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現階段的中學英語教學中,存在著一個很值得關注的現象——學困生問題。筆者作為一名從事多年教學工作的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對如何轉化學困生做了一定的探索和研究。
一、對癥下藥,開發非智力因素
廣義的非智力因素包括智力以外的心理因素、環境因素、生理因素以及道德品質因素等。狹義的非智力因素則指那些不直接參與認識過程,但又對認識過程起直接制約作用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氣質、性格等。學困生同樣具有進取心、自尊心,同樣渴望進步和成功。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開發學困生的非智力因素:
1.給學困生營造良性學習環境
常和家長聯系,共同探討適合他們的教育方法;對于家長無暇教育的學生,主動靈活地利用課余時間,給他們輔導英語,傳授學習方法,并聯系實際進行思想教育,努力給他們營造一個良性學習環境。
2.理解、尊重、寬容、善待學困生
清代的馮班說過:“師太嚴,弟子多不令,柔弱者必愚,強者懟而嚴,鞭撲叱咄之下使人不生好念也。”即所謂物及必反。那么,如何既有效引導,又不傷害學困生的人格和自尊呢?孔子說過“溫而厲,威而不猛,恭則安。”其實與新時期教育所提倡的人本主義在某些方面是相似的,一個強調方法,一個強調理念。平等看待學困生,對于他們的態度應對事不對人,做到“把師愛的陽光灑向每一個孩子,讓生命的陽光照亮教育的每一個角落”。教學伊始,和他們“約法三章”——上課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違反了又該如何處分等。課堂上提醒那些神不守舍,好動好說的學生,請他們讀句型,讀單詞,表演,到黑板上默寫單詞,釋放他們多余的精力,滿足他們表現的欲望。即使他們做不出來,在教師善意的或直接或含蓄的提醒下,也知道問題所在,會自覺對自己的行為做一些改進。用表揚其周圍的人來撼動他們的內心,使他們也渴望被表揚,從而改進自己的行為。他們稍有進步,則立刻客觀地表揚、鼓勵。這樣他們會對自己的進步更有信心。在教學及與學困生的日常交往中,常很自然地使用please, sorry, thanks等讓他們感到受到了尊重,這也是對他們進行關于英語禮儀的潛移默化的教育。“親其師,信其道。”教師與學困生互相尊重,學困生才會更喜歡教師,才會更喜歡學教師所教的課程。
二、根據英語特點,采取科學方法
1.給學困生指出切實可行的目標
教師應考慮到學生發展的不平衡,不應在學習上對他們強制執行統一,而要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一定的學習目標是學生獲得學習動力的源泉,走向成功的開端。在全面了解他們的基礎上,幫助他們制定切實可行的短期及長遠的學習目標,以激發其學習動力。
2.幫助學困生做好預習工作
利用早自習幫助其預習。引導他們主動、多次溫習音標,掌握單詞的拼讀規律和正確發音,熟悉詞性、詞義,試讀課文并翻譯,其實是教他們正確的學習方法。教是為了不教,這是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
3.活躍學習氣氛,激發興趣,讓學困生信心回歸
教師首先要激發學困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將教材化難為易,化多為少,精講多練,還可以講一些他們感興趣的英語文化背景知識。
轉化學困生,關鍵是讓他們信心回歸。不少學生英語學不好,不只在方法上,更是在信心上有所缺陷。筆者通過教育學、心理學理論及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摸索出一套課堂教學方法——學習進階游戲,即把學習中任何活動環節本身都當做游戲程序,通過學習結果進行量化評價操作,模擬游戲進階。學習進階游戲理論依據是行為主義心理的陽性強化法。行為主義理論認為:行為是后天習得。并認為如果一個習得行為得到延續,一定是被其結果所強化。如果想建立或保持某種行為,必須對其施加獎勵。愛玩是學生的天性。有些學困生沉溺于網絡游戲,不僅是因為天性,還因為他們在現實生活中屢次遭遇否定和失敗,而在虛擬世界中才能得到肯定和成功,找到自信。這是他們自我概念受到扭曲后的心理需要。因此,一方面在社會環境中,要想辦法讓他們遠離這種精神鴉片,避免沉迷網絡;而另一方面,在現實的學習中,也可以采用游戲的方式,使他們經歷一個過渡,回歸現實,激發學習興趣,在現實中找回健康的自信和自我。
比如在課堂學習評價上,從不說他們好還是不好,而要常和他們說探索知識其實和游戲是一樣的。以難易程度將學習分為不同的階段,把學生當做入門者,一級高手,二級高手,三級高手,四級高手,五級高手,把他們的進步量化起來。當然,學無止境,只有相對最好的,沒有絕對最好的。有的學生不肯背單詞,就要鼓勵他們先不要默寫交白卷,并教他們背單詞的方法。記分是這樣的:如果背了一個單詞,即是“入門者”,接下來就和他們說:“你真的沒有你想像得那么糟糕,做得不錯!再背掉20%的單詞,就能夠成為‘一級高手’”,不信就試試吧。”他們往往會十分樂意去試。如果成功了,他們會得到“一級高手”的稱號,“你真的很棒,你看你能做得更好,能不能更上一層樓呢?”以此類推,他們會逐漸成為二、三、四、五級高手。五級高手就是全部寫對,會得到滿分和good,累計5個good以上,會得到Very good。
當然他們也有遇到困難想退縮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說:“在游戲中,你會因為遇到難關而后退,滿足于較低級別的時候嗎?你不會對最簡單、最機械、最初級的游戲感到厭煩嗎?只要你有信心,有拼勁兒,再加上我們這些后援從旁相助,你一定會闖過這一關成為高手,這只不過是個時間問題而已,當你勝利之后再回首以往,你會發現這并沒有你所想像的‘比登天還難’,同時還能享受到雨后見彩虹的喜悅,這是多好的一件事啊!”他們就更有信心,更愿意去努力、去嘗試、去爭取更高的成功。讓他們背句型和課文,也可以這樣做。如果他們偶有反復,感到害羞,就鼓勵他們說:“沒關系,這次能意識到沒做好是件好事,一次失利沒有什么大不了,再努力一定會好的。”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允許他們犯錯誤,另外還可以故意設陷阱,甚至故意讓他們出個小錯。他們在疑惑→被引導→思考→頓悟的過程中加深了知識的印象,鞏固了對知識的掌握,對于失誤、失敗與挫折有了新的體驗。對于他們的頓悟和建設性的發現,就由衷地,如獲至寶般地說:“你太棒了!真的很厲害!”他們逐漸不再害怕錯誤,能夠正視錯誤,理性地對待錯誤,勇敢快樂地參加課堂活動。教師進而對主動回答、主動參與活動的學困生大加贊揚,并讓全班同學為其鼓掌,這時他們會十分開心。
在教師不斷真誠的微笑和富有激情的鼓勵中,很多學困生會逐漸“陷入”到學習進階游戲中,樂于努力,樂于一點點地進步。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他們不知不覺地被激發出了學英語的興趣,由于自身的不斷進步,而在現實中逐漸找回了自信,這就對他們的英語學習更有益了。另外,這種教學方法,在某一層面上還會對治好他們的網絡成癮癥有一定幫助。
4.督促學困生課后復習
要求學困生作業一定要按時交,錯誤一定要及時訂正,并讓他們準備一個錯題集隨時翻看,盡量做到下次不犯同樣的錯誤。督促他們多背學過的單詞、句型、課文及Grammar Focus,幫助他們歸納重、難點及常用表達,整理課堂筆記。一個單元結束后,提醒他們及時檢查一下,別把太多的缺漏帶到下個單元,以免造成新的更多的差距。在批改他們的作業時與他們互動交流,在他們進步或遇到困難時畫個笑臉,以表揚或支持他們,鼓勵和提倡他們提問等。
5.爭取家長的配合
英語是一門語言,要進行“聽說讀寫”4個方面的大量訓練。這僅靠課堂時間是不夠的,還需要家長的積極配合,學困生才能完成學習任務。常與家長聯系,爭取合作,以督促孩子在家做作業、聽錄音、背單詞等,這對學困生成績提高有很大幫助。
6.開展課外閱讀
讓學困生覺得課外閱讀并非是高不可攀,而是可以擴展對英語語言和文化學習的知識面,以促使他們學得更全面。引導他們先選擇生詞少,通俗易懂,故事性強而有趣的文章去閱讀,并鼓勵他們查字典。他們看懂一兩篇后會更有信心,于是可以找一些稍難稍長的文章來擴大英語的接觸面,學到更多的英語單詞,從而奠定較好的英語基礎。
另外,要讓學困生知道,其實在學習進階游戲之外,諸如預習,復習,課外學習和廣泛閱讀等也是在擴充自己的“裝備”和實力,這樣能更快地成為學習高手,進而走向成功,這樣,他們就逐漸主動地去做這些事了。
經過一番探究與實踐后,筆者總結出學困生轉化教育其實就是新課程改革下的一種信心回歸教育和成功教育。它從人性和心理出發,承認學生間的差別和層次,讓學困生仍然有機會享受學習進步的樂趣,從而找回自信,更加進取。如此一來,他們的英語學習將會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步提高,同時也有助于他們養成健康的人格,以適應將來社會發展的需要。
(作者單位:安徽省淮南市第10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