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采用稻草還田免耕直播、稻草還田翻耕直播、非稻草還田免耕直播和非稻草還田翻耕直播4種耕作方式,探討其對水稻經濟性狀的影響。結果表明,水稻免耕直播比翻耕直播能極顯著提高結實率,顯著增加穗粒數和著粒密度,從而顯著提高水稻產量。稻草還田比非稻草還田也能顯著提高水稻的結實率。但兩者對水稻有效穗、株高、穗長、千粒重等性狀沒有影響。
關鍵詞:水稻;稻草還田;免耕直播;經濟性狀
中圖分類號:S511:S157.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39-8114(2008)07-0764-03
Effects of Different Plowing Methods on Economic Characters of Rice
ZHOU Xiao-zhou1,2,TANG Chuang-ye3
(1.Guangxi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Technique College, Nanning 530007,China;2.Agricultural College,Guangxi University,Nanning 530005,China;3.Agricultural Service Center of Zhanjiang Town, Gangnan District, Guigang, 537100, Guangxi,China)
Abstract: Four different plowing methods, straw returning to field and plowing-free and direct sowing, straw returning to field and normal plowing and direct sowing, non straw returning to field and plowing-free and direct sowing, non straw returning to field and normal plowing and direct sowing, were used in this paper to explore their effect on economic properties.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treat with straw returning to field and plowing-free and direct sowing was the best of four treats, for its devote to rice yield by increasing the seed rate and seed number. It was not very effective on the ear number of rice, plant height, ear length, weight of 1000 grain and so on.
Key words:rice(Oryza sativa.L);plowing method; straw returning to field;plowing-free and direct sowing;economic character
免耕栽培模式主要有免耕直播和免耕拋秧,關于水稻免耕直播或免耕拋秧的研究已有大量的報道[1-7],但免耕栽培與稻草還田相結合及其對水稻產量及構成因素影響方面的研究則不多。本文探討了水稻免耕直播與傳統耕作方式對水稻產量及其構成因素的影響,旨在為水稻免耕直播技術的進一步推廣提供參考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地點及品種
晚稻試驗于2004年在貴港市港北區慶豐鎮高橋村高坡1隊梁松和的責任田進行。試驗田為壤土,肥力中等,前作為早稻。供試品種為秋優1025。
1.2供試材料
稻田免耕除草劑為農民樂747(74.7%),美國孟山都公司研制生產,市售。試驗期間所施肥料為綠源牌復混肥和市售氯化鉀。
1.3試驗設計
采用2因素、2水平的復因子試驗設計,共4個處理,各因子、水平、處理如表1,試驗不設重復,共4個小區,小區面積180 m2,小區間以田埂分隔。
1.4試驗方法
處理①、③于2004年7月6日用牛翻耕耙平,翻耕前將稻草清出田間并分別堆放田邊,處理③在翻耕耙平后將原田稻草均勻撒在田面并用人工踩入田中。處理④于2004年7月7日上午收割完早稻后即刻將稻草均勻撒開還田,并與處理②(7月7日收割早稻后將稻草清出田間)一起在7月7日下午噴灑除草劑,分別用農民樂747(每公頃6 kg對清水900 kg)均勻噴灑稻樁,7月8日灌水浸田,7月9日下午排干田水。7月9日下午4個處理同時將催芽至破胸露白的種子進行直播(每公頃播干谷26.25 kg)。各處理的其他栽培管理條件相同。
1.5試驗觀察
在水稻不同的生育時期分別取點觀察相應的生長發育指標,成熟期取樣考種,并調查有效穗,分小區收割過稱,單曬后稱干谷產量。
1.6試驗統計
用Excel進行試驗數據整理,用DPS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用Duncan法進行多重比較。
2結果與分析
不同耕作方式下水稻的主要經濟性狀見表2。
2.1不同耕作方式對水稻產量及構成因素的影響
2.1.1不同耕作方式對水稻產量的影響不同耕作方式下的實際產量見表2和表3。各處理間產量由高到低的順序依次為A2B2>A1B2>A2B1>A1B1,即稻草還田、免耕直播的產量最高,達8.96 t·hm-2,非稻草還田、翻耕直播的產量最低,為8.67 t·hm-2,前者比后者高3.35%。方差分析表明,免耕直播的產量顯著高于翻耕直播,而其他處理間差異不顯著。說明本試驗條件下,免耕直播能顯著提高水稻產量。
2.1.2不同耕作方式對水稻有效穗的影響不同耕作方式下水稻的有效穗見表2、表4。各處理間每公頃有效穗數非常接近,方差分析結果差異均未達顯著水平。說明本試驗條件下,
各處理對水稻有效穗沒有影響。
2.1.3不同耕作方式對水稻穗粒數的影響不同耕作方式下水稻的穗粒數見表2、表5。各處理間穗粒數由多到少的順序依次為A1B2>A2B2>A1B1>A2B1,即非稻草還田、免耕直播的穗粒數最高,為每穗159.6粒,稻草還田、翻耕直播的穗粒數最低,為每穗147.2粒,前者比后者高8.42%。方差分析結果表明,免耕直播的穗粒數顯著高于翻耕直播,而其他處理間差異不顯著。說明本試驗條件下,免耕直播能顯著增加水稻穗粒數。
2.1.4不同耕作方式對水稻結實率的影響不同耕作方式下水稻的結實率見表2、表6。各處理間結實率高低順序依次為A2B2>A1B2>A2B1>A1B1,即稻草還田、免耕直播的結實率最高,達89.6%,非稻草還田、翻耕直播的結實率最低,為83.5%,前者比后者高6.1個百分點。方差分析結果表明,稻草還田的結實率顯著高于非稻草還田,免耕直播的結實率極顯著高于翻耕直播。說明本試驗條件下,稻草還田能顯著提高水稻的結實率,免耕直播則能極顯著提高水稻的結實率。
2.1.5不同耕作方式對水稻千粒重的影響不同耕作方式下水稻的千粒重見表2、表7。各處理間千粒重非常接近,方差分析差異均未達顯著水平。說明本試驗條件下各處理對水稻千粒重沒有影響。
2.2不同耕作方式對水稻其他經濟性狀的影響
2.2.1不同耕作方式對水稻株高的影響不同耕作方式下水稻的株高見表2、表8。各處理間株高大小順序依次為A2B1>A1B1>A1B2>A2B2,即株高最高的為稻草還田、翻耕直播,達99.8 cm,最低的為稻草還田、免耕直播,為95.2 cm,前者比后者高4.6 cm。但方差分析表明,各處理間的差異未達顯著水平,說明本試驗條件下,各處理對水稻株高沒有影響。
2.2.2不同耕作方式對水稻穗長的影響不同耕作方式下水稻的穗長見表2、表9。各處理間穗長非常接近,方差分析差異均未達顯著水平。說明本試驗條件下,各處理對水稻穗長沒有影響。
2.2.3不同耕作方式對水稻著粒密度的影響不同耕作方式下水稻的著粒密度見表2、表10。各處理間著粒密度大小順序依次為A1B2>A2B2>A1B1>A2B1,即非稻草還田、免耕直播的著粒密度最大,為7.98粒·cm-1,稻草還田、翻耕直播的著粒密度最小,為7.43粒·cm-1,前者比后者多0.55粒·cm-1。方差分析結果表明,免耕直播的著粒密度顯著高于翻耕直播,而其他處理間差異不顯著。說明本試驗條件下,免耕直播能顯著提高著粒密度。
3小結與討論
試驗表明,水稻免耕直播比翻耕直播能極顯著提高結實率,顯著增加穗粒數和著粒密度,從而顯著提高水稻產量。稻草還田比非稻草還田也能顯著提高水稻的結實率。但對水稻有效穗、株高、穗長、千粒重等性狀沒有影響。在本試驗的4種耕作方式中,稻草還田、免耕直播的效應最好,其產量最高,各種經濟性狀表現較好。從產量構成因素看,其提高產量主要是通過增加穗粒數和著粒密度、提高結實率,即通過“大穗型”途徑來實現的。也就是說,稻草還田、免耕直播水稻的穗后干物質生產量、輸出量和貯藏量要優于其他耕作方式,這與陳德威[3]等人的研究結果是一致的,與筆者另一篇文章[8]的縱向聯系也是相吻合的。
參考文獻:
[1]江澤普,黃紹民,韋廣潑,等.不同免耕栽培模式對稻田土壤肥力的影響[J].廣西農業科學,2007,38(1):65-67.
[2]陳德威,阮朝榮,吳登,等.水稻免耕拋秧適宜拋栽密度研究[J].雜交水稻,2006,21(S1):63-65.
[3]陳德威,秦華東,徐世宏,等.稻田耕作方式和施氮水平對拋栽水稻群體質量及產量的影響[J].雜交水稻,2006,21(S1):70-73.
[4]呂亮,陳其志,張舒,等.水稻免耕直播田雜草控制試驗初報[J].湖北農業科學,2006,45(4):456-457.
[5]吳潔遠,黃示瑜.水稻免耕直播栽培技術試驗示范[J].廣西農業科學,2004,(3):193-194.
[6]梁文偉,張祖健,龔玉源,等.水稻稻草還田免耕拋秧栽培試驗[J].廣西農業科學,2003(3):27-28.
[7]劉軍,黃慶,付華,等.水稻免耕拋秧高產穩產的生理基礎研究[J].中國農業科學,2002,35(2):152-126.
[8]周曉舟,唐創業.不同耕作方式對水稻生長發育的影響效應[J]. 湖北農業科學,2008,47(3):27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