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什么?我不知道。但是文化似乎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由于很難給出抽象的大多數人能夠接受的定義,所以在此我試圖做一個形象的比喻,把文化比作一棵樹,以此來說明文化的一些基本特性。
如果文化是一棵大樹,我們最先看到的可能是整個大樹,但是最先摸得到的一般是樹干。我認為,樹干代表著文化當中最本質、最一般的東西。然而,沒有樹枝的大樹是不多見的,而且樹枝又都是生在樹干之上。如果我們說樹干是一般性的文化,那么,樹枝就是亞文化,樹葉就是亞文化的種種表現,或者叫做文化現象和文化事件。亞文化總是來源于一般性的文化,但是又帶有不同的特色,這種特色可以是來自于地域的不同、種族的不同、出身的不同、受教育水平的不同等等,可以一直分下去,可以有許多個層次,一直分到單個的人。每個人都對文化有著不同的體味,都會以不同的方式表現出其文化特征。
當然,樹枝也可以嫁接,而且常常會出現所謂的雜交優勢,如把柿子樹的枝嫁接在黑棗樹上,往往能夠收獲更多更好的柿子。文化也是一樣,歷史上的確存在那么一些文化,只有和另一種文化融合之后才體現出強大的生命力。不過,一旦嫁接不當就會出現沖突,或者導致大樹的枯死,或者產生不倫不類的沒有生命力的二尾子。
前面說樹葉可以看作是各種文化現象和文化事件,是現象就總要過去,總要完結,完結就好比落葉,落葉歸根。所以我們絕對不能忽視樹根。大樹總要扎根于一定的土壤,所以根和土是分不開的,我們不妨稱之為“根土”。都有哪些東西構成根土呢?首先有地理環境,以中國為例,許多人認為南方人和北方人在性格上是有差異的,而這種差異很大程度上來自于南北方的氣候差異。其次是制度環境,按照托克維爾的介紹,君主制度下的法國人和共和制度下的美國人在民情上是有差異的。如果按新制度主義者的說法,制度可以塑造文化,制度可以使事情完全不一樣。最后還有歷史環境,歷史事件對文化的積淀作用是絕對不能忽視的,特定的文化總是在特定的歷史事件之后或者被強化或者被改變,落葉肥是原始森林最主要的肥料之一。
如果我們把樹干剖開來看,就還會發現另一個非常重要的現象——年輪。大樹,總是要有年輪的,沒有年輪的樹絕對是小樹苗。如果我們說一個民族的文化是一個小樹苗,那就是說這個民族沒有歷史,還很年輕。但是沒有歷史的文化是文化嗎?存在沒有歷史的文化嗎?很多人都說美國很年輕,美國文化也很年輕、朝氣蓬勃。但是我認為,美國作為一個國家很年輕,但是美國人并不年輕,英國人移民到北美的時候,隨身攜帶的是英國的文化,所以美國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英國,美國的文化當然更要追溯到英國。
為什么要說年輪很重要?那是因為從年輪當中我們可以觀察到很多問題。年輪是如何形成的?那時由于地球的四季更替,不同的季節有不同的溫度和濕度,從而表現出不同的生長速度和狀態。文化的發展也不是恒速的,也有快慢緩急,也會表現為不同的速度和狀態,所以文化也有年輪,只不過不是由四季更替決定,而是有特定的歷史事件決定。比如說中國的儒家文化,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儒家文化迅速發展的歷史事件,然后是沉淀,后來又有隋唐的科舉考試,然后又是沉淀。沉淀的過程雖然不是那么引人注目,但那是文化得以傳承的根本所在。我們可以把年輪中比較松軟而寬厚的部分看作是文化由于特定的事件產生的迅速發展,把年輪中比較堅實而狹窄的部分看作是特定事件后文化的積淀。如果說,寬厚的部分決定了樹干的粗細的話,那么堅實的部分則決定著文化的持久性。
我國政府一直在努力構建一種民族意識,用官方的話說就是要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我們進行過很多嘗試,而且仍在進行,如學校中的公共課、定期的政治學習、八榮八恥教育等等。
筆者多年來一直在國有企業中從事思想政治工作,很清楚國有企業的運作模式。改革開放以來,國有企業也在學習西方國家一些先進的管理模式,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便是要建立自身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也是文化的一種,也具有文化的一般特征,我們在考察企業文化的時候同樣要關注其“根土”“枝葉”“年輪”等等。
我們在構建自己的企業文化的時候,必須要認清,我們的企業文化有我們獨特的根土,那就是中國幾千年的儒家文化,簡單地嫁接西方文化很可能會產生百害而無一利的“二尾子”。我們在考察自身的企業文化的時候,必須要注意到哪些是主流的應該保護的文化,哪些是非主流的,但應該鼓勵的文化,哪些是反面的必須杜絕的文化。這就好比修理文化這棵大樹,要防止最具活力的枝葉不受蟲害侵擾,要保護有生命力的幼芽健康成長,同時要杜絕有害的“分叉”發展壯大。當我們出色地完成了一個極具挑戰性的項目時,可能突然間會發現,我們在這個過程中的某些精神(文化)是如此的令人驚喜,這時候我們必須要注意“年輪”的問題,要讓這種文化沉淀下來。
(作者:系中國交通建設集團第二公路工程局駐北京辦事處主任,中國政法大學法學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