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手機制造商在兩年前集體陷落的悲情故事,將可能隨中興通訊在國際市場上的悄然上位而改寫。
在眼下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沖擊席卷全球、恐慌開始迅速蔓延之際,至少有一個行業已對此種周期性的災難場景習以為常:通信設備商。自2001-2002電信泡沫破裂以來,這個行業就一直舉步維艱。只有迅速壯大的中國電信設備制造商,是為數不多的亮點。對全球經濟陷入衰退的擔憂,如今讓很多中國企業擱置了自己的國際化雄心,中國的電信設備制造商們是為數不多的例外。
最搶眼者,當屬長期站在華為陰影后的中興通訊。受益于移動運營商在激烈競爭環境下增強手機個性化、提供差異化服務的趨勢,走運營商定制路線的中興通訊的手機發貨量在去年增長近一倍,由2006年的1600萬部增至3100萬部,由此躋身全球10大手機制造商——同時躋入的還有兩個極富盛名的玩家:“黑莓”制造者RIM和新入場的蘋果。
在最近1億部手機下線之際,中興更喊出一個頗為雄心勃勃的目標:要在未來5年躋入手機制造前3強。
但資本市場對此并沒有報以掌聲。自今年8月起,盡管有中國電信運營商重組以及3G牌照發放在即等重大利好消息刺激,中興通訊的股價似乎難挽頹勢,A股價格到10月底已下跌逾60%。
如果說資本市場的慘淡可以歸咎為大市,那么來自中興內部的調研結果則確鑿無疑地表明它還有更多的功課要做:消費者對中興手機的品牌印象仍停留在小靈通上,認為其產品是中低端的。“這真是非常遺憾。”中興手機產品總經理林強告訴記者。
我們能期待另一個宏達電(HTC)式的奇跡誕生嗎?
低端卡位,定制生存
中興進入手機終端的努力始于2002年,當年即實現180萬臺的發貨量。到去年底,3100萬臺的手機發貨量已使終端業務占中興總體銷售收入的22%。中興內部預計,今年手機發貨量預計將超過5000萬部,比去年增長61%。到2012年,手機銷售收入占總體的比例將上升至50%。根據咨詢公司Gartner的估計,中興手機的全球手機市場份額已由2007年初的0.4%躍升至2008第二季度的1.2%,在全球手機制造商中排名第7。
這短短的6年,正是眾多國產手機品牌迅速崛起并迅速衰落的年代,中興能逃出這一興衰周期主要得益于兩個因素:在通訊行業多年積累的技術實力;更關鍵的,其網絡設備業務在海外迅速擴張的溢出效應——中興手機目前近80%的銷量都來自海外市場。
在中興海外業務最早開花結果的亞洲、非洲以及中東等新興市場,中興手機自是收獲頗豐。在其海外第一大市場印度,中興手機已是當地的知名品牌。以CDMA手機發貨量計,中興在印度市場的排名已超過LG和摩托羅拉。它在印度已建有手機工廠,向包括沃達豐、Tata Teleservices以及Spice Telecom在內的運營商提供超低端手機產品。在印度尼西亞,當地媒體在稱中國手機產品總體質量可疑的同時,卻說中興是一個例外。“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就。”《雅加達郵報》這樣評論中興手機如今的市場位勢。

“中興專注于低端、運營商定制手機市場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與新興市場運營商的良好關系。”UBS亞洲電信分析師王進琎說。
即便在以品牌忠誠度極高著稱的歐美和日本等發達市場,中興手機也有所斬獲,為沃達豐、Telefonica以及澳大利亞的一些運營商提供手機。“低成本”和“個性化”是中興的兩大利器。比如,中興為澳大利亞運營商Telstra提供一款“鄉村手機”,該機型配有可拉出的天線,以方便偏遠地區用戶接收信號。在中國電信設備商很難滲透的美國市場,中興與中小型電信運營商MetroPCS合作,推出了兩款售價在130美元至170美元之間的手機C88和C79,因出色的性價比而獲得用戶和輿論的好評。
這種“靜音模式”的擴張堪稱雙刃劍:中興固然可以憑借運營商的集中采購迅速做大規模,但它與海外運營商的合作多以聯合品牌或貼牌的模式運作,這勢必以犧牲中興自己的品牌認知為代價,讓其在與運營商的談判中很難為自己贏得更多的溢價,更會阻礙其未來進軍海外高端市場的計劃。
這正是中興手機現在努力的方向。據悉,在明年,中興將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投入,在全球范圍內推廣自己的高端手機以及品牌形象。一個突破點便是智能手機。隨著運營商致力于提高移動增值服務來增加每用戶平均收入,市場對智能手機的需求大增。中興在去年已設立了專門的智能手機業務開發小組。眼下尤對為沃達豐定制的一款基于Windows mobile操作系統的智能手機寄予厚望。與此同時,它也在跟中移動合作開發基于谷歌Andorid平臺的手機。中興的底氣在于,未來的智能手機能與中興現有的ICT(信息與通訊技術)產品線實現很好的結合。相較只能做Push-mail的RIM,中興可以利用其ICT產品線,做出一個能夠把企業內部所有的郵件、即時通信以及一切信息聯合起來的軟件,以給運營商來做大客戶的定制。
在家鄉市場中國,中興則需要讓自己贏得更大的市場份額。在分析人士看來,隨著歐美以及其它海外發展中市場有可能因金融危機陷入衰退,提振中興手機在國內市場的疲軟狀態,已是其當務之急——在中興最強勢的運營商定制領域,它在中國的市場份額還落后于韓國的三星電子。
好在,中興的財務現在堪稱健康。中興通訊最近公布的今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凈利潤較上年同期增長81%,達到2.583億元,UBS預計其全年凈利增長率約為29%。
更大的利好在于,在經過多年的等待之后,中國政府終于在今年5月推出新一輪電信重組的方案,市場上由此出現了三家全牌照運營商:中國電信(從中國聯通買入CDMA業務)、中國聯通(由原來聯通的GSM業務與中國網通合并組成)以及中國移動。此舉為拖延多年的3G牌照正式發放掃清了重要障礙。為此,各電信運營商都在重組后推出了激進的資本支出計劃。據UBS估計,中國電信行業資本支出將由2002年以來停滯在2000億至2300億元左右的水平大幅躍升至2008年2990億元和2009年3390億元的高位。
除了本土以及低成本的優勢,中興在CDMA、TD-SCDMA以及WCDMA三個網絡設備領域都有充分的布局。在TD-SCDMA一期網絡招標中,中興成為最大的贏家,占有高達45%的份額。而在中國電信8月開始的CDMA設備招標中,中興則與華為平手,取得25%的市場份額。盡管3G牌照還沒有正式發放,中興內部已把中國聯通即將在11月中下旬開始的WCDMA招標的份額設定為15%至20%。分析人士預計,如果執行得力,中興在TD-SCDMA招標中網絡設備和終端雙豐收的景象將會重演。
當然,宿敵華為會是一個變數。期待多年的招標大戰終于開啟,作為未上市公司,華為毫無疑問將會充分利用其在成本和開支上的更大靈活性,為自己贏得更多的市場份額。
還有一個不容小窺的更具靈活性的對手:山寨機。“在中國,我們有意避免與山寨機發生正面沖突。”中興高級副總裁何士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