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簡介:當今世界,無人愿意承擔因忽視中國而導致的不利后果。中國本身就是世界超級大舞臺,舞臺上的主角自然也是世界的主角。
199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的持續崛起進程,使西方八國集團原本駕輕就熟的世界經濟格局為之大變。不僅如此,該集團多數成員國的經濟增長明顯放慢,承擔國際事務的能力持續下降。在這個背景之下,又衍生出八國集團與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的對話機制,其根本宗旨是要借助中印等國的力量,去落實它們自己制定的國際政治和經濟日程。
在90年代,每當八國集團舉行年度峰會時,就必定有某個成員國站出來呼吁吸收中國為其成員國。其理由看上去是充分的: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經濟和貿易體系中的主要力量,若繼續把它排斥在外,那就顯得“既不合理,又不公平”。
對于一直渴望提升國際地位、渴望贏得世界更多尊重的中國,這樣的主張聽起來自然十分悅耳。但是,若冷靜思考,中國沒有理由為之感到得意。在過去將近20年時間里,八國集團的地位和作用江河日下,幾乎沒有任何像樣的作為。曾經不可一世的“富人俱樂部”,現在已經淪落為過氣的名流們追憶昔日榮耀之所。

而相比之下,中國正在快速上升,其發展勢頭可謂如日中天。不僅如此,中國有自己的價值信念,有自己的利益目標,更有自己的遠大抱負。但中國畢竟還是一個不受充分尊重的新興經濟體,假若委身于一個出自舊時代的過時機構,與徒有虛名、惟我獨尊的“世界領袖”們為伍,其中利弊得失不難衡量。
實際上,在可預見的將來,中國止步于八國集團之外,不僅是合理的,而且也是公平的。徘徊于“世界領袖”圈外,得到的是靈活和自主的空間:必要時參與協商和合作,力所能及地承擔國際責任,同時又能違依兩可,進退有據。
此次席卷整個世界的金融危機,應該已經使中國再次看到了八國集團的無力與無效。各成員國政府信誓旦旦地作出承諾之后,接下來并沒有協調一致的行動。相反,該集團本身的手足無措和內部分歧,加劇了金融市場的驚慌狀態。
然而,作為一個舉足輕重的經濟體,中國將繼續面臨充當“世界領袖”的誘惑,而其自身也難免會有這樣的沖動。例如近日,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再次呼吁,八國集團應該接納中印等國,以便在此基礎上建立靈活的協調機制,重新規劃世界經濟的秩序。
相較于過去只要求接納中國為成員國,佐利克的這一主張顯然往前跨進了一大步,因為他主張中印等國參與經濟秩序的重建。雖然這個建議目前還是紙上談兵,但在金融危機之后,中國勢必經常要被迫思考自己應該扮演何種角色。
現在和未來的中國,應該有更大的自信。當今世界,無人愿意承擔因忽視中國而導致的不利后果。中國本身就是世界超級大舞臺,舞臺上的主角自然也是世界的主角。
實際上,最近若干年來,世界目光的焦點已不再是八國集團之類的古董,而是冉冉上升的新興經濟體。毫無疑問,中國必須保持與國際接軌,但與此同時,它應該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舞臺,而不要像過去那樣,指望在別人的舞臺上尋找自己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