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當地時間6月3日,美國民主黨總統參選人奧巴馬,高調宣布自己獲得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非洲裔總統候選人。
奧巴馬的勝利給美國政壇和社會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和沖擊。《紐約時報》以“史詩般的戰役”來描述奧巴馬和希拉里的初選之爭;更有評論認為,奧巴馬成功地打破了美國社會依然存在的“種族障礙”。對奧巴馬來說,決戰的號角已經吹響!
四年前,連參議員都還不是的巴拉克·奧巴馬曾與筆者有過一段深入的獨家對話,讓筆者得以了解這位傳奇人物的“中國緣”;四年后,當他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非洲裔總統候選人時,他本人及其競選總管先后給筆者回了三封信,講述選戰的不易和初勝的榮耀。
“你是我見的第一位中國記者”
北京時間6月4日,也就是奧巴馬宣布勝出的當天,筆者收到了奧巴馬的回信。在信中,他除了感謝筆者的關注外,還驕傲地邀請筆者和他繼續“見證歷史”。
這封雖客套卻及時的回信,不禁讓筆者回想起那次與奧巴馬的“不期而遇”——
2004年9月25日12點30分,在伊利諾伊州威爾縣的一個棒球場內,身材高大的奧巴馬登上了演講臺,開始他競選參議員的演講:“6個月前,你們還不認識我,還以為我叫亞拉巴馬(編者注:亞拉巴馬是美國的一個州,發音和”奧巴馬“相似)。直到現在,還有人問我,你是芝加哥大學的憲法教師,篤信宗教,為何涉足政治?這是因為我們都是美國公民,都是政治進程的一分子。但我們流失工作機會,面臨困境,我們對此感到不滿。我關心所有老人、孩子和工人。我不僅僅在社區里關注,還希望政府關注他們,因此,我涉足政治。”他補充道:“我們需要工作,可我們的工作機會大量流失;我們的年輕人被派到伊拉克,打一場不知道怎樣才叫勝利的戰爭;我們花2000億美元在伊拉克,然而,在這里花幾億就會讓每個人都生活得更好。”
反對戰爭,創造工作機會,這兩點足以抓住人心,也能讓奧巴馬過關斬將。當筆者仔細分析奧巴馬競選總統的核心理念后,赫然發現,那簡直就是四年前他競選參議員時的翻版!
當奧巴馬演講完準備離開時,筆者沖上前截住了他,由衷地稱贊他的演講“非常深刻”。奧巴馬笑著說:“那真是太好了!”當他得知筆者來自中國時脫口說道:“真有緣呀,你是我見到的第一位中國記者。”當筆者要求與其合影并對話時,奧巴馬非常爽快地答應了,并招呼身邊隨從來幫忙,隨后還拿著筆者的相機看了看畫面,問筆者“滿不滿意”。
在華人簇擁中成長
在之后的長談中,奧巴馬向筆者講述了他鮮為人知的“中國緣”。
奧巴馬說,他“從小就浸泡在亞洲文化之中,深受中國思維方式和文化的影響”,因為他出生在華裔聚居的夏威夷。“那時候,我的左鄰右舍中有許多華裔,他們的勤奮和努力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童年時,奧巴馬曾隨母親搬到印尼生活了一段時間,這使得他有機會進一步接觸中國文化。“6歲到10歲時,我曾跟母親和繼父在印尼首都雅加達生活,當時有不少同學是華裔。課間休息時,我們會一起打球,常常玩得滿身大汗。放學后,我也常常到他們的家里玩。盡管這些華裔同學的家里都很有錢,但他們對我非常好,這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也讓我學到中國人的禮節。我甚至跟他們學過簡單的中文對話。”
奧巴馬興致勃勃地告訴筆者:“我和中國很有緣,我還有一個有華裔血統的外甥女呢!”奧巴馬向有些愕然的筆者解釋說:“我妹夫吳加儒是出生在加拿大的華裔,現在有美國國籍。”據奧巴馬介紹,他同母異父的妹妹瑪亞與吳加儒是在夏威夷大學東西中心結緣的。“妹夫一家子跟我走得挺近的,從他們一家子那里,我知道了春節對華人的意義,知道華人待人接物的特別方式,以及古老的中國文化。”
筆者在網上搜索奧巴馬口中提及的華裔妹夫的信息時,才發現這個妹夫在奧巴馬爭取華裔選民方面幫了他不小的忙。此前,多數華裔選民一直都對希拉里充滿好感。為了幫助奧巴馬獲得華裔選民的了解和支持,吳加儒夫婦在網上開博客,用中文介紹奧巴馬的政見。
2008年3月初,當民主黨的黨內初選激戰正酣之時,吳加儒在一封寫給華裔選民的信中說,“還從來沒有一個總統參選人像奧巴馬這樣了解華裔美國人和太平洋島嶼民眾。我希望你們能支持一個能和多種社區民眾進行對話的參選人,支持一個給國家帶來真正實質性變革的參選人。該由我們的人在白宮處理一切了。”
在接受美國中文媒體采訪時,吳加儒直夸奧巴馬是一個“誠實、工作努力、重視倫理及善解人意的人”。奧巴馬提出的包括移民、注重家庭團聚、減少工作簽證持有者對雇主的依賴、調整和亞洲國家的關系等多項實質性政策,也與這位華裔妹夫有關。奧巴馬及時推出這個華裔妹夫,效果非常明顯,很多原來支持希拉里的華裔,轉而將選票投給了他。
奧巴馬與中國的“親緣”還不止于此,據《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羅格·科恩不久前披露,奧巴馬同父異母的弟弟馬克眼下就住在中國,并找了一個中國未婚妻。馬克的長相簡直就是奧巴馬的翻版,他曾在美國斯坦福大學攻讀物理學,已在中國居住多年,目前正在籌備自己與中國未婚妻的婚禮。羅格·科恩說,等馬克娶了這個中國未婚妻后,奧巴馬將再添一位華人親戚!
華人軍師出謀劃策
“我有許多華人好朋友,他們是我的良師益友。”雖然奧巴馬沒有細述他的華人好友,但在這次角逐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的提名戰中,有兩位核心軍師是華人。
奧巴馬的首席華人顧問盧沛寧,現年41歲,生于新澤西州,屬于第二代美國華人。盧沛寧的父母都是上世紀60年代從臺灣到美國的留學生,這一點與奧巴馬的身世背景較為相似——老奧巴馬也曾是一位留美學生。
事實上,盧沛寧與奧巴馬的牽線人是盧沛寧的妻子凱瑟琳·湯普遜。原來,在進入哈佛之前,奧巴馬曾在芝加哥的西德利·奧斯汀律師事務所做實習生,而盧沛寧的妻子正是該所的合伙人。由于這層特殊關系,盧沛寧一家與奧巴馬很早就認識。但真正讓奧巴馬與盧沛寧結緣的,還是他們的哈佛同窗歲月——1988年—1991年,兩人同時就讀于哈佛大學法學院。盧沛寧至今仍在贊嘆:“我仰慕他的才華已經很久了。”
2005年,奧巴馬首次當選聯邦參議員后,立即邀請盧沛寧擔任他的顧問,盧沛寧也毫不猶豫地辭掉自己的工作,來到奧巴馬身邊,擔任其參議員辦公室立法主管。
不久前,盧沛寧接受美國《華盛頓人》雜志專訪時,不失時機地稱贊奧巴馬:“他好比是一塊空白的油畫布景,可以吸引對美國政治生活有著各種各樣期盼的人士,充分發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力,去繪畫出各色各樣的藍圖。”這一宣傳口號,為奧巴馬贏得了不少選民的喜愛。
去年農歷春節時,奧巴馬給美國華人發了一封中文版的新春賀信。這封信寫得很地道,也頗感人:“春節對我來說有特別的意義,在我的人生經歷中,一直有幸身為亞裔社區的一部分。我不僅在夏威夷的亞太文化氛圍中長大,還曾在亞洲度過幾年美好的時光,這讓我有機會深入了解亞洲文化和亞洲人民,并由此產生熱愛……”
2008年5月30日,筆者整理資料時偶然翻出了幾張四年前到美國采訪時拍的“老照片”——巴拉克·奧巴馬和筆者的合影!照片上他那一臉燦爛的笑容,讓筆者立刻想到了這位眼下正春風得意的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于是馬上給他寫了一封問候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