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統計分析和實證分析研究了石家莊電力消費彈性系數變化機制,分析了經濟結構調整、居民收入水平提高、電價變化等對石家莊電力需求的影響,結合石家莊實際情況,對未來10年電力彈性系數進行預測;并建議加快電力建設,促進經濟發展。
關鍵詞:電力消費彈性系數;影響因素;分析預測
中圖分類號:F12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8)10-0230-03
一、引言
2007年石家莊電力需求增長較快,全社會用電量達到321.258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3.29%,為2001年以來增速最快的一年。其中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居民生活用電量分別完成16.3504、245.5523、25.3168和34.0392億千瓦時,同比分別增長5.84%、15.39%、8.86%和6.20%。
二、電力消費彈性系數的作用
電力消費彈性系數,即電力消費增長率與經濟增長率的比例關系,是國民經濟諸多數量關系中的一個重要變量。它的變動是一定時期經濟增長、結構變化、技術進步、供求關系等相關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電力彈性系數可以對判定經濟發展效率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從經濟學角度來看,若GDP的邊際電耗(邊際電力成本)小于其平均電耗(平均電力成本),則其平均電耗還可以繼續降低,使其經濟效率不斷提高,保持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電力彈性系數小于1.0是GDP的邊際電耗小于其平均電耗的充分必要條件。即如果電力彈性系數小于1.0,則GDP的邊際電耗小于其平均電耗;反之,如果GDP的邊際電耗小于其平均電耗,則電力彈性系數小于1.0。若電力彈性系數大于1.0,意味著GDP的邊際電耗大于其平均電耗,則GDP的平均電耗將增大,經濟效率將下降,經濟發展中可能出現了某些不健康的因素,應及時分析原因,從宏觀上及時調整和控制。因此,電力彈性系數可以作為經濟發展的一項標識,從電力消費的側面對經濟的健康發展起到監測、診斷和警示的作用。

圖1—圖4顯示了石家莊同全國2001—2007年GDP(GDP、用電量按照2000年=100計算)的平均電耗和邊際電耗的總體發展趨勢。總體上看,彈性系數、平均電耗、邊際電耗、人均用電量各項指標均優于全國平均水平,這也充分說明石家莊的經濟發展水平在全國范圍來說也是比較好的。
從彈性系數看,2001—2007年全國電力消費彈性系數始終大于1.0,2001—2003年處于上升階段,且在2003年達到最高點1.55,之后持續下降,2007年下降到1.26。從石家莊范圍看,2001—2007年電力消費彈性系數變化趨勢不明顯,2001年、2007年電力消費彈性系數大于1.0,2001年最高為1.40,2007年為1.01,2002—2006年均在1.0以下,最低為2005年的0.80。
邊際電耗與彈性系數具有相同的發展趨勢。值得一提的是從2003年全國結束了邊際電耗持續上升的趨勢,這一結果意味著在我國自2003年起經濟發展過程中健康因素在不斷增加,可以預見,今后一段時間這種邊際電耗下降趨勢將會持續發展。
從平均電耗看,2001—2007年石家莊平均電耗始終處于下降趨勢,且下降幅度較快,而全國同期平均電耗水平則處于上升階段。2001—2003年,石家莊平均電耗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001年最大,高出全國平均水平0.0333個點;2004年后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且差值有拉大趨勢,2007年平均電耗石家莊低于全國水平0.0420個點,充分說明石家莊經濟結構在不斷得到優化。
人均用電量石家莊高于全國平均水平800點左右,且增長幅度與全國平均水平具有較強的一致性,發展速度在11%左右。
石家莊現階段電力消費彈性系數小于1.0,其經濟發展模式與全國發展背景有著諸多相似之處,但也具有一些內在的特點,使彈性系數的變化規律也呈現出具有地方特征。不同經濟發展時期,產業結構、工業內部結構變動的趨勢及居民生活用電水平的變化,導致在經濟發展的不同時期電力消費彈性系數也隨之發生變化。
三、影響電力市場主要因素分析
3.1 經濟結構調整影響
“十五”以來石家莊市第一產業增長緩慢,年均增長率為4.56%;第二第三產業增長速度較快,分別為14.70%、11.63%,第二產業增長速度高于第一產業的近10.14個百分點,高于第三產業的3.07個百分點。
2001—2007年,石家莊第一產業、第三產業在經濟結構中所占比重有所下降。第一產業比重由2001年的14.0%下降至2007年的8.9%,下降5.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由39.4%下降至37.3%,下降2.1個百分點。第一產業比重下降幅度大于第三產業下降幅度;第二產業比重增長幅度最大,由2001年的46.6%上升至2007年的53.9%,增長7.3個百分點,預計這種產業結構在短時期內不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這也將導致石家莊用電結構也將會基本維持現狀,表1所示。

由于第二產業單位產出能耗要遠大于第一、第三產業,工業比重上升和第三產業比重下降意味著整個電力需求上升;另外在工業內部,2006年、2007年規模以上重工業增長持續快于輕工業,導致重工業在整個工業中的比重不斷提高,鋼鐵、水泥、電解鋁等高耗能產業迅速擴張。
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使得用電量結構相應變化,第一、第三產業用電量比重降低,第二產業、居民生活用電增加。第一產業比重由2001年的9.08%下降至2007年的5.09%,下降3.99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由8.99%下降至7.88%,下降1.11個百分點。第一產業比重下降幅度大于第三產業下降幅度。第二產業比重增長幅度最大,由2001年的71.16%上升至2007年的76.43%,增長5.27個百分點,表2所示。
3.2 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影響
城鎮居民人均收入由2001年6 805元增加到2007年13 205元,年均增長11.68%;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1年3 149元增加到2007年4 954元,年均增長7.31%。居民收入、消費水平、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使得人均用電水平顯著增加,由2001年的200.5千瓦時增加到356.4千瓦時,增加77.72%,年平均增長率為10.06%。
3.3 電價變化影響
2000年以來,一直對化肥、氯堿行業實行優惠電價促進了該行業發展,2001—2007年中小化肥用電由15.86億千瓦時增長至24.37億千瓦時,增長53.66%。氯堿行業自2000年開始實行優惠電價,在大工業電價優待基礎上下調0.026元/千瓦時,自實行優惠電價起用電量呈現兩位數增長速度。
在2002年2月電價調整時,為緩解電解鋁企業困難,國家對電解鋁行業出臺了優惠電價,在大工業電價基礎上下調0.071元/千瓦時,大大促進了電解鋁行業的發展。2002年電解鋁用電2.86億千瓦時,2003年達到5.5億千瓦時,增長了92.14%;2004年國家為了抑制高耗能行業的盲目發展,促進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升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取消了電解鋁行業的優惠電價,造成兩家電解鋁企業相繼停產,共計損失電量約5億千瓦時。2006年底由于原材料價格下降,其中一家企業已恢復生產,2007年用電量達3.44億千瓦時。
四、結論與對策
電力消費彈性系數反映了在一定時期內經濟發展對電力消費牽動的強弱,通過對電力消費彈性系數的研究與分析,可提高電力工業的規劃水平,保證電力工業的健康穩定發展,支持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電力消費彈性系數不僅對電力規劃工作仍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而且可以為分析和預測未來經濟的發展趨勢提供有效手段。
目前石家莊工業比重較高,預計未來一段時期這一格局仍不會有較大的變化,因此,未來10年石家莊電力消費彈性系數將在0.90范圍內波動,且前5年的電力消費彈性系數大于后5年。根據未來10年石家莊所處的經濟發展水平、發展階段、產業結構、工業內部結構及居民生活用電水平預計2008—2013年期間石家莊電力消費彈性系數略低于0.92,2013—2018年電力彈性系數采用0.85。
參考文獻:
[1]胡兆光.電力數據警示經濟[N].中國經濟時報.2004-02-03.
[2]趙一農,郝衛平,李瓊慧.我國電力彈性系數的現實意義[J].中國電力,2003,(5):8-10.
[3]葉運良.電力彈性系數變化規律分析[J].電力技術經濟,2004,(4):12-14.
[4]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能源研究所課題組.我國電力消費彈性系數分析[J].宏觀經濟研究,2004,(1):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