成人獲得工作中所必需的讀、寫、算技能;幫助更多的澳大利亞勞動力在中期職業階段能夠以學徒身份提高技能,已有的傳統行業(如制造業、建筑業、運輸業、運輸及儲備業、印刷行業)的學徒制將同樣受到支持,鼓勵從業者獲得必要的技能自主創業;鼓勵更多的雇主提高雇員的工作技能,強調建立更多的大學機械場所;鼓勵越來越多的澳大利亞人獲得技術技能學歷與高級資格證書,為澳大利亞未來工程領域的技能儲備進行大量投入。
綜上所述,我們對澳大利亞職業教育與培訓的辦學特色有了新的感知與思考。我們應該從中吸取經驗,轉變認識,樹立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的新理念;創新職業教育辦學體制,形成多元化辦學的新格局;建立有利于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政策保障體系;制定鼓勵參與職業教育的傾斜性、優惠性的配套措施。在此基礎上,實現政府、學校、社會共同促進職業教育發展的目標,走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之路。
參考文獻:
[1]姜大源.關于澳大利亞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的再認識[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2).
[2]黃日強.澳大利亞學徒培訓制度的現代模式[J].職教論壇,2007,(2).
[3]段曉明.殊途同歸 異曲同工[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11).
作者簡介:
黃麗清(1962—),女,廣東清遠人,清遠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