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作為剛跨出校門的國際貿易專業畢業生,我懷著美好的憧憬來到了一家公司的業務部門。我首先跟著老業務員學習,慢慢地掌握了整個外貿業務的大致程序。在實踐中,我了解到不管是與客戶洽談、報價、還價,還是訂單的安排及控制質量,直至最后貨物的出運和收匯過程的實際操作,都比在大學所學的知識復雜得多。經過逐步的學習和實踐,我終于接到了第一個訂單。
經過多次磋商,一個客戶終于和我簽定了幾千件男式牛仔襯衣的合同。對于我來說,這筆業務意義重大,因為這是我自己接下的第一單業務,所以我下定決心要把這筆業務做好。
簽定合同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催客戶開信用證。為了安全起見,我先讓客戶把信用證開證申請單傳過來審查。審核信用證條款時,客戶要求我方在出口許可證簽發后立即把正本直接寄給美國客戶。當時輸美全棉牛仔襯衣的配額號為“341-Y”,算是比較緊俏的配額。客戶會不會只要配額而不要貨呢?會不會使用我方的出口許可證去購買別人的貨物?我的心里開始打鼓:一是對客戶來說,有無提前取得許可證的必要;二是對我方來說,許可證直接寄給客戶將會承擔什么風險。
據我分析,客戶之所以要我方單獨寄證,一方面可能是因為他們對我方能否出證表示懷疑,想先行拿到許可證進行檢驗;同時,配額商品的進口報關需要提前做些準備,他們想盡早拿到許可證以免耽誤時間。真正的風險是客戶是否真的是只要許可證而不要貨物?若真如此,客戶會用我這單許可證去進行其他貨物的清關嗎?說老實話,這不是完全沒有可能,但可能性應該不是很大。因為如果那么做,客戶就要找到一單數量、品名、價格等與這單完全一致的貨物,同時必須支付一定的開證費用。通過先前與客戶的接觸,我感覺這還是一個講求誠信的客戶,應該不會有詐騙行為。最終,我同意了客戶所開信用證的條款。
等到正本信用證送達對方公司后,我馬上安排面料和輔料的生產。大貨面料出來后,我把未洗水和洗水后的面料各一碼寄給了客戶,客戶收到面料后確認了大貨面料,但始終不肯確認洗水面料。我把自己工廠的洗水樣和客戶的洗水原樣進行對比,發現色澤方面確實存在著差距。緊接著,洗水廠照原樣重新打洗水樣,但幾次都達不到客戶的要求。因為大貨面料已確認,當時面料已開裁,但洗水樣不能確認等于襯衣做好后不能安排洗水,也就是客戶有可能不要整批貨。如果這種情況造成庫存,責任全在我,為此,我急得夜不能寐。反復思量之后,我決定勸說客戶接受我方的洗水效果。經過與客戶耐心的溝通,對方終于確認了我方的洗水效果。當時,我的感覺就像是心里的一塊大石頭驟然落地。
由于洗水的確認和工廠生產等原因,襯衣生產出來的時間比預計的要晚些。要趕上客戶要求的船期,只能把貨物空運到上海口岸。我估算了一下,如果空運到上海,要多花差不多3000元人民幣,但如果趕不上客戶規定的裝運期,則后果更不堪設想。經過努力,貨物終于被如期空運到上海港,按時裝上了規定的船只。整個訂單終于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總結自己的第一次外貿經歷,我覺得有兩點是很重要的:其一是責任心,作為業務員,要時刻把自己的訂單放在心上,防止出現差錯。其二是理論和實踐的結合,書本上的理論一定要經過實踐才能真正體會;同時,實踐中的很多知識是教材中沒有的,比如訂單操作的復雜性和風險性,只有親身經歷才能完全感悟。另一方面,如果沒有理論基礎,實踐也會失去根基。國家的貿易政策、世界宏觀的經濟環境等,都是外貿業務員應該掌握的問題。在外貿公司歷練的過程也是自己不斷成長和成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自己收獲的將是永久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