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樂演唱是一門科學的、優美的藝術,是與人們的生活緊密聯系密不可分的有機組成部分,因此,它在社會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從聲樂演唱的聲區和換聲的角度來淺談聲樂演唱這門藝術。
一、聲區的劃分
在人們歌唱的全音域中,到底有幾個聲區,究竟是如何劃分的,這個問題的論證經歷了一個很長的時間。目前人們公認的科學說法有兩個:一是認為有兩個聲區,即分為低音場區和高音場區,下邊的低音以真聲為主,上邊的高音以假聲為主,中間部是一個連結點,有點混合,這就是兩個聲區;二是認為有三個聲區,并且這一說法也越來越得到多數人的認可。它們分別為低聲區、中聲區、高聲區,低聲區以真聲為主,中聲區是混合聲區、高聲區是真假聲的結合,并以假聲為主,真聲為輔。
其實在人們歌唱的整體音域中,各個人的聲區是不一樣的。男聲與女聲的不同,年長者與年少者的不同,總之它是因人而異的。在這里,筆者認為,不管是兩個聲區還是三個聲區,作為一個聲樂演唱者都要練成從低到高的整個聲區的完全統一,不留痕跡,讓聽者感覺不到你聲區中的絲毫斷裂之變,也就是說,你在這兩個或三個聲區里從低聲區到高聲區的轉換讓人感覺不到斷裂,真假聲的比例用得非常合適,它們之間的變換都是自然的科學的逐漸過渡的。說到這里,有一個問題是值得聲樂表演者所必須注意的,那就是,不論你是什么類型的演唱者,你都必須要了解自己的聲音特點,音質特色,以及你的換聲區中的換聲點。并且在找到這個點后,經過努力學習把這個“坎兒”沖破過去。
二、換聲的基本要求
上文已經提到了換聲的問題,那么,接下來就讓筆者具體論述一下關于歌唱換聲的問題。
要想解決好“換聲”的問題,首先就得知道,什么是“換聲”,換聲就是根據歌唱的需要從一個聲區換到另一個聲區。例如從中聲區換到高聲區;從高聲區換到中聲區、低聲區等。
在這里,筆者認為,要想很好地換聲必須得做到以下幾點要求:
第一,要有一位具有一副好耳朵的優秀的聲樂教學老師,他能敏銳地發現學生的聲音問題,因為,沒有好的耳朵、好的聽感,就不可能對學生的嗓音問題有正確的判斷,也就不可能對學生的聲區轉換過程中的毛病和缺點加以及時更正。當然啦,作為一個學習者,你也必須具備一副好耳朵、好的聽覺,來及時發現自己的錯誤,并加以科學的糾正。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歌唱當然也是聽覺的藝術,從事這項專業的人,如果耳朵里沒有分辨聲音的標準,對換聲的掌握,對聲區間的細微變化之好、壞、對、錯不能及時發現,那么你就很難解決你的換聲問題。
第二,正確的呼吸,在目前被普通采用的較好的一種呼吸方法是胸腹聯合式呼吸方式。這種呼吸方法的特點是發聲效果完善、吸氣深、氣息流暢自然、聲音圓潤、明亮,富于力度變化,音色的變化。運用此法的代表人物有卡魯索(EnricoCaruso)、多明哥(PlacidoDomingo)、帕瓦羅蒂(LucianoPavarotti)等。當然,任何一種歌唱的呼吸方法只要掌握的好,同樣都被聲樂界人士所承認,同樣有成為世界著名歌唱家的可能。意大利著名聲樂大師吉諾·貝基魯聽到兩位女高音的演唱,他認為她們唱得都很好,一位是用胸式呼吸法,一位是運用了腹式呼吸法。說到這里,談了半天的呼吸,那么它究竟和換聲有什么聯系呢,這是因為,氣息發聲的基礎,沒有氣息就根本不可能有發聲的可能,也就根本談不上換聲了。
第三,相對穩定的喉頭位置和相對放松的喉頭。在歌唱中喉頭是否穩定,直接關系到音質、音色、音量,更關系到能否解決好換聲的根本問題,因此,喉頭的穩定在換聲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萬事萬物都是相對的,喉頭的位置和緊張度與放松度都是相對的,是根據演唱作品的需要、音高的變化而改變的。
第四,充分運用好歌唱的聲門和發聲,聲門的發聲主要是聲帶的發聲。說到聲帶的發聲,讓我們先了解一下聲帶的原理,聲帶是兩根有伸縮性的帶子。在喉嚨里邊,由軟骨和肌肉保持著張力,使它們能在內肺推動的一股氣流通過時,產生振動發生聲音。在聲帶之間有個裂縫叫做聲門,在了解了聲帶生理構造后,現在說說它的發聲。聲帶發聲是通過壓氣出聲門與聲門閉合阻氣兩方面力量,構成一對矛盾,聲門緊閉,壓氣沖開聲門,振動聲帶產生聲音。在此須注意的是,在聲門緊閉同時(不論發聲還是歌唱,在吐字前都要吸一口深而快的氣),喉頭下降,喉室打開,下巴放松,上頜抬起,防止用喉部加勁發聲。只有讓這兩個部位運用好了,氣息才能流暢地通過聲門,聲帶才能發出正確漂亮的聲音。
三、換聲的專項訓練
現在如果學習者能夠做好以上4點的最基礎要求,那么你的聲區轉換就很容易解決了,就具備了最基本的解決條件了。當然,你還得在進行一項專項的訓練。接下來就讓筆者以男高音為例來討論一下具體的換聲問題。
男高音的聲區轉換及高音的解決,一直以來都是從事聲樂教學的老師和學習的學生之間的一大難題,以至于有句俗話說:“男高音、男高音,顧名思義‘難’高音也”。由此可見它的難度。
一般的男高音(抒情男高音)以“#f2”為換聲點,換到以頭聲為主,有人稱之為“掩蓋”有人叫“關閉”,實際上是得到了頭腔共鳴。大號的男高音或者戲劇男高音在f2時讓聲音進入頭腔,這是一般情況;小抒情的男高音在g2時讓聲音進入頭腔。
從中聲區到高聲區換聲前,你必須得把中聲區練好;如果中聲區有毛病,以這種狀態練高音,你把這種毛病帶到高音。這種毛病到了高音以后,不是加倍而是成平方;如果你的中聲區緊的程度是2,到高音后,這種毛病就是2×2=4,緊的程度是6,到高音就是36。要特別注意不要急于求成地練高音。如果養成了壞毛病,想改可就難了。中聲區基本正確了,到高音再加上假聲進頭腔得到共鳴,這種共鳴狀態跟中聲區說話的狀態就不一樣了。
在目前從中聲區到高聲區換聲時,如果想比較好地進行換聲,有個方法,就是進行u音練習,因為u不是在嘴唇上說,而是張開口在后邊說u。在前邊張開口是說不出u音的。在說u時,小舌的后上方是有較大的空間的。如果這時再吸著點把聲音唱到這一空間里,并有正確的呼吸支持,這樣你的聲音就立起來了,而且音量也更大了,這就是你的聲音得到了關閉,在這時的換聲,特別需要很好的呼吸支持;更需要嗓子的放松,聲門的活動自如,這樣你從低音到高音的換聲方法就對了。
現在從一般的男高音的換聲占“#f2”來深入的論述一下換聲問題的解決。
從中聲區到高聲區的換聲,不要一看到換聲點“#f2”就立刻進入頭聲,這樣太機械了,也不容易進入。這時需要做一個準備工作,即在換聲點前的四個半音就做準備,如果有“#f2”換聲,進高聲區就要在d2be2e2f2這四個半音就準備,就有進入頭聲的傾向性。這個準備就是讓聲音立起來,貼住后咽壁唱;因為有了準備,到了#f2自然聲音就進入了頭腦。當然在進入頭腦后的幾個音,即#f2g2ba2a2這4個音也要特別注意,因為這4個音的雙重性是非常強的,如果你的嗓音條件較好,即便不用掩蓋即用白嗓子也能唱上去。因此有人這么說,什么掩蓋不掩蓋的,我不用它也照唱d2,因而輕視掩蓋唱法。說到這里,引用意大利著名聲樂大師吉諾·貝基的話說:“如果你要想成為一個優秀的歌唱家,那么你對高音就一定要用掩蓋的方法唱,否則你永遠也成不了歌唱家”。
在進入頭聲后,你如果要唱highe以上的(bd3d3be3e3)并使之跟你的中低聲區絕對的通,轉換得非常自然,真假聲比例非常合適,就必須掌握以頭聲為主的方法唱。否則即使在某些時候蒙出幾個高音,但是你的藝術生命是很難長久的。
這里再強調一點,在換聲點前四個半音作準備,同時換聲后的#f2g2gba2這三個半音一定要堅持用“掩蓋”的方法進行練習和演唱,絕不能馬虎過去,要做到絕對的在頭腦里訓練到像你的中聲區一樣,任何時候一張嘴就可輕輕松松地唱出來,在站著、坐著、走著、躺著等各種狀態里都輕松自如。
如果你掌握了這種“掩蓋”的唱法,再做到前文提到的四點,中聲區又多給點氣息,多給點空隙,就上到高音上,這并不奇怪,因為你現在已經把握了一個新的境界。練好了男高音三個#fs#g音,又加了頭腔,這樣就自然地以頭腔共鳴代替了中聲區的音色了。這時自己感覺很舒服,別人聽起來也悅耳。你這時的狀態準是一唱一個高音味兒,唱一個有一個,到此時你在欲開唱c3d3e3就都有了。到了這個時候,你的換聲問題也就真正地解決了。那么這時的你也就再也不是“難”高音,而是“輕”高音,是真正的優秀的男高音了。關于換聲的問題和聲區的問題已具體地論述了,最后,再提一下,人們常說的換聲后音色暗與亮的問題;有人說不換聲還好,一換聲反而高音暗了,對!換聲后好像是比以前的尖音暗了,但是這時的聲音是真正透亮的、圓潤的,富于穿透力、表現力的亮聲。是自己感覺輕松自如別人聽起來賞心悅耳的漂亮的歌唱聲音。
以上是筆者對聲樂演唱的一點個人見解,希望能為廣大聲樂愛好者提供一點借鑒。
參考文獻:
[1]卡魯索的發聲方法.PM.馬臘費奧迪[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4.
[2]沈湘著.李晉瑋,李晉瑗整理.聲樂教學藝術[M].上海:上海音樂出出版社,1998.
[3]程淑安編著.聲樂與教學[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5.
[4]顧雪珍編著.歌唱藝術知識[M].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1991.
[5](德)麗莉·雷曼,程淑安.怎樣唱歌[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89.
[6]喻宜萱主編.聲樂表演藝術文選[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1980.
(作者單位:南京審計學院浦口校區藝術教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