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以及產業經濟的發展,“大而全”的企業體系正在崩潰,企業與企業間的競爭已逐步轉向了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在“產—供—銷”供應鏈上的參與不同業務的企業為降低融資成本,增加銷售量,提高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對供應鏈金融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我國商業銀行應審時度勢,加快供應鏈金融的業務的創新發展,構建銀行、企業和商品供應鏈互利共存、持續發展的產業生態。
關鍵詞:供應鏈融資;商業銀行;風險管理
中圖分類號:F832.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8)09-0061-02
一、供應鏈融資的概念和特點
所謂供應鏈融資,是指對一個產業供應鏈中的單個企業或上下游多個企業提供全面金融服務,以促進供應鏈核心企業及上下游配套企業“產—供—銷”鏈條的穩固和流轉暢順,并通過金融資本與實業經濟的協作,構筑銀行、企業和商品供應鏈互利共存、持續發展的產業生態。
與傳統的貿易融資業務相比較,供應鏈融資的最大特點就是在供應鏈中尋找出一個大的核心企業,以核心企業為出發點,為供應鏈提供金融支持。一方面,將資金有效注入處于相對弱勢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業,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和供應鏈失衡的問題;另一方面,將銀行信用融入上下游企業的購銷行為,增強其商業信用,促進中小企業與核心企業建立長期戰略協同關系,提升供應鏈的競爭能力。
從操作上看,供應鏈融資業務的特點可總結為“封閉運行,單筆操作”。銀行圍繞貿易本身進行程序設置和尋求還款保證,提供信貸時,著重關注的是融資鏈流程是否符合“封閉性、自償性和可控性”三原則。銀行對資金流向和物流信息進行監控,跟蹤融資的使用和進出口結算情況從而能夠有效的控制資金流向,大大降低融資的風險。同時銀行對于授信企業的考量不再強調企業所處的行業、企業規模、固定資產價值、財務指標、擔保方式等的考量,而是強調企業的單筆貿易真實背景和供應鏈主導企業的實力和信用水平,從而使一些難以獲得信貸的中小企業可以通過貿易融資或的銀行的支持。將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三者統一起來控制管理,這就是商業銀行貿易融資業務發展的新階段。
二、我國供應鏈融資市場的發展現狀
在國際上,不管是作為供應鏈核心的大型制造企業,或是承擔供應鏈整體物流業務的大型物流企業以及承擔供應鏈資金流服務的金融企業,都在積極參與供應鏈金融活動,全球供應鏈融資理念已經形成。而我國供應鏈融資業務的發展起步較晚。
(一)國內商業銀行供應鏈融資的主要模式
國內商業銀行基于中小企業的供應鏈融資模式主要包括三種方式:(1)應收賬款融資。這種模式一般是為處于供應鏈上游的債權企業融資,下游的債務企業在整個運行中起著反擔保作用。即一旦融資企業出現問題,債務企業將承擔彌補銀行損失的責任;(2)存貨融資。當企業處于支付現金至賣出存貨的業務流程期間時,可以以存貨作為質押向金融企業辦理融資。銀行重點考察企業是否有穩定的存貨以及長期合作的交易對象和整合供應鏈的綜合運作狀況作為授信決策的依據。(3)預付賬款融資。這種模式一般是銀行為下游企業提供短期信貸支持。供應鏈中的下游企業往往需要向上游供應商預付貨款,才能獲得所需的原材料、產成品等,這種業務適用于供應商承諾回購條件下的采購融資。
(二)國內商業銀行供應鏈融資的開展狀況
與歐美企業相比,供應鏈融資在我國的發展處于起步階段,但其發展非常迅速。
2005年,深圳發展銀行先后與國內三大物流巨頭——中外運、中儲和中遠簽署了“總對總”戰略合作協議,正式拉開了我國供應鏈金融活動的序幕,短短一年多時間,已經有數百家企業分享到了供應鏈融資平臺帶來的便利。
中國工商銀行的供應鏈融資主要體現在“沃爾瑪供應商融資解決方案”中,利用沃爾瑪公司的優良信用,對其供貨商提供從原材料采購、產品生產到銷售的全過程融資支持。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推出的“企業供應鏈融資解決方案”中,根據不同的服務對象和服務范圍創新推出了在線賬款管理方案、采購商支持方案、供應商支持方案、區內企業貿易融資方案、船舶出口服務方案和工程承包信用支持方案的六大業務方案,針對企業供應鏈管理的各環節需求精心設計而成,為企業的供應鏈管理提供了一整套全面、專業的銀行支持服務,力爭實現銀企雙贏。
中國銀行于2007年7月也推出了其供應鏈融資產品“融易達”通過利用“核心企業”授信資源向作為供應商的中小企業服務提供資金融通,幫助其加速資金周轉、擴大生產規模、降低單位成本,強化上游鏈條的力度,提升供應鏈整體競爭實力。
在外貿政策導向轉變為要“積極擴大進口”的新形勢下,2007年7月,深發展供應鏈金融再創新品,推出名為“進口全程貨權質押授信業務”,該行基于進口貿易過程中的“在途貨物”以及到港“倉儲貨物”設定質押,給予大宗商品進口企業授信。與傳統“貨押”業務不同的是,該業務既可以現貨質押融資,還可以“未來貨權”質押融資。
三、商業銀行供應鏈融資業務的意義
供應鏈融資業務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為中小企業開辟了新渠道,促進了整個供應鏈的健康發展。在商業銀行紛紛思考并推進戰略轉型的大背景下,供應鏈融資也同樣具有積極意義,表現在以下幾點:(1)開展供應鏈融資業務可以增加商業銀行交叉銷售機會,有效帶動中間業務、結算業務和低成本結算性業務的發展,有助于優化業務結構,與我國商業銀行向先進的交易性銀行轉型的目標相適應。(2)可以調整商業銀行以大客戶為主的客戶結構,分散客戶集中度的風險。為上下游企業提供資金支持還可以對整個供應鏈上的企業進行挖掘和開發,使得生產商、物流企業、零售商或最終消費者的資金流在銀行體系內部實現良性循環。(3)根據《巴塞爾協議Ⅱ》對銀行風險資產管理的要求,風險資產權重的大小直接關系到銀行的成本和收益。由于貿易融資比一般貸款風險低且該業務有自償性的特點,所以開展此業務有利于突破資本約束的限制,改變中國商業銀行一直以來在傳統發展模式下,風險資產規模擴張過快、信貸結構不盡合理和不良資產比率較高的現狀,改善商業銀行的盈利模式,擴大中間業務收入,增加收益。
四、商業銀行開展供應鏈融資業務應注意的問題
(一)突出特色、提升功能,加快產品線再造
國際貿易融資競爭主要體現在金融產品和服務功能的競爭,當前國內商業銀行貿易融資類新產品雖不斷推出,但整體缺乏特色,引進的復制品較多,同外資銀行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另外當前國內多家銀行都推出了供應鏈解決的整體方案,但在實踐中仍然只針對供應鏈單一環節進行融資,因此服務能力還有待于進一步提升。針對這些問題,商業銀行應該根據供應鏈各個環節的金融需求及風險特點,進行產品創新,大力研發給予存貨即應收賬款的融資產品,尤其要積極關注匯款結算的融資需求。另一方面,要結合供應鏈金融的特點,簡化業務流程,提高業務處理效率。
(二)建立科學的管理模式,加強風險管理
在商業銀行對供應鏈上的企業提供融資的過程中,伴隨著資金、商品、單證的流動,涉及到客戶、銀行及物流企業等多方面的利益,也必然存在著一定的風險,主要表現形式有: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法律政策風險、行為風險等,因此供應鏈上的參與各方應結合風險來源加強相應的風險管理。對此提出的建議是:(1)商業銀行應加強與物流企業的充分合作,并加快建立信息技術平臺,管理客戶信息及時跟蹤評估核心企業的經營狀況,進行貸后管理的動態分析。(2)加快建立快速靈活的市場商品收集信息和反饋機制。物流企業和銀行應及時收集商品的價格信息,監控產品的銷售狀況和價格變化趨勢,根據市場行情選擇質押物,設置合理的質押率,避免因信息不對稱引起對質押貨物的評估失真,控制并規避產品市場風險。(3)商業銀行應建立完善內控機制。要建立嚴密有效的組織結構,加強自律,嚴禁有章不循、執紀不嚴等失控行為發生;其次要遵循內控的有效性、審慎性、全面性、及時性和獨立性原則,任何人不得擁有超越制度或違反規章的權力。(4)積極呼吁立法部門在這方面盡快建立與國際接軌的法律法規,同時盡可能完善合同文本,明確各方的權利義務,降低法律風險。(5)加快培養建立一支高素質,覆蓋前、中、后臺的專業化隊伍。通過引進人才,在職培訓等方式開展針對性的學習,提升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另外要注意在實際工作中不斷總結積累經驗,密切關注市場動態,完善對供應鏈融資的風險管理,增強風險識別能力。
(三)建立應急處理機制
由于供應鏈融資是多環節、多通道的一種復雜系統,很容易發生一些突發事件。因此,必須建立相應的預警應急系統,通過信息平臺、流程制定、人員配備等對突發事件的發生要有充分的準備。一旦發生意外事件,能夠不慌不亂,按照相應的措施快速處理。同時,商業銀行要加快建立一整套預警評價指標體系,當其中一項以上的指標偏離正常水平并超過某一臨界值時,預警系統必須發出預警信號,以便應急系統處理緊急、突發的事件,避免整體業務或組織帶來嚴重后果。
參考文獻:
[1]鄒輝霞.供應鏈物流管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1-6.
[2]吳瑕.融資有道[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7: 243-245.
[3]劉士寧.供應鏈金融的發展現狀與風險防范[J].中國物流與采購,2007,(7):68-69.
[4]馮瑤.供應鏈金融:實現多方共贏的金融創新服務[J].新金融,2008,(2):60-63.
[5]楊晏忠.論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的風險防范[J].金融論壇,2007,(10):42-45.
[6]閆俊宏,許祥秦.基于供應鏈金融的中小企業融資模式分析[J].上海金融,2007,(2): 14-16.
The new development of the Commercial Bank’s trade finance
—— Supply Chain Finance
TAN Min1,2
(1.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Beijing 100081;2.ShanXi Aviation Professional Technical Institute,Hanzhong723102,China)
Abstract: As the intensification of marketing competi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the system of enterprise which is “large and full-scale” is breaking down,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corporations are turning around those of supply chain. In order to decrease the cost of financing, increase the amount of the sale and enhance the capability of competi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those enterprises on the supply- chain of “product-supply-sale” have a big need of Supply-Chain Financing. Our commercial bank should consider the situation, expedite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supply-chain finance, and establish the coexisted and continuance ecological industry of the bank, enterprise and supply-chain of commodity.
Key words: Supply-Chain Financing,;Commercial Bank; Risk management
[責任編輯吳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