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創新總會引發復雜系統失去平衡,但它也創造了過去20年金融市場和全球經濟非凡的增長和穩定。
現在,我們正在經歷信貸緊縮,其深度和持續時間,在我的職業生涯中都是前所未有。美國經濟增長明顯放慢,消費者遭受了財政壓力,可支配的支出放緩,石油價格飆升,工作市場不景氣。
我們最大的挫折之一,是我們總是希望有速效的解決方案。和許多非常聰明的人談話之后,我得到了兩個結論。
首先,我不相信有一個快速簡單的辦法,可以修補我們的經濟和金融市場上一些積重難返的問題。我認為商界中的大多數人所堅信的都是相同的幾個核心原則,歸結到一點就是:經濟自由帶來經濟增長。賦予人們自然資源和時間,讓他們自由地勞動以及和其他人做貿易。經濟增長自然會發生。
這使我想到我的第二個結論:我對美國經濟的長期前景依然非常樂觀。從總體上看,美國經濟的靈活陸和適應性、高等教育的基礎設施、企業家的創造力都是世界上最棒的。
以歷史標準來看,目前美國的失業率和利率都很低。美聯儲已表明他們愿意采取寬松的貨幣政策來刺激增長。我們相信美國國內生產總值將在今年下半年加快增長,期望2003年美國能重新回到增長的趨勢。
如同許多次金融危機一樣,2007年的次貸危機也有很多促生因素。
首先,歷史性的低利率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導致了市場流動性過剩。當貨幣貸款變得廉價且易于獲得時,許多零售按揭貸款供應商開始建立創新性的按揭產品。同時,不僅零售按揭貸款的提供者在創新,投資銀行家也如此。全球資本市場的加速創新,被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所觸發,催生了高度復雜的、往往是不透明的資產支持的證券,包括新形式的衍生工具、結構性投資工具,以及抵押債務等。這些工具的合理價值和風險評級,都極難確定。投資的可供應性,以及他們持續的表現,導致了越來越多的資金涌入市場,形成了房地產市場的泡沫。去年秋季,信貸評級機構低估了這些問題,使得債券持有者的投資組合減值。這就是我們今天的局面。
一個重要的問題是,是否整個貸款證券化的模式對于銀行而言已變得不光彩?
我不這么認為。正如2001年互聯網泡沫的破滅并非是互聯網的終結,2007年的信貸緊縮也不會終結抵押金融。
快速創新總是可以引發復雜系統失去平衡并變得一團糟。但是,基本的思路是,銀行可以通過資產證券化更好地管理和分配風險,這創造了過去20年金融市場和全球經濟非凡的增長和穩定。
我剛才提到,需要時間和更多的痛苦,以使得信貸市場退回到一個正常的狀態。這里有幾個步驟會有聽幫助。
首先,我們需要重建信貸市場的信心。這在很大程度上意味著結構性投資有更透明的會計制度。同時,也是回歸到一個更簡單、更傳統、更容易被估值的結構。創新將繼續,但新產品將被提到一個更高的透明度。債務評級機構將完善其方法,以更準確地為新形式的證券提供風險和價格信息。
第二,金融服務公司可以連同政府一道,讓盡可能多的業主保有自己的家園。大多數放款人認識到,靈活性往往比取消貸款者的贖回權能提供更高的長期回報。我們相信,希望計劃(HOPE NOW,布什政府通過凍結次級房貸利率來幫助因利率飆漲導致月付額大增的借戶掙脫困境的計劃)創造了一種平衡的方式,將阻止市場在更大層面上失效,同時也將充分保護金融服務商和投資者雙方的利益。
第三,我們都需要有應對挑戰的意愿。中央銀行將在可能的時候介入,以避免市場上出現最嚴峻的后果。但公司需要在市場層面上找出解決方案,而不是尋求政府幫助。這正是許多要求資本注入的公司所做的,我們認為長期看來他們會好轉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