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改善高校貧困大學生的基本現(xiàn)狀,以湘潭部分高校為例,通過走訪、座談和問卷調(diào)查等方法,分析了湘潭部分高校貧困大學生的基本狀況,總結了高校貧困大學生的主要特點及其成因,并提出了相應的解困途徑。
關鍵詞:湘潭;貧困大學生;現(xiàn)狀;途徑
中圖分類號:G649.21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08)09-0213-02
為全面了解和掌握湘潭高校貧困大學生的基本現(xiàn)狀,我們對湘潭部分高校的學生進行了問卷調(diào)查、走訪、座談,同時對這些高校的學生管理部門及有關教育職能部門進行了專訪。調(diào)查的主要內(nèi)容包括貧困大學生的家庭情況,如父母工作情況、家庭人口、家庭年收入和月收入情況、家庭貧困的內(nèi)部原因及外部原因,貧困大學生得到資助情況及消費結構、貧困大學生解決自身貧困的方法和他們對學習用書的處理方式、課余生活等。發(fā)出問卷1200份,共回收問卷1182份,問卷回收率98.5%。調(diào)查的基本情況如下:
一、湘潭部分高校貧困大學生的基本現(xiàn)狀
1.多數(shù)貧困生來自人多、文化水平低的家庭或不懂科技生產(chǎn)的農(nóng)村和經(jīng)濟落后地區(qū)、邊遠地區(qū),或父母下崗、欠債、成員體弱多病的家庭。調(diào)查表明,貧困大學生家庭的平均人口為3.68人,認為家庭人口多的占40.81%,37.6%的大學生來自家庭成員體弱多病的家庭。有72.8%的貧困大學生來自農(nóng)村,城鎮(zhèn)家庭的大學生占27.2%。貧困大學生的家庭有56.9%屬于文化水平低,不懂科技生產(chǎn),父母一方下崗或雙方下崗的占28.9%,家庭欠債的占28.9%,父母離異造成家庭困難的占11.6%,父母雙方去世的占6.6%,父母一方去世的占6.1%。大學生家庭貧困的外部原因有88.3%的學生來自“經(jīng)濟落后地區(qū)”,屬“邊遠地區(qū)”的占36.2%,屬“土地貧瘠”的占25.6%,屬“自然災害常發(fā)地區(qū)”的占17.6%,屬“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占7.2%。這些情況表明多數(shù)貧困生來自農(nóng)村、邊遠和經(jīng)濟落后地區(qū);城鎮(zhèn)居民中下崗人員的增加,使部分城鎮(zhèn)家庭的大學生也面臨交不起學費和沒有生活費的困擾;家庭欠債、家庭成員體弱多病是大學生成為貧困生又一主要原因。
2.貧困大學生的消費給家庭帶來嚴重負擔。從今年湘潭地區(qū)高校公布的收費標準看,一個大學生每年學雜費以3 500元加上每年800元~1 200元的住宿費,年總費用約4 500元,四年下來,約為1.8萬元,而每個大學生每月的基本費用(包括其他消費)在300.11元,每年在校10個月計算,四年就是1 2004.4萬元左右。幾項費用加起來,一個大學生應花費30 004.4萬元左右才能完成學業(yè),即每人每月的花銷是750.2元左右。而貧困大學生家庭月收入842.6元,每一個貧困大學生每月幾乎將家庭的月收入全部消費掉了,這對貧困家庭來說的確是個沉重的負擔。這對于親朋好友給貧困大學生的資助每年589.7元或一次性資助1 500元來說,也簡直是杯水車薪。調(diào)查表明,貧困大學生的月平均支出費用在274.6元左右,而普通大學生月支出費用約為311.2元,這表明貧困大學生與普通大學生的消費水平基本持平。
3.比較多的貧困大學生自律意識較強,注重調(diào)節(jié)自己的學習生活,但仍然有許多貧困大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等心理問題。調(diào)查表明,在課余生活中,48.2%的貧困大學生在學習,45.1%的貧困大學生注重體育鍛煉,32.6%的貧困大學生樂于參加社會實踐,32.1%的貧困大學生參加社團活動,娛樂休閑的占23.1%,戀愛的占3.2%,32.8%的貧困大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自卑或抑郁等心理問題。
4.貧困大學生中的女生稍多于男生,大學二年級貧困生的絕對數(shù)與相對數(shù)均為最高。調(diào)查表明,從貧困大學生的性別分布來看,女生占54.2%,男生占45.8%。從年級分布的絕對數(shù)來看,二年級最高占30.8%,一年級第二,占22.2%,其次是三年級與四年級;從年級分布的相對數(shù)來看,二年級仍然最高,占二年級學生總量的26.2%,三年級第二,占三年級學生總量的22.7%,其次是四年級和一年級。
5.貧困影響了貧困大學生的學業(yè)。77.6%的貧困生認為大學生解決貧困的方法是勤工儉學,6.2%的貧困大學生靠經(jīng)商,4.6%的貧困大學生不知道怎么辦。貧困牽扯了貧困大學生更多的精力,造成更加沉重的身心負擔,而且必須為獲得收入而奔波。
6.貧困大學生對學習用書的購買處于謹慎態(tài)度。調(diào)查表明,57%的貧困大學生認為學習用書能夠借的,盡量借,60.8%的貧困大學生認為必要時才購買,只有12.6%的貧困大學生只購買專業(yè)必修課教材、大學英語、計算機,而28.9%的貧困大學生認為不是必用書籍幾乎不購買。
二、貧困大學生的解困途徑
1.加強對貧困大學生資助工作的制度化建設,完善資助體系。市場經(jīng)濟時代的高等教育不應是政府的“單打一”行為,而應通過動員社會各行業(yè)和各階層的力量,走高等教育社會化、產(chǎn)業(yè)化的道路,形成全民重教、全民辦教的良好氛圍。為此,要進一步探索新的辦學模式,進一步完善貧困大學生助學體系。全面貫徹執(zhí)行國家助學貸款政策,切實做好國家助學貸款的組織實施工作。學校每年應從學費中劃出一定比例的經(jīng)費,專門用于學生的勤工儉學和家庭經(jīng)濟特別困難學生的補助,并適當提高勤工儉學的補助標準,加大對家庭經(jīng)濟特別困難學生的扶持力度。學校認真貫徹執(zhí)行國家有關學費減免的政策,對家庭經(jīng)濟困難的學生酌情減收或免收學費 。
2.著重為大二的貧困生提供各種勤工儉學崗位的工作機會,并適當增加勤工儉學崗位中女生的比例。應給大二學生增加一些勤工儉學崗位的工作機會,并適當考慮女生的比例。為此,學院宜將各種勤工儉學崗位主要調(diào)整給大二的貧困生。另外,學院還應幫助貧困生在校內(nèi)進行適當?shù)慕?jīng)商活動,協(xié)助解決其他同學日常學習、生活等需要。此外,學院每年都要舉辦各種文體比賽與節(jié)日晚會,可以利用這類機會讓勤工助學部的貧困生去聯(lián)系校外的公司贊助學院開展各類活動,并以贊助金額的一定比例獎勵他們。目前學院的各種大小活動,甚至畢業(yè)慶典等都有公司積極參加,不僅學院節(jié)省了一大筆開資,也使得貧困生多了一種豐厚的經(jīng)濟來源,更鍛煉了他們立足社會的勇氣與能力。
3.建議建立湘潭高校優(yōu)秀貧困大學生助學金,嚴格管理,合理分配。為幫助湘潭家庭經(jīng)濟困難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順利完成學業(yè),激勵家庭經(jīng)濟困難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勤奮學習、努力進取,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得到全面發(fā)展,根據(jù)財政部、教育部印發(fā)的《國家獎學金管理辦法》的有關規(guī)定,結合湘潭實際,由市政府決定設立湘潭市優(yōu)秀貧困大學生助學金。對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擁護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道德品質(zhì)優(yōu)良,誠實守信,自覺遵守憲法和法律,執(zhí)行大學生守則和學校規(guī)章制度,生活儉樸,身體健康,在校期間學習成績達到良好以上或參加全國統(tǒng)一高考成績優(yōu)秀,家庭經(jīng)濟困難的湘潭普通高等學校全日制在校本專科生提供一定標準的無償資助,同時建立與貧困大學生表現(xiàn)相應的綜合考核指標體系和資助機制。
4.改革高等教育學年制的模式,全面推行學分制。應該積極推進高等教育改革,逐步建立重視素質(zhì)教育和以“學分制”為特征的高等教育模式,以緩解高校貧困大學生學習生活困難和工作壓力的矛盾。目前,我國大多數(shù)高校既有學年限制,又有學分的規(guī)定,但本質(zhì)上仍是“學年制”。“學年制”仍然是高度計劃體制的產(chǎn)物,這一模式實際上忽視和抹殺了不同人素質(zhì)上的區(qū)別,不利于學生素質(zhì)全面、均衡的發(fā)展,是應試教育在高校的繼續(xù)和延伸。在大力提倡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學年制”應逐步、穩(wěn)妥地向以完全“學分制”為特征、工讀交替或兼讀的模式過渡。這種教育模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立、自強精神,有利于學生更好地認識并介入社會,造就其創(chuàng)造性的素質(zhì),也有利于高等教育的良性發(fā)展,同時,也減輕了高校貧困生工作的壓力。
5.建立完備的貧困大學生檔案和貧困大學生“愛心捐助檔案”。在新生入校時,就應該對其進行心理測量,為其建立心理檔案,把目光放在貧困生的身上,多與貧困生接觸,掌握最可靠、最真實的第一手資料,加強對貧困生的心理健康和思想檔案建設,解答各種困惑,做到問題早發(fā)現(xiàn),早解決,引導大學生培養(yǎng)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質(zhì),正確地認識自我,客觀地評價自己,從而揚長避短,不斷地發(fā)展自我。同時,大力倡導社會團體、企事業(yè)單位和個人向貧困大學生獻愛心的活動為保證家庭貧困、品學兼優(yōu)的貧困大學生能夠順利走進大學校園,實現(xiàn)夢想和完成學業(yè),為祖國現(xiàn)代化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通過各種新聞媒體向社會廣泛宣傳,以引起社會各界人士獻出愛心,幫助這些貧困的莘莘學子完成學業(yè),減少或消除對貧困大學生的生活、愛心、就業(yè)等方面的歧視。
6.加強對貧困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鼓勵其自信、自立、自強。現(xiàn)代社會進入信息時代,真正的貧困是缺乏知識,缺乏信息和獲取信息的手段。貧困生現(xiàn)在雖然面臨著物質(zhì)上的貧困,但卻已經(jīng)站在了獲取精神財富道路的起點,要自信,珍惜上大學的機會,利用現(xiàn)有條件去改變未來的命運,努力消除自卑,增強自信、自強、自立意識,培養(yǎng)吃苦耐勞的品質(zhì)和社會生存能力,用知識和能力來豐富和武裝自己,以自己能夠擁有服務于社會和人民的豐富而全新的知識和能力為榮。讓人格朝著有益于身心、適應社會和完善自我的方向發(fā)展。積極鼓勵貧困大學生自強自立,積極引導他們健康向上,關心激勵貧困大學生知難而進、忘卻痛苦、忘卻貧寒,在知識的海洋里探索前進,讓貧困大學生走上自信、自立、自強之路,并在生活上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懷。
參考文獻:
[1]何瑾,樊富珉.西部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與教育對策研究[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7,(2).
[2]張歡,王麗.中西部十省高校貧困生就業(yè)愿景現(xiàn)狀調(diào)查報告[J].高等教育研究,2008,(3).
[3]李子華.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與教育策略[J].中國高教研究,2007,(1).
[4]龐麗娟,等.關注高校貧困生:問題、原因與對策[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4,(2).
[5]李勝新,王春生.貧困大學生就業(yè)狀況調(diào)查與對策[J].理論界,2008,(2).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es of the poor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approaches of overcoming difficulty
——takes par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Xiangtan as example
ZHANG Jian-fenga,XIAO Xiang-xiongb
(Xiangtan University: a.Public Management School; b.College of Philosophy and History and Culture, Xiangtan 411105,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poor college students, it takes Xiangtan as example, and analyzes the fundamental situation of poor college students of par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Xiangtan by interviewing, informal discussion and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and so on. It reveals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poor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ir causes of formation, and points out the approaches of overcoming difficulty.
Key words: Xiangtan; poor college students; current situation; approach
[責任編輯陳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