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強、很難連鎖化的魔咒,成為逼近擁有肯德基、必勝客等品牌的百勝集團的中國餐飲百強企業的第二名。如今,小肥羊年收入超過50億,直營店向全世界擴張延伸。
2008年6月12日內蒙古小肥羊餐飲連鎖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成為中國首家在香港上市的品牌餐飲企業,被譽為中華火鍋第一股。中國餐飲業在海外拓展業務似乎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但要發展成像麥當勞、肯德基這樣的巨型跨國企業集團,顯然難度相當大。但內蒙古小肥羊集團做到了,從內蒙羊、中國羊到世界羊,這是中國最大的餐飲企業內蒙古小肥羊集團的品牌路線。

1999年8月8日,“內蒙古小肥羊餐飲連鎖有限公司”的前身“小肥羊酒店”——在包頭市昆區烏蘭道22號開張。就是這樣一個小店,如今擁有一個調味品基地,兩個肉業基地,一個物流配送中心,一個外銷機構,國內、外多個餐飲管理區域;360家火鍋連鎖店遍布了全國各省、市、區以及美國、日本、加拿大、印尼、阿聯酋等海外市場,成為一個國際性的大型餐飲連鎖公司。
一位較早加盟的店主對小肥羊創始人張鋼說:“好像睡了一覺起來,第二天全國都是小肥羊了。”張鋼也有類似感覺,他曾不止一次說:“小肥羊真是一個奇跡,我也沒有想到我們會做得這么好。”面對記者,他自豪地說,“在這個行業,10年之內,沒有人會超過我們。”
不蘸小料也能涮羊肉
時間回到1999年,小肥羊創始人張鋼、陳洪凱根據我國傳統的中藥學原理,將延續了千百年的蘸著小料涮羊肉食法,改革為“不蘸小料涮羊肉”的新食法。鍋底湯料采用草果、當歸、枸杞、桂圓等六十余種中草藥,具有去膻、保鮮嫩、味香適口、久涮不淡的特點。羊肉精選自純天然、無污染的錫林郭勒盟“烏珠穆沁羔羊”。正是這種組合為小肥羊后來的連鎖擴張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張剛的辦公室里,形形色色的基本調味品擺滿了辦公桌和窗臺。由于獨一無二的“不蘸小料”火鍋吃法,小肥羊的火鍋底料配方作為企業的核心商業機密讓業內外人士十分好奇。據說,這個秘方的核心技術只有4個人知道,包括小肥羊最初的創始人張剛、現公司副董事長陳洪凱,還有張鋼的妹夫和陳洪凱的大舅子。
關于這個秘方,坊間流傳著若干版本。一種說法是1999年,張鋼偶然在西南某城市發現了“不蘸小料”的火鍋,之后買了底料配方加以改進。鍋底料由當歸、枸杞、黨參、桂圓等60多味中藥、調料配制。另一種說法是早些年做通信、聲訊臺生意賺了錢的張鋼看好了中國的傳統餐飲業。有一次他聽人說呼和浩特市有個涮羊肉不錯,特點就是一改百年來涮羊肉必須蘸小料的吃法。后來他去嘗了嘗,當時拍板就干這個涮羊肉了,一次性跟對方買斷了這個配方。
對這些說法,小肥羊現任總裁盧文兵說:“張董事長是個愛吃的人。他在《本草綱目》上看到過一種當歸生姜羊肉湯,這種做法,能去除羊膻味,同時更有營養。他就想,涮羊肉的方法這么多年沒變,如果改變現有的火鍋底料,加中草藥配比,再加一些滋補調味料,是不是羊肉香,口感好呢。他在家里研發了8個月,那時他們家有個大桌子,專門用來涮火鍋,一年多時間,4個人天天進行火鍋底料的研究,天天涮,天天請四五十個朋友品嘗,每次都將配料的具體名稱、數量記錄下來。一開始羊肉涮久了,湯料就變得乏味,不蘸料就沒法吃,直到一年后,終于有一天,那個湯越煮越有味道了。”
1999年8月8日,小肥羊的第一家店正式開業,張鋼與陳洪凱成為小肥羊最初的創始人,雙方各占60%和40%的股份。這家位于包頭烏蘭道里的店,是個門臉房,下面是店鋪,一二樓加起來400平方米左右。三樓是個四居的民房,因為面積小,廚房沒地方安置,就將三樓改造為廚房。下面打開一個口子,做了個簡易升降梯用來傳菜。
對于張鋼當年開店的情形,他的朋友李成云在博客里這么說:“他一沒背景,二沒關系,親戚朋友都說不行,勸他放棄,但他仍毫不動搖。沒有多長時間開張了,還在店門口立了一個很大的招牌:‘20元內足讓你吃飽喝好,并享受美味獨特的吃法,所以本店規定,光臨本店的顧客平均每人消費一律不超過20元’。這樣的店規在這座城市實在是史無前例,很快便作為趣聞傳遍全城。”
沒想到,第一家店一炮而紅,到了年底,1家店變為4家。奇跡也就從這個30張桌子、50多名員工、400平方米的第一家餐館開始誕生:依靠特許加盟的模式,初期的小肥羊平均每3天就開出1家店,到2003年,小肥羊在全國已有600多家店。2002年1月16日,小肥羊在和平村租了地成立小肥羊調味品公司,四五間房的小地方用于鍋底料核心配方的炒制。一年后,在包頭市郊買了15畝地,引進了2套全自動生產線,大多數工序完全按工業化標準生產,以前需要700個工人的崗位現在70個人已經足夠。
到了2005年,不到60人的小肥羊調味品公司實現了2000多萬元人民幣的營業額,利潤也超過了500萬元人民幣。從2003年小肥羊調味品研發、加工基地建成開業算起,經過3年的時間,調味品跟肉業一道已經發展成為小肥羊以火鍋業為基礎,兩翼齊飛戰略的重要兩翼。
向華人聚集地進發
作為一家傳統的中餐火鍋企業,小肥羊的國際化之路早有嘗試。2003年11月小肥羊在美國洛杉磯市開設了第一家海外分店,出于對本地市場了解不夠的擔心。小肥羊采取了合資的形式,但控股權仍在自己手里。2004年6月在素有“美食天堂”之稱的中國香港特區開出了“小肥羊”,這次,小肥羊公司采取了直營店的形式,由小肥羊全資控股,取代了以前國內以加盟為主,“只見骨頭不見肉”的經營模式。從內地到香港距離近,原料的供應與管理模式的輸出都沒有大問題,加上全資控股,主動權基本上掌握在自己手里。事實證明,這是一個不錯的試驗。第一年,香港4家小肥羊店就為公司帶來1.4億元的營銷額、4000萬元的凈利潤。2005年10月,北美第一家直營店在加拿大多倫多問世,很受到老外的追捧,增強了公司海外擴張的信心。
2004年小肥羊被列為中國馳名商標,伴隨著海外戰略的實行,小肥羊在海外的注冊工作早已經起動了。2002年的時候,小肥羊商標就在全球60多個國家注冊,目前注冊成功22個國家。而這些國家,都是小肥羊的日程表很快將進入的市場。在許多國家,小肥羊面臨一個品牌打假的問題。特別是在東南亞許多國家,打著小肥羊招牌的火鍋店生意非常好。在馬來西亞,張鋼就曾經帶著公司的幾個高層經理到了一家小肥羊火鍋店,火鍋店里的生意卻是異常火爆,老板一天賺10000元不在話下。這也加快了張鋼海外開店的決心,不過,打假并不是一個最主要的問題。畢竟,這一部分假小肥羊對傳播小肥羊品牌還是有幫助的。如果有可能,小肥羊將來不排除通過收購來接管這些冒牌店。
2006年,3i、普凱兩大海外投資機構聯手投資2500萬美元成為小肥羊的新股東,而拿到錢后,張剛說他還準備加快小肥羊在海外的擴張速度,他表示在接受投資時就已經向對方承諾,業績復合年增長率不低于40%,如果完不成約定目標,小肥羊將向對方提供補償。張鋼說,“我的天性就是做任何事情都必須做老大,絕對不做老二的。這誰都改變不了,如果做老二我就不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