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前三季度,美國次貸風暴不斷升級,正從局部向全球蔓延,從金融領域擴散到實體經濟領域。國際金融市場急劇動蕩,世界經濟增長明顯放緩,國際經濟環境中不穩定因素明顯增多;國內經濟發展遇到的困難日益顯現,主要反映在經濟增長放緩趨勢明顯、出口增速開始下滑,工業生產、企業效益以及財政收入增速下降。
受到國內外各種不利因素的影響,上市銀行資產規模擴張速度顯著放緩,客戶存款尚保持快速增長態勢,但增速差異明顯。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受到了較大沖擊,增長頹勢顯現。利潤總體上仍保持了平穩增長態勢,但部分銀行的增幅明顯縮小,且各行表現出較大差異。因國際金融市場劇烈動蕩,部分上市銀行的金融市場業務受到不同程度影響,次貸及相關衍生產品投資出現一定程度的虧損,但各行積極加強風險監控力度,適度減持外幣債券頭寸,進一步降低資產組合風險。總體而言,上市銀行的次貸及相關金融衍生產品頭寸在總資產中占比很低,并且資產減值撥備計提充分,其不利影響較為有限。
上市銀行收入、利潤及投資回報水平比較分析
收入水平繼續增長,增幅下降態勢顯著

2008年前三季度,11家銀行的營業收入繼續保持增長勢頭。第三季度,工行以758億元的規模位居首位。七家中型銀行中,招商銀行以138億元的規模位居七行之首,緊隨其后的是中信銀行(107億元)。
第三季度,四大行的營業收入同比增幅為14.5%,其中,交行、工行、中行的增幅分別為20.8%、16.4%和13.9%,建行僅為6.9%。同期,七家中型銀行平均增幅為31.5%,各行增幅全部超過20%。其中,中信銀行以44.6%的增長幅度位列11行首位,民生銀行的增幅也超過40%,達到了43.1%。興業銀行和華夏銀行相對較低,分別為21.9%和21.2%(表1)。
盡管11行的營業收入繼續保持增長態勢,然而增長速度已經明顯放緩。第三季度與去年同期相比,11行同比增幅為25.3%,較上半年的同比增幅(45.7%)下降了20.4個百分點。四行中下降幅度最大的為建行(29.2個百分點),最小的是工行(16.0個百分點)。七行中下降最大的為招商銀行(35.5個百分點),最小的為浦發銀行(9.5個百分點)(見表1)。
利潤規模增長態勢相對平穩
2008年第三季度,11家銀行的利潤規模總體上仍保持了平穩增長態勢,但部分銀行的利潤增長速度已經放緩,且各行的利潤增長表現出較大差異。
從凈利潤規模上看,工行、建行和中行繼續保有同業前三的位置,分別達到了284億元、256億元和173億元。七家中型上市銀行中,招商銀行以58億元的規模大幅領先,而中信銀行和浦發銀行分別以40億元和35億元的規模緊隨其后。
從凈利潤增幅看,七家中型銀行仍快于四大行。其中,七家中型銀行的凈利潤平均增幅達到了77.7%,遠高于四行16.1%的平均增長水平。具體來看,七家中型銀行中,除興業銀行的凈利潤增幅為21.1%以外,其余六行全部超過45%。而浦發銀行更是以153.4%的高增長態勢,居11行首位。但值得注意的是,華夏銀行在2008年前三季度僅提取了90萬元的所得稅費用,而上年同期所提取的所得稅費用為3.85億元。因所得稅費用的大幅削減,使得華夏銀行的凈利潤增幅表現相對出色(見表2)。
四家大型銀行中,工行以28.5%的增幅居于首位,交行和建行分別為23.8%和11.9%。中行受大幅計提減值準備的因素影響,同比增幅僅為0.2%(見表2)。
凈資產收益率水平差別較大,提升幅度顯著分化
2008年第三季度,11行的平均年凈資產收益率水平為23.48%,較上半年(26.74%)降低了3.26個百分點,收益率增幅放緩趨勢明顯。
從各行年化凈資產收益率看,七家中型銀行的收益率表現較四家大型銀行搶眼。其中,七行的平均凈資產收益率達到了25.69%,較四行的19.63%的平均增幅更為突出。具體而言,浦發銀行以36.44%的水平位居11行首位,華夏銀行以29.92%的水平緊隨其后。從四家大型銀行看,建行以21.94%的凈資產收益率水平位居四行首位,交行以21.20%的水平緊隨其后,工行(19.92%)位于第三。
從凈資產收益率增幅上看,浦發銀行以16.44個百分點的提升幅度再次位居11行首位,緊隨其后的是華夏銀行,也實現了10.20個百分點的增幅。在七家中型銀行中,興業和深發展銀行的凈資產收益率同比下降,降幅分別為1.08個百分點和10.32個百分點。
在四家大型銀行中,工行的凈資產收益率水平提升幅度最為突出,為2.28個百分點,交行也實現了2.08個百分點的增幅;但同期內,中行和建行的凈資產收益率同比下降,降幅分別為0.01個和5.57個百分點(見表3)。
上市銀行次貸及相關衍生產品情況分析
根據各行在三季報中披露的情況,工行、中行、建行、中信、交行、招行六行共計持有次貸及相關衍生產品267.52億美元(由于交行未披露其持有外幣債券中次貸及相關衍生產品構成的具體情況,這里僅將其中明確說明的7000萬美元雷曼相關債券列入。),該類產品撥備余額合計61.13億元。
工行持有美國次級住房貸款支持債券面值合計12.07億美元;持有Alt-A住房貸款支持債券面值合計6.05億美元;持有結構化投資工具面值合計0.55億美元。上述債券投資面值合計18.67億美元,相當于其全部資產的0.14%。持有美國雷曼兄弟公司的相關債券面值1.52億美元,相當于全部資產的0.01%。持有公司債務抵押債券面值5.05億美元,相當于全部資產的0.04%。對上述資產,工行按市值評估結果累計提取撥備達13.14億美元,撥備覆蓋率(撥備金額/浮虧金額)達到103.63%,撥備率(撥備金額/面值)為52.06%。同時,工行持有與兩房有關的債券面值合計16.76億美元,其中兩房發行債券2.10億美元,兩房擔保抵押債14.66億美元,合計相當于全部資產的0.12%。工行對該類債券累計提取撥備0.76億美元,撥備覆蓋率100%,撥備率4.53%。

中行持有美國次級住房貸款抵押債券面值合計32.74億美元,該類債券減值準備余額為19.96億美元;持有Alt-A住房貸款抵押債券面值13.79億美元;持有美國Non-Agency(非機構抵押債券)住房貸款抵押債券面值43.37億美元;持有兩房發行債券面值合計62.04億美元,“兩房”擔保住房貸款抵押債券面值合計37.47億美元;持有雷曼相關債券面值合計0.11億美元,該等債券已計入當期損益的減值損失為0.65億美元。同時中行向雷曼發放的貸款賬面凈額為0.08億美元,該貸款減值準備余額為0.45億美元。
建行持有美國次級按揭貸款支持債券賬面價值2.44億美元,已累計提取減值損失準備6.73億美元;持有中間級別債券(Alt-A)面值合計2.93億美元;持有雷曼相關債券1.91億美元,已全額提取減值損失準備。同時,建行還持有兩房相關債券面值合計15.12億美元,其中兩房擔保抵押債券1.45億美元,兩房發行債券13.67億美元,目前這些債券本息償還正常。
交行持有外幣債券投資余額47.71億美元(折合人民幣325.32億元),相當于其總資產的1.30%。其中持有的冰島三家銀行債券撥備覆蓋率達100%,而持有7000多萬美元雷曼債,則進行了撥備覆蓋率達85%。
招行共持有雷曼兄弟公司債券余額為7000萬美元,境外金融機構債券計提減值準備7804萬美元。
中信持有兩房發行債1.51億美元、兩房擔保抵押債券10.69
億美元,并對外幣債券投資計提減值準備1.1億美元。
總體看,工、中、建三行受次貸及相關衍生產品市場價值波動的影響相對較大。其中,中行為此計提的撥備余額超過200億元人民幣(按三季度末(9月26日)美元兌人民幣中間價6.8183折算為246.21億元)。而招行、中信等受影響相對較小。
結論與展望
2008年前三季度11家銀行的營業收入繼續保持增長勢頭,然而增長速度已經明顯放緩。相比中型上市銀行而言,四大行的營業收入增幅(14.5%)明顯偏低,低于七行平均水平(31.5%)。
2008年前三季度11家銀行的利潤總體上仍保持了平穩增長態勢,但部分銀行的增長速度已經放緩,且各行表現出較大差異。從增幅看,七家中型銀行仍快于四大行。其中,七家中型銀行的凈利潤平均增幅達到了77.7%,遠高于四行16.1%的平均增長水平,中行受大幅計提減值準備的因素影響,同比增幅僅為0.2%。
從各行持有次貸及相關衍生產品及為此計提的撥備來看,此次華爾街金融風暴對工、中、建等大型銀行的影響要大于中型銀行,但相對于這些銀行的資產規模和盈利能力,其影響仍然可控。
(作者單位:中國工商銀行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