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模式的轉化企業的環境責任由被動遵守環境法規和標準逐漸向主動承擔環境責任轉化,沒有企業主動承擔環境責任就沒有循環經濟的深入推進,循環經濟的深化對企業的環境責任提出更高的要求。企業主動承擔環境責任動力源于市場的導向和政府環境政策的激勵,通過環境政策的調整均衡企業、個人和社會三者利益,促進企業主動承擔環境責任和循環經濟良性發展。
關鍵詞:環境責任;市場導向;政策激勵
中圖分類號:F279.2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8)09-0094-02
企業既是社會經濟活動的重要參與者,同時也是環境質量的損害者,因此企業除承擔起經濟角色外還必須負擔必要的環境責任。企業的環境責任不應僅僅是將其外部不經濟性內部化,更應該構筑與可持續發展相適應的生產方式。
企業的環境責任隨著社會經濟生產模式的變化內涵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從粗放型的線性經濟向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循環經濟模式轉化過程中,相應的要求企業的角色和作用發生調整,企業原來的環境責任也隨之發生許多變化。
一、循環經濟的理念促進企業轉變觀念,由原來僅滿足于遵守環境法規逐漸向減少生產過程乃至整個產品生命周期
全過程的環境影響轉化,被動的環境責任逐漸向主動承擔環境責任轉變
傳統的生產過程中企業僅重視產品的使用性能滿足需求,在生產過程的末端再考慮環境的影響,這種末端控制的行為一方面控制成本高昂,使企業不愿意甚至于無力負擔;另一方面,從物質平衡的角度看,單純為生產而生產的行為不利于提高物質資源的使用效率。
循環經濟的內涵和本質就是要提高資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并將這一理念全面地運用到生產和經濟活動的每一環節:從物質轉化的源頭就考慮在現有的技術可行情況下每一步都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企業的生產過程就必須在滿足產品使用性能的同時考慮如何實現資源和能源的有效利用。循環經濟的發展要求企業在生產的全過程中注重污染預防和清潔生產,從產品設計開始全程提高物質的轉化效率,由末端控制向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逐漸轉化。也就是要求在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內,從面向環境的設計開始,進而面向環境的制造和生產,最后有利于環境的回收和利用。受制于現有技術條件,即使一個產業鏈條每個環節都有利于環境也無法保證沒有環境負面影響,所以還需從宏觀把握的角度講不同的產業鏈條通過物質充分利用鏈接起來,這樣才能從整個產業的角度最終實現減量化、再循環、再利用。
從生產過程到產業鏈的循環,最后到整個社會系統的大循環,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轉化過程,在這一轉化中企業的社會角色和其負擔的環境責任也在不斷的深化:線性經濟下企業僅僅是需要處理生產過程末端的廢棄物和污染物,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及標準達標排放。在實現其外部不經濟性內部化的過程中,企業不能獲得任何的經濟效益;這一過程在其完成生產過程之后,也不能使其產品獲得其他附加的價值,因此企業末端控制僅僅是因為國家強制要求,企業的環境責任是被動承擔,企業沒有主動改進的積極性。
資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會帶動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因此企業會主動承擔環境責任。清潔生產使企業在生產過程的源頭就開始考慮通過技術進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如何最大限度實現資源的集約化利用,在減少環境負面影響的同時企業也能夠獲得經濟效益。
沒有企業主動承擔環境責任就不會有循環經濟的深入和發展;隨著循環經濟的不斷深入發展,社會對企業的環境責任與角色提出進一步的要求,以適應經濟模式的轉化。所以企業主動承擔應有的環境責任成為推動循環經濟發展的最終動力。
二、企業在逐漸深化其環境責任的過程中,也存在著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的矛盾、企業與企業之間博弈,如何讓企業主動承擔環境責任必須通過政策和市場的調節實現
環境責任的深化要求企業持續改進,不斷減小對環境的影響,因而僅僅依靠國家的法律法規制約企業的監督管理方式不能鼓勵和刺激企業主動承擔更多的環境責任。承擔環境責任的同時必定會考慮涉及經濟效益:雖然從長遠看,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能給企業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但是環境技術創新的預防性和評價性費用在短期內增加了其成本,企業在競爭中受到影響。
同時不同的企業之間也存在著利益博弈:主動多承擔環境責任的企業有可能在市場上獲得先機,利用機會成本獲得競爭優勢;但如果僅僅少數企業愿意承擔這部分環境責任,意味著這些企業需要比其他企業多負擔環境成本,反而使這些企業經濟利益受損。所以,在主動承擔環境責任時企業既會擔心其他企業獲得競爭先機,又怕主動多承擔環境責任使企業自身受損。
與被動遵守環境法規不同,企業在社會的不同發展時期所需要承擔的責任不同:循環經濟的發展要求企業主動去承擔環境責任,反過來企業承擔環境責任推動循環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又使社會提出新的進一步要求。這應是一個良性的循環,如果企業都不去主動承擔環境責任,那么就很難使循環經濟推向深入。雖然應該是企業主動承擔,也必須有外在的大環境條件推動著企業,讓企業主動承擔環境責任就需要政策和市場的力量調節。
越是成熟的市場經濟社會,市場的導向作用就越大。隨著消費者環境意識的不斷提升,企業主動承擔環境責任會提升企業的形象,同時為企業創造新的商機。市場的認知程度越高,對企業環境責任的要求就越高,從企業被動守法到要求企業的產品和生產過程的綠色化,這種導向作用引導著企業的競爭方向,促進其經營和管理方向的不斷調整。例如白色塑料袋的污染嚴重程度被人們逐漸認識,市場就會要求包裝材料替代,如果企業繼續使用白色塑料包裝或不承擔回收的責任,消費者就會降低對其產品的選擇熱情,這必定會促進企業主動尋找可循環、可降解的包裝材料。
市場的多變性和復雜性往往使企業很難準確把握環境責任的時機和程度,政府的政策引導就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政府可以站在宏觀發展的高度,從整個社會和市場發展的需求著眼,給與企業適當引導和鼓勵,幫助企業能夠把握現階段所應承擔的環境責任。此外,政府可以通過搭建技術和管理平臺,使企業降低創新的成本、難度和風險。以韓國政府為例,在2001年實施《下一代環境技術開發實業10年計劃》,政府投資10億美元和民間投資4.36億美元,依次促進現有的環境問題解決技術、中長期戰略性環境技術以及未來核心環境技術開發①。
政府的調節不僅僅是引導企業,還可以通過制定相關政策由政府承擔部分的環境成本費用,降低企業環境責任的門檻,鼓勵和引導企業愿意主動承擔環境責任。如對于環境友善的產品(不僅僅是環境標志產品)政府往往對采取補貼的鼓勵政策,美國規定:凡在美國市場出售的能夠達到A++級的節能洗衣機,每出售一臺政府給予一定的補貼,德國也有類似的政策。對于過程中的環境改進,無法像產品那樣定量評價,因而往往采取政府投資、無息(低息)貸款、減免稅收等方式對企業鼓勵,如丹麥對風力發電及其設備減免部分稅,同時給予可再生能源發的電0.27丹麥克朗/千瓦時的補貼,此項措施使丹麥不但減少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而且可再生能源的發電量已占到總電量的35%,預計到2030年可超過50%。
三、我國的環境政策應適應循環經濟進程,不斷推進企業承擔更多的環境責任。在推進過程中,一方面需通過宏觀政策引導使企業不斷加深承擔環境責任的主動性和緊迫性;另一方面需要采取支持激勵政策,降低企業承擔環境責任的難度和成本
循環經濟下的環境政策調整就是要以提高資源和物質使用效率為核心,一方面培養引導消費者逐漸學會接受負擔環境成本,增強市場對企業的導向作用,強化企業承擔環境責任的主動性;同時,還可以通過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不斷提高環境標準等手段,使企業逐漸轉變原有的只需能夠達標排放的觀念,使企業逐漸認識到需要承擔的環境責任隨著社會的發展在不斷的提高。例如韓國為推進廢棄物回收再利用產品,2002年韓國政府實施公共機關義務優先購買再利用產品制度,并為進一步擴大再利用產品市場,對優秀再利用產品認證并對這些產品跟蹤監督。目前韓國優秀再利用產品認證范圍已擴大到249種,2003年市場規模達39億美元①。如果企業沒有主動承擔環境責任的意識和緊迫性,那么當政策調整轉變時企業在競爭中就會處于一種極其被動的劣勢。
宏觀環境政策調整會加快企業的改變。如污染預防的理念首先在國外先進企業生產過程中形成,后政府通過各種激勵政策鼓勵企業從事清潔生產,當條件成熟時以立法的形式強制性要求所有企業清潔生產。企業就需時時關注環境政策的引導方向,這些政策可能會成為未來的環境法規。及早實施有利于在市場競爭中獲得先機,大大增強了企業及早承擔環境責任的緊迫性。
企業主動承擔環境責任的預防性環境成本應由企業、消費者和政府三方共同負擔,各自負擔的比例取決于政府對市場的把握和調整。在培養市場的初期,政府負擔的比例應適當加大,因為消費者對其接受程度有限,企業觀念和技術上都有難度,政府在技術創新和政策性引導上加大投入明顯增強政府的引導作用;當市場逐漸成熟后,消費者和企業的負擔比例逐漸加大。此時,政府的負擔成本重點應逐漸轉向對市場方向的調整上,站在宏觀的高度通過政策和制度的完善,促進不同產業之間的有效銜接,延伸生產者的責任,對企業提出更高的責任要求,三者的良性循環關鍵核心點是國家的環境政策。
總之,企業主動承擔環境責任是循環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會隨著循環經濟發展的不斷深入其內涵不斷擴充;循環經濟的發展也需要企業承擔起更多的環境責任,我國的環境政策的投入重點應由“治”逐漸轉向“預防”,這樣才能夠激勵企業不斷主動承擔環境責任。
參考文獻:
[1]Braden R. Allenby.工業生態學政策框架與實施[M].翁端,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225-238.
[2]韓國環境部.環境白皮書[M].2005.
[3][德]厄恩斯特.馮.魏茨察克,等.四倍躍進[M].北京: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2001:244-271.
[4]馬小明,趙月煒.環境管制政策的局限性與變革[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5,(6):19-23.
Analysis on Changes of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ies and Policy Incentives in Cyclic Economy
LI Yan
(School of Environment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872,China)
Abstract: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pattern, enterprises gradually change their attitude in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ies from passive abidance by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and standards, into active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ies assumption. Cyclic economy can not have a further promotion without active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ies assumption of enterprises; the deepening of cyclic economy has advanced higher requirements to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ies. Motivity for enterprises to actively take on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ies sources from market orientation, as well as incentives of governmental policy on environment. Benefit gaming exists among enterprises,individuals and the public. Through environmental policy adjustment, the three parties can come to the benefit equilibrium, which will encourage not only active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ies assumption of enterprises, but also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yclic economy.
Key word: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ies; market orientation; policy incentives
[責任編輯陳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