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不知道,毛澤東是20世紀的巍巍巨人,他親手締造了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他的豐功偉績值得我們世代傳頌。毛澤東既是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革命家,同時又是一位學富五車的文學家和了不起的大詩人,他對許多中外歷史都有自己鞭辟入里的看法。但毛澤東也是人,而不是神,所以到了他晚年時,也犯有許多比較嚴重的失誤,在思想上也有一些偏頗之處,相信“天人感應”就是其中之一。典型的是1976年發生的那場吉林隕石雨,那次隕石雨降于“三八婦女節”,也是世界上目睹人數最多的“天外來客”。而后來從深坑中挖出的“吉林1號隕石”,則是當今世上最大的石質隕石。

根據毛澤東身邊最后一個護士孟錦云的回憶,在1976年月4月的一個黃昏——毛澤東半躺半靠在那張寬大的床上,不知一本什么書吸引了他,他已經一個多小時一動也不動了。……毛澤東用他那濃重的湖南口音問道:“報上有些什么新聞啊?讀一段聽聽,不過,我可不要聽什么大批判的成果,要聽新聞。”
“您要聽新聞,這兒正好有一段。我正想做個記號,等您不看書的時候,讀給您聽聽呢。”
“噢,一個想讀,一個想聽,巧合,你就讀讀看。”
“新華社長春1976年4月21日電,最近,在我國東北吉林地區降落了一次世界歷史上罕見的隕石雨。
“今年3月8日下午,宇宙空間一顆隕星順地球繞太陽公轉的方向,以每秒十幾千米的速度墜入地球大氣層中。由于這顆隕星與稠密的大氣發生劇烈的摩擦,飛至吉林地區上空時……于8日15時零1分59秒在吉林市郊區金珠公社上空發生爆炸。隕星爆炸后,以輻射狀向四面散落。”
讀著讀著,小孟突然發現主席坐了起來,這可是從來沒有見過的事……小孟感到有些奇怪,忙放下手中的報紙,準備去問主席有什么事,但主席用手勢制止了她,并說:“讀下去,我在聽。”

“大量的碎小隕石散落在吉林市郊區……最后一塊隕石在15時2分36秒墜地時,穿破1.7米厚的凍土層,陷入地下6.5米深處,在地面造成一個深3米、直徑2米多的大坑。當時震起的土浪高達數10米,土塊飛濺到百米以外處……最大的三塊隕石,每塊質量都超過了100千克,最大的一塊質量為1770千克,大大超過了美國收藏的目前世界上最大隕石的質量(1078千克)。”
小孟讀完這段消息后,又開始讀另段新聞,主席馬上說:“小孟,就讀到這里吧,不用再往下讀了。”毛澤東邊說,邊穿上了拖鞋,小孟上前攙扶,他慢慢地向窗前走去。看來他被一種情緒籠罩著,臉上現出一種思慮,一種不安,一種激動。
主席很有興致的問小孟:“這方面的記載你見過沒有?你們家里的人有什么說法?”
“這方面的記載我沒有看見過,小時候聽我媽媽講過,在我們家鄉的一個村邊上,一天夜里,突然掉下來一塊大石頭,有磨盤那么大,后來這塊石頭又被風刮走了。唉,都是瞎說,我才不信呢。”
“噢,你媽講過這樣的事,你還不相信?”
“我是不相信,您能相信?”
“我相信。中國有一派學說,叫做天人感應。說的是人間有什么大變動,大自然就會有所表示。給人們預報一下,吉有吉兆,兇有兇兆。”稍停一會又接著說:“天搖地動,天上掉下大石頭,就是要死人哩。《三國演義》里的諸葛亮、趙云死時,都掉過石頭,折過旗桿。大人物、名人真是與眾不同,死都死得有聲有色,不同凡響噢。”
不久,他似乎壓制了自己的激動之情,又轉成平靜的語氣:“不過,要是誰死都掉石頭,地球恐怕早就沉得轉不動了。”
……小孟好奇地問:“您真相信嗎?”他并沒馬上回答,沉思了一會兒才說:“古人為什么要編造這些呢?”——像是回答又像是提問。
實際上,吉林隕石原是游蕩在太空的一顆約5噸重的流星體,而此前則是一顆普通的、直徑約440千米的小行星,因經歷了多次碰撞而碎裂。只是在運行中與地球相遇而墜落,與人間世事風馬牛不相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