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實踐教學對法學教育和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改進實踐教學體系的過程中,建立并完善科學的質量評價體系,已成為保證實踐教學規范化和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法學專業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著眼點并不僅僅在于對社會調查、專業實習、畢業實習等活動進行效果評估,而是旨在建立整個實踐教學模式的評估標準體系,這就要求評價主體多元化,評估指標、評價手段和評估目標的多樣化。
關鍵詞:法學;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中圖分類號:G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8)14-0213-02
法學是一門應用性極強的人文社會科學,對于法學應用型人才培養來說,主要以獲得法律職業能力為目標,這就要求在法學教育教學體系中必須充分重視實踐教學環節。事實上,隨著近年來我國法學教育界對實踐教學的逐步探索和改革,各方對于實踐教學獨特的教育價值和重要地位已取得了共識。但在對實踐教學質量評價的問題上,我國傳統的法學教育界,長期以來一直存在重理論教學質量而輕實踐教學質量的現象,其中一個比較突出的表現,就是對實踐教學環節質量的考核、評價還停留在原來的評價手段和方法上,往往通過作業、實踐報告、學生座談會、實踐指導教師的評分等來評定學生的成績,對于學生通過實踐教學環節是否真正訓練或提高了專業技能,對于實踐教學的整體質量和效果究竟如何,缺乏準確的把握。合理、科學的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已成為實踐教學體系構建與完善的重要環節,有助于促進法學教育形成良好的質量監控機制,有利于促進法學專業建設與發展,提高法學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各院校法學專業根據自身實際和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通過構建、應用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將體現在專業辦學理念、專業教學條件、專業教學管理等方面的特色內化成教學質量評價標準,并通過質量監控機制,可以切實提高本學科、本專業教育教學質量。
一、構建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法學專業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建立與應用,著眼點并不僅僅在于對社會調查、專業實習、畢業實習等活動進行效果評估,而是旨在建立整個實踐教學模式的評估標準體系和評估機制,根據評估結果有針對性的建設存在不足的指標,以完善實踐教學模式。該體系應當包括規范、可行的實踐教學大綱、實踐教學計劃、實踐教學指導手冊、對實踐教學情況的綜合考察指標、對實踐管理的量化考核指標和學生對實踐教學收獲的評價。
(一)指導思想
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是在質量方面評價、指揮和控制的體系,應關注實踐過程和實踐效果兩個方面, 尤以過程控制為關鍵,以此保證實踐教學環節過程的有效性,使實踐教學質量切實得到改進, 提高社會和用人單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滿意度。從建立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指導思想來看,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第一要能夠真實、全面地反映實踐教學環節的實際狀態,并通過對實踐教學環節質量的評定,把實踐教學環節隱藏的問題和薄弱環節暴露出來。第二, 實踐教學環節質量評價體系要有針對性、科學性和有效性, 以不斷提高實踐教學環節的質量為最終目標。
(二)基本原則
1.科學性原則。科學性原則是指質量評價體系的設計和評定指標的設定要符合客觀認識對象本身的性質、特點、關系及其運動變化規律。因此, 在設定每一項評價指標時, 都必須經過科學論證, 使每項指標都有科學依據,能直接反映實踐教學環節質量特性,各指標名稱、概念要科學、準確,要充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來對實踐教學環節質量進行定量評定。
2.系統性原則。實踐教學質量是通過多方面情況來綜合體現的, 對實踐教學質量進行全面評價是一個復雜的過程。評定指標體系的設計必須首先明確評定目標,在此前提下按評定目標要求全面系統的設計、確定一級指標、二級指標和主要觀測點以及評定標準,整個實踐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要有系統性,各項評定要素要有可比性。
3.可操作性原則。在設定各項評價指標時, 必須要充分考慮指標的可實施性,指標定義要明確,一二級指標與主要觀測點之間要有內在的邏輯聯系,評審標準應客觀、全面,符合法學專業實踐教學的總體目標。
二、法學專業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具體設計
(一)評價主體
法學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主體,因具體實踐形式的不同而有所區別。凡屬校內模擬實踐教學環節,評價主體主要包括授課教師、實踐指導教師、輔導員、學生,對于綜合性的實踐教學活動,還可能包括學院或系實踐教學領導小組。而對于校外社會實踐,除上述評價主體外,還應包括實踐單位及具體的帶教老師,視活動內容可能還要考慮社會整體反響。
(二)評價依據和標準
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構成重點是實踐教學評估標準,對于包括模擬法庭、社會調查、專業實習、畢業實習等各種形式在內的實踐教學體系,我們考慮設計一個總體性質量評估標準,具體涵蓋7項一級指標、19項二級指標和相應的觀測點及評價標準,主要內容為:
1.實踐教學文件。實踐教學的組織與實施,需要完善的教學管理文件作為依據,對于這一指標的考察和評估,可以從實踐教學大綱、實踐教學計劃、教師實踐教學指導手冊、學生實踐指導手冊四個方面予以考評,評價標準主要是看相關教學文件的內容是否全面完整,是否符合教學要求、是否符合法學專門人才培養的定位。
2.實踐教學基地建設。下設實踐教學基地數量、實踐基地使用情況、實踐基地類別情況三項二級指標,主要考察實踐教學基地數量是否充足,學生人數與基地數比例是否適當,實踐基地年均接受學生實習實踐的人數,實踐基地所需設施設備是否齊全、實踐基地類別是否多樣,司法機關、行政執法機關、法律服務機關等實踐基地比例是否符合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的要求。
3.實踐內容與實施情況。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評估:實踐內容與專業課程或法律實務的結合程度、實踐過程記錄、實踐成果(實踐報告)。主要觀測點包括實踐內容與專業課程或法律實務需要結合是否緊密,參與實踐學生的實踐記錄是否詳細,記錄角度是否多樣,指導教師批閱是否認真,交流是否充分,是否形成有一定影響的實踐成果。
4.實踐管理。包括實踐教學管理與效果、實踐時間兩個二級指標。主要考察實踐教學過程中,是否有嚴格的管理制度和紀律要求,是否有專門的管理教師,制度和紀律要求的執行情況,學生有無違紀和事故發生、實際實踐學時數與計劃實踐學時數的比例等。
5.教師對實踐教學過程和效果的綜合評價。教師作為實踐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參與者,其對整個實踐教學過程的作用和影響必須考慮,并將之納入質量評價體系中。應注重對教師實踐教學水平以及教學內容信息量等的考評,反映在評價指標體系中,以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效果為構成要件形成對教師教學活動的評估。著重看教師是否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借助第二課堂等形式教授學生通過實踐對專業理論知識進行反思。
6.學生對實踐學習收獲的評價。主要考察學生在實踐教學環節,對于專業知識鞏固、實踐技能訓練、職業道德培養等方面收獲和感悟的總體評價。
7.實踐單位對于學生的滿意度。對于專業實習、畢業實習等校外實踐活動來說,其組織和實施過程中最容易忽略的往往是實踐單位(用人單位)對學生總體實踐情況的反饋和意見,而這種反饋恰恰反映了社會對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認同程度,必須予以充分重視。在考評體系中,我們計劃設計三項二級指標,具體包括單位對學生專業知識滿意度、專業實踐能力滿意度和一般職業能力滿意度,以此來全面評價實踐教學活動的質量與效果,并將之作為確定課程設置、專業計劃和人才培養規格的重要參考。
三、法學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建立與應用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實踐教學質量評估標準應該根據實踐教學形式的不同有所區別
前已述及,關于法學專業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依據和標準,只是一個總體性的評估標準。由于法學專業實踐教學形式的多樣化,既有對應于專業課程的課堂內實踐環節,又有綜合性的模擬法庭審判;既有校內實訓,又有校外實踐。所以,在應用上述質量評價體系于具體實踐環節時,必須及時調整評估的各項指標和主要觀測點,如在評估模擬法庭教學質量時,評估指標的設計就必須考慮每個學生的參與度以及具體實踐任務分配的均衡性和合理性。
(二)實踐教學質量的評定與結論必須綜合考慮多種因素
通過多元化的評價主體和評價指標得出的結果,不論是數據還是信息,不能簡單地加以統計、公布了事,需要做具體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既要看到成效,也要看到不足;既要指出問題,也要分析問題的原因,盡量使實踐教學最大可能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對于實踐教學質量的總體評定,除依據評估指標等客觀標準外,還要綜合考慮生源素質、課程結構、課時設置、實訓(實踐)項目、實踐單位和實踐部門的具體情況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不能簡單地得出結論。
參考文獻:
[1]陳傳海,李雪.實踐教學環節的質量評價體系平臺的研究[J].安徽紡織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9):27-32.
[2]楊梓.高職法律專業實踐性教學的評價體系[J].寧夏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7,(7):130-132.
[3]吳林根.大眾化高等教育背景下大學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高教論壇,2004,(6):1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