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師德就是指教師在其職業生活中所遵守的基本行為規范或行為準則,以及在此基礎上所表現出來的觀念意識和行為品質;是學生、家長、社會對教師應具有的道德品質的一種期待。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錯誤思潮對教師隊伍的侵蝕,教師隊伍里出現了許多不和諧的音符,師德建設作為學校管理中的一項重要內容,變成了全社會密切關注的熱點問題。
關鍵詞:師德建設;純潔;教師隊伍
中圖分類號:G451.6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8)09-0217-02
師德是教師人格特征的直接體現。一切師德都是基于教師的人格,因為師德的魅力主要從人格特征中顯示出來,通常所講的“為人師表”、“以身作則”、 “誨人不倦”等,既是師德規范,又是教師良好品格特征的體現。
一、加強師德建設是教師職業和使命的必然要求
教師肩負著歷史的重托和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已成為舉國的共識,教師的社會作用越大,歷史責任越重,社會對教師的要求也就越高。當今社會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這個要求不是教育行政部門提出來的條條框框,而是社會受教育群體對教師的要求。社會受教育群體對教師的要求、國民經濟的發展、教育的現代化發展對教師的要求,是一種客觀的、內在的、層遞性上升的要求。諸如愛國愛教的職業理想,遠大的志向,依法執教、敬業愛崗,遵章守紀,遵循教育規律,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質量觀、人才觀,關愛學生,以人為本等等。
二、加強師德建設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
學生思想品德形成受到教育、環境、家庭等外部因素影響,這些因素經過學生的自我內化,形成了學生的個人品德。作為教育主體的教師在學生個人品德養成的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師的敬業精神與進取精神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態度與學習動力;同時,教師的職業道德與服務意識也會對學生的道德情操與奉獻精神的培養產生重要的制約作用。
三、加強師德建設是提高教師隊伍素質的需要
江澤民同志提出:“教師應該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應該當好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應該用自己的好思想,好品德,好作風,為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敝泄仓醒?、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強調指出:“建設高質量的教師隊伍,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基本保證”。努力提高教師的師德修養,是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核心。要求教師熱愛黨、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就必須通過職業道德教育,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人生觀,具備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精神,形成忠于職守、樂于奉獻、為人師表的習慣。
四、加強師德建設是新時期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一項包含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系統工程,精神文明建設與物質文明建設必須協調發展,才能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鄧小平曾經多次指出:“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搞不好,物質文明也要受破壞,甚至社會也會變質?!?/p>
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指出:“切實加強思想道德建設。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輔相成。要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規范相協調、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學校作為培養人的基地,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是弘揚先進文化的前沿,教師職業道德在全社會道德體系中處于核心和主干地位。教育系統貫徹以德治國的重要思想,就是要以德治教、以德修身、以德育人。人民教師首先以自己的道德風范直接影響學生,再通過學生向社會擴散,推進社會道德風尚的進步。教師在社會上的道德風貌,也會對人們的道德評判和行為選擇產生直接影響。所以,加強師德建設是具有社會意義的重要工程,是貫徹以德治國的現實需要。
古人有論:“師者,人之楷模也。”“為師之道,端品為先,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這充分說明教師的思想道德行為對待事物的態度,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學生。新時期的教育對師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養高尚的師德是新時期素質教育對教師強烈的呼喚。那么如何加強師德建設呢?
1.教育觀念的轉變是師德建設的前提和關鍵
在教學中,教師的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前蘇聯某教育學家說:“如果沒有學生積極地、自覺地學習,任何教也不會產生預期的教育效果。”在這個前提下,民主的教學氣氛的獲得是關鍵,而民主的教學氣氛則來自師生交往中的平等。教師要自覺把自己置身于學生平等的地位,不要把自己的認識強加于學生或武斷地下結論,不因平時學生學習成績和表現的差異,而交往中表現出或輕視或重視的傾向,而使學生感到教師的不公正。
尤其在實行新課程改革的今天,教師應該放下千百年來師道尊嚴的架子,適時、自覺地進行“角色”的轉變,從“獨奏者”過渡到“伴奏者”,始終把學生放在第一位,把為學生服務放在第一位,融入到學生中去,與學生在同一個平臺上互動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給學生以適時的點撥。教師不應再以知識的權威自居,教師要成為學習學習的指導者,要與學生共建課堂,一起學習,一起分享學習的樂趣。教師的主要任務已經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是“幫助學習者去發現、組織和管理知識,引導他們而并非塑造他們”。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找準自己的位置,潛心謀求師德水平的提高。
2.愛崗敬業、知榮明恥、獻身教育是師德的基本要求
教師的職業有苦也有樂,平凡中見偉大,只有愛崗敬業,教師才能積極面對自身的社會責任和社會義務,才能自覺地、不斷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動中有所收獲。目前,我國教師總體收入并不高,獻身教育是一種精神境界,教師必須具有無私奉獻精神。教師不僅僅是在奉獻、在燃燒,而且同樣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華。教師的勞動是苦中有樂,樂在其中。教師最大的樂趣就是照亮了別人,充實了自己。正是這種成就感、幸福感,激勵著千千萬萬的教師不辭辛勞地為教育事業獻身。
同時我們應該引導教師深入學習胡錦濤總書記倡導的“八榮八恥”,將其融入到我們的教育教學當中,不斷提高教師的個人修養。通過學習、貫徹,使每個教師都深刻認識到,應該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從點滴做起,把“八榮八恥”轉化為自覺的行動。無論在課堂上或是在生活中,都要為學生展示一個良好的師德形象,做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
3.重視自我修養,提高業務能力是師德建設的基礎
師德修養就其本質來說,是教師在內心深處進行的自我認識、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是一種自我批評,是批評中的提高,提高后的再批評。一個注重師德建設的教師首先應當學會正確地評價自己,照準自己的位置;其次,要善于發現自己身上的缺點和不足,經常反省和檢查自己思想和行為上的問題,明確前進的方向,增強修養的動力;另外還要用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只有這樣,才能使師德水平真正提高。
當今社會是知識爆炸的時代,知識更新速度的加快要求教師不斷充填新的專業知識以滿足學生的需求;另外信息技術發展迅猛,傳統的教育方式與現代教育技術的整合迫使教師必須加強學習,不斷提高。所以教師應當夯實專業知識功底,熟悉并掌握本學科的專業知識,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做教育資源建設的行家,做教育教學的能手。有德有才的教師是學生的寶貴財富,有德無才的教師與無德的教師一樣會貽誤學生。
4.熱愛學生、教書育人是師德的核心
教師對學生的愛,是師德的核心。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我一生中最主要的東西是什么呢?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熱愛兒童?!笨梢?,把愛無保留地奉獻給學生是教師必備的道德素養。熱愛學生,是教師應有的職業情感,是良好的師生關系得以存在和發展的堅實基礎。循循善誘,誨人不倦,不歧視學生,建立民主平等、親密的師生關系,做學生的良師益友是對教師的基本要求。教師對學生的愛,是一種無私的、廣泛的且沒有血緣關系的愛,這種愛是神圣的。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情感,自然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
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顧明遠先生說:勤業愛生是師德的最高境界!從《一個都不能少》到《美麗的大腳》,為什么農村老師那樣讓我們感動?是因為她們對學生有一份無私的愛與責任。正因為對學生有愛,所以教師樂于奉獻;正因為有愛,教師才有了一份責任感。我們應該引導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擁有一顆愛心,為自己建立起一份責任。
5.為人師表、身教當先是師德的人格力量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俗話說“上梁不正下梁歪”,講的都是上行下效的效果。古人還說:“身教重于言教?!睆倪@一點上來看,教師要管理教育好學生首先自己要做好,只有自己做好了,才能做好學生的示范。
具體點說,就是教師教人怎樣做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樣做人。教師工作有強烈的典范性,為人師表是教師的美德。教師以身作則,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養出言行一致的人。俄國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教師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教師要嚴于律己、以身作則,身教重于言教,教師要以自身之言行給學生以楷模之影響。要求學生文明修身,自己就要講禮貌,談吐文雅;要求學生衣著樸素、大方,自己就要端莊、整潔;要求學生言行一致,自己就要說到做到;要求學生說話誠實,自己就要表里如一。
6.環境建設是師德建設的載體
現階段社會環境存在不少的負面影響,但學校仍然必須重視校園文化建設,清潔、美麗、文明的校園環境與和諧的人際關系,不僅有助于學生文明習慣的養成,也有助于良好的師德師風的養成。
教師的師德建設有兩個途徑,一方面學校應該創設一個幫助教師成長的良好環境,給教師比較多的導引、約束和自信。學校要實行人文管理,給教師以足夠的空間,讓教師在奉獻的同時也有收獲。教師們雖然很辛苦,但是活得很精彩也很快樂。這是師德建設的外部環境。另一方面教師要創設師德建設的內部環境,也就是在教育實踐中要主動地學習、感悟和提高。因為師德不是空洞的,它就是教育生活。教師對這一職業的基本準則和特殊性有所了解,在工作、生活中,他就會有意控制一些不好的思想和行為,減少錯誤,逐漸被學生接受和喜歡。這時,教師就有了發展的動力,就會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師德就會在自然而然中生成。
學校是培養人才的基地,教師是培養人才的關鍵。教師是通過自身的道德魅力對學生的道德價值觀產生深遠影響的人,這就需要教師明確地認識到“教師無小節,處處皆榜樣”的道理,需要教師擁有“捧出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胸懷,需要教師時刻記住“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信條。只有這樣,教師才會擁有了成功落實教育工作的前提條件。
在學生眼里,教師是完美的化身,是榜樣,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學生的關注,因而師德建設顯得尤為重要。作為教師要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豐富教學經驗,取眾人所長,補己之短。要進一步提高自身修養,提高師德水平,做到以德服人,以行帶人,以情感人,以良好的師德為培養和造就祖國的建設者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