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貸危機威脅企業收匯安全
2008年上半年中國某信用保險公司全國范圍內共接到出口信用險索賠案件963宗,金額2.34億美元,同比增長108%;其中美國報損案件202宗,同比增長31.2%,報損金額同比增長235.6%,占報損總金額的44.8%;拖欠案件占報損總金額的84%,買方拖欠已成為導致收匯風險發生的最主要原因。
據了解在美國,一些歷史悠久的大型生產企業,2008年由于資金鏈斷裂,向美國破產法庭提出破產申請,直接導致中國出口企業上千萬美元的出口賬款無法收回,給中國企業造成了巨大的損失。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美國次貸危機對本國企業造成的致命影響,另一方面也看到中國企業對待出口收結匯風險的風險意識不夠。
另外,為完善企業貨物貿易出口收結匯管理,加強出口交易與收結匯的真實性及其一致性的核查,國家外匯管理局、商務部、海關總署于2008年7月2日聯合發布《出口收結匯聯網核查辦法》,2008年8月4日起正式運行。《辦法》明確規定,企業出口項下境外收匯的出口收匯待核查狀況,而對于企業預收貨款,外管局會核定一個可收匯額。超額收匯部分,需待對應的貨物實際報關出口后,其經聯網核查后結匯或者劃出的金額,從該企業相應貿易類別出口可收匯額中扣減。這一政策的出臺,對出口企業來說使用預收貨款的時間就比原先要遲30天、60天甚至120天。
增強避險意識巧用金融工具
在受到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下,國際貿易的風險尤其是收結匯風險越來越大。中國出口企業要增強規避風險的意識,加強自身的管理和對出口收結匯的風險控制能力,學習使用靈活的支付手段和交易方式,來彌補逐步縮減的出口優勢,提升海外競爭力。
在選用金融工具時,要根據企業自身特點,選用合理的避險工具。中國出口融資(英國)有限公司(CHINA EXPORT FINANCE CO., LTD.,簡稱CEF)憑借多年來對中國出口歐美市場業務的了解,針對全球貿易背景和中國出口企業的實際情況,適時推出了高保障性賒銷解決方案。使用該方案,出口企業能夠在很好的管理和規避風險的情況下,接受海外買家60天、90天或者120天的遠期支付條件,來增大銷售并擴大市場。而且CEF歐美團隊可以協助中國出口企業和歐美買家商討,如何利用CEF的解決方案,促成貿易。
這種高保障性創新型賒銷解決方案,可以幫助中國的出口企業進行全面的買方資信調查,同時分擔對買家信用風險管理、賬務管理和賬款催收的業務負擔,節約管理成本和控制賒賬帶來的風險。并且這種在出貨后立刻能收款的便利,可以方便出口企業盡快地進行再生產,增強競爭力,擴大出口額。同時,在降低管理成本、排除了貿易收款風險和壞賬損失的情況下,大大地增加了利潤。
鏈接:
中國出口融資(英國)有限公司(CEF)于2004年成立于英國倫敦,在歐洲和美洲設有分公司并且在中國設有咨詢中心。其董事會成員來自于金融、高科技、資產投資等多個領域,具有豐富的管理經驗,為CEF的業務和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并給予了強有力的支持。同時,CEF的高層管理者擁有超過15年的對華貿易經驗。CEF已經與多家世界頂級銀行建立了緊密合作關系,并受保于全球最大的保險公司,也是國際保理商協會(IFG)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