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閉還是幸存?這不僅取決于用戶是否會拋棄你,也與你所提供的價值有關。
無論在辦公室、星巴克還是自己家里,那些凝神面對電腦的人多半正掛在Web2.0網站上——工作了太久,是不是應該去Facebook或者開心網看看好友的動靜?如果不幸公司將社交網站屏蔽了,還有Twitter和飯否供你消遣,去YouTube、優酷看看有沒有新的搞笑視頻也是不錯的選擇。總之,這個世界充滿了Web2.0網站,也許太多了一點,把我們本來就有限的時間和注意力分割得無比瑣碎。
現在,是時候思考我們究竟需不需要這么多Web2.0網站了。經濟下滑時,網絡中的虛擬人生再精彩也不能改變連工作都變得岌岌可危的現實世界。而且,若是每個人都把時間花在比特和字節上,而不是從事真正的生產活動,這個世界的價值將從何而生呢?
這些批判似有道理,但一切并非如此簡單。社會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人們在遇到壓力時更愿意在互聯網上尋求心理安慰,因此,經濟不景氣和糟糕的生活境況很可能使人們更加沉溺于虛擬世界。生產活動的減少意味著上網時間的增多,畢竟在Web2.0世界里游蕩的成本比傳統的借酒消愁要低得多。
Web2.0網站若在蕭條時期遇到生存問題,用戶粘性可能并不是它們的首要煩惱。但危機確實存在,硅谷明星們的日子都不好過,何況眾多羽翼未豐的小企業。人工搜索引擎Mahalo在裁員之外,還“聰明”地決定將許多編輯工作外包給自由職業者而不是在家工作的員工。而中國互聯網資深人士方興東創立6年的“博客網”在這個多事之秋已經名存實亡。
缺乏清晰的商業模式是大部分web2.0網站最大的弱點,從谷歌收購YouTube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兩年,YouTube似乎仍是互聯網的“明日之星”。Twitter今年早些時候據說融到了1500萬美元,但直到現在仍處在“前收入”時期。當然,就跟所有被認為前景光明的Web2.0網站一樣,Twitter也堅信在別人受難時,自己將是一個例外。
不過現實并不以IT精英的意志為轉移。以用戶注意力換取網絡廣告是各種網站最主要的盈利方法,但現在情況變得復雜起來,廣告客戶既可能因為削減開支而減少對網絡廣告的投放,也可能更多地從傳統廣告移師互聯網。唯一確定的是,金融危機使風險投資公司變得更小心謹慎。曾經投資過谷歌和貝寶的“硅谷教父”羅恩·康維(Ron Conway)認為,將有10%至15%的硅谷創業者會在此輪危機中破產。不久前,他給自己投資的130家公司寫信,讓他們找到使現金支撐更久的方法:“融資變得越來越困難。現在這場游戲的主題是……生存?!?/p>
無論境況多么糟糕,總有一些樂天派充滿信心。為Facebook提供插件、被估值5.5億美元的Slide的創始人兼CEO麥克斯·拉夫琴(Max Levchin)就是其中之一:“別認為我說的話很招人討厭,但這段低迷期對我們來說是好事,我們的一些競爭對手將被淘汰出局?!笔聦嵈_實如此,已成名的Web2.0公司更容易度過難關,但同時他們也很難再以“一夜致富”的誘惑吸引到頂尖人才。
所以,正在向互聯網侵襲的經濟危機對Web2.0世界而言,并非是全然的壞事,具有真實內在價值的公司將在衰退中幸存下來,并且發展得更好。至于一些價值和實力都欠缺的網站,我們只好向它們說“再見”了。當然,也有些網站具有真正的價值,卻因為暫時缺乏資金而被凍結甚至關張,但好在就像經濟存在周期一樣,一切都可以重新來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