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社會責任,并不等同于捐款。
正像健康教育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長金巖所說:“某些企業靠一些不正當的手段賺取利潤,賺取10億利潤所造成的環境代價,也許200個億都彌補不了。現在它拿出10億利潤中的1億來捐助,你說它體現了什么企業社會責任?”
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家開始意識到這點。所以,陳光標發展循環經濟,李楚源致力于過期藥品的回收,梁昭賢所在的格蘭仕不限品牌地進行“綠色回收”,他們不僅是注重自己企業的社會責任,還彌補某些不注重社會責任的企業所產生的不良后果。他們也正在得到社會的厚愛……
華人世界2008年8期
1《師道·教研》2024年10期
2《思維與智慧·上半月》2024年11期
3《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2024年2期
4《微型小說月報》2024年10期
5《工業微生物》2024年1期
6《雪蓮》2024年9期
7《世界博覽》2024年21期
8《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24年6期
9《現代食品》2024年4期
10《衛生職業教育》2024年10期
關于參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