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雞頭寨是南方蒙昧社會超穩定形態的一個縮影,它里面充滿著國民劣根性的蒼老遺傳。丙崽是這個社會的畸形產物,是一個抽象而荒誕的象征符號。丙崽的荒誕與雞頭寨的荒誕是和諧并且互滲的。
韓少功認為,文學有根,根深植于民族傳統的文化土壤中。而他的代表作《爸爸爸》則充分體現了他的文學主張。《爸爸爸》完全去掉了時代和社會背景,具有模糊性,使讀者在綿延不斷的歷史中去確定人物的位置,故事中加入了現代藝術的審美。在否定批判的思維向度上尋找漢文化中已經腐爛部分的根,深層次上展開對人類意識和民族遺傳性的闡釋和設計,通過重演歷史悲劇,深刻地表露出民族的惰性和歷史的滯留現象。
故事發生在湘山鄂水之間一個偏僻遙遠而幾乎與世隔絕的山寨——雞頭寨。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雞頭寨向我們展現的是一幅充滿東方神秘氣息的民俗圖,有愚昧迷信的成分在里面,同時又具有歷史的凝重感。
首先,雞頭寨的人們有自己的說話習慣,例如把“看”說成“視”,把“說”說成“話”,把“站立”說成“倚”,把“他”換成“渠”,還有,把爸爸叫叔叔,把姐姐稱為哥哥等等,頗有古風,形成了一套自己穩定的語言模式。
其次,他們還很蒙昧迷信,認為蛇淫,所以把稻草扎為婦女的形狀,引蛇抱纏游戲,再割其胸,取膽,蛇陶陶然毫無感覺;戰斗時要殺人祭神,于是選擇了丙崽。這一切,都是村民思想蒙昧的表現,他們是殘忍的,是令人發指的,在他們身上,體現了漢文化以及漢民族沉積的劣根性。這不僅是人的愚昧,而且是深層次種族文化心理的一種缺陷,也是人的邏輯思維的一種嚴重的缺陷。
另外,他們還有自己的神話傳說,認為自己的祖先是刑天。他們的祖宗在鳳凰的帶領下來到這個地方,世代繁衍了下來。在這個相對閉塞的環境中,人們像大山中的樹木一樣自然地生長,自然地死亡,周而復始,從來沒有人關心他們的生存狀態。生命頑強而又噩噩渾渾的延續著。民族性格的堅忍不拔在這個地方得到了一次很好的展示。作者也把我們引入了對生命的起源和生存的艱難這一問題的思考。
可以說,神秘的雞頭寨是南方愚昧社會超穩定的社會結構的縮影,它有自己的語言,自己的神話,自己的宗教儀式。正如樊籬所說的:“《爸爸爸》凝聚了作者對湘西少數民族落后文化心理原因和中華民族一百多年來的歷史命運以及阻礙社會發展的民族心理因素的思考。”而如何更好地理解作者想要體現的對國民劣根性的批判和思考,丙崽這個人物形象是一個關鍵。解讀了丙崽,也就解讀出民族劣根性在更多人身上的蒼老遺跡。
丙崽是生物侏儒,生理白癡。他出生一個死人相,一輩子只學會了兩句話“爸爸”和“×媽媽”。他眼目無神,行動呆滯,畸形的腦袋倒是很大。和丙崽一同出生的后生們一個個背也彎了,他卻只有背簍高,仍然穿著開檔的紅花褲。母親總說他只有十三歲,說了好幾年,但他的相明顯地老了,額上隱隱有了皺紋。雞頭寨的人們從不同情丙崽這個社會的弱者,反而認為他的出生是對丙崽娘的一種懲罰,不停地欺凌侮辱他。這個是生物侏儒,是生理白癡,但是卻是社會學的典型。他的生理畸形,不停地受欺侮,象征這人類最原始狀態的弱小和孤獨無助;他的兩句話“爸爸”和“×媽媽”,象征著人類與生俱來的最基本的兩種情感“喜”和“憎”,同時也象征著易經中的兩極“陰”和“陽”。
戰事連連失利,大家要殺丙崽祭神,卻天降霹靂;宰牛占卜不靈,丙崽的那句“×媽媽”像是壞兆頭,卻靈了……于是大家都覺得丙崽很神秘,只會說“爸爸”和“×媽媽”兩句,莫非是陰陽二卦?于是,丙崽受人凌辱的對象,在關鍵時刻卻被奉為神明而被頂禮膜拜。戰斗以雞頭寨的徹底失敗而告終,于是全村的老弱病殘都被迫喝下毒藥,年輕的男女則作為繁殖下一代的有生力量而遷往外地。但是喝下兩倍毒藥的丙崽卻奇跡般地活了下來。他的生存也暗示著人類的虛弱與渺小以及生命力的頑強。
西方著名的思想家卡西爾在《人論》中給人下過這樣的定義:人是一種符號動物。符號化的行為是人類生活中最富于代表性的特征,并且人類文化的全部發展都依賴于這些條件。丙崽這個人物形象就是一個抽象的象征符號,哪怕是在現代人身上也能找到相似的原形相似的遭遇,人是渺小的,在強大的社會面前是無能為力的,是無法描述自我無法表述自我的,處于一種渾渾噩噩的生存狀態。
在整個作品中,丙崽這個人物形象的荒誕與雞頭寨氛圍的荒誕是和諧互滲的。丙崽無論智力還是身型都還處于童稚期,甚至可以說是類似于猿人的返祖現象;而雞頭寨則是遠離現代文明的一個偏遠小山村,現代文明在這里找不到蹤影,處于封閉和凝滯的狀態,較好地保留了最原始的文化形態,映照出漢民族乃至整個人類的生存演變。所以丙崽可以說是在雞頭寨這個畸形神秘的小山村的產物,同時他身上又集中體現了這個獨立的小社會的穩固的生存形態以及其中的人們的精神品性和自古沿襲的精神重負,而這個小社會正是千百年來我們民族穩定精神形態的一個縮影。
韓少功正是將現代和歷史交叉融合,讓我們分不清這是真實還是虛假,讓我們相信這個小山村可能真的存在于世界的某個角落。于是,他站在現代的立場上,展開了對漢民族傳統蒙昧文化的批判,讓我們看到蒙昧文化已經腐爛的根散發出來的陣陣惡臭;在這種惡臭的環境中對民族文化和人類意識進行深刻的反省和思考。
參考文獻:
[1]韓少功.爸爸爸[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
[2]陳放.韓少功尋根小說中對民族文化的反思[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25(03).
[3]樊籬.從《爸爸爸》看韓少功的探索[J].湖南文學,1987.
[4]龔敏律.韓少功的尋根小說與巫楚文化[J].中國文學研究 ,2005.(02)
[4]耿慶偉. 國民性,一個揮之不去的話題——芙蓉鎮.古船爸爸爸的國民性分析[N]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1999(03).
[5]吳秉杰.韓少功小說創作探向[J].鐘山,1987.
[6]吳義勤.韓少功研究資料[M].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 ,2006.
[7]孔見.韓少功評傳[M].鄭州:河南文藝出版,2008.
(作者單位: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