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土地征收”問題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從中央到傳媒、專家、學者再到城市市民都對“土地征收”表現出了空前的關心。不難看出,關心的背后各有其原因所在。然而,作為土地上的“主人”和“主角”的農民,由于地方政府行政權力的濫用,對此基本沒有自己的主體地位,沒有自己的話語權。針對此種現狀,為切實維護農民自身的權益,可從政治組織創新、傳媒等的親民性及“土地征收”制度改革三個方面入手。
關鍵詞:土地征收;農民;主體地位
中圖分類號:F323.21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8)07-0050-02
“土地征收”愈演愈烈,然而各方對其討論、關心的程度似又將其推向近來的熱點話題之巔。如此一來我們農民兄弟該高興了,有這么多人為我們說話、撐腰,還怕失地又失利?可是,現實就是殘酷:失地農民往往變成了“就業無崗,務農無地,保障無份”的三無游民。
一、各方主體關心“土地征收”問題的表現及原因
第一,中央對“土地征收”中農民利益的保護。
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劇,近十幾年來我國被征收的耕地在1億畝以上,同時也出現了4 000萬以上的失地農民,其中相當一部分處于失地又失業的境地。中央對此給予了高度關注,在“十一五”規劃建議中,明確指出:“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健全對被征地農民的合理補償機制。”[1]無獨有偶,《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國土資源聽證法》在征收征用土地問題上也賦予了農民申訴權。
第二,各大報紙、媒體、專家、學者頻頻解讀“土地征收”。
2006年10月16日,《北京青年報》題為《土地收益的“重新分配”能否真正還利于民》的一篇文章重金出爐。該文章結尾發出慨嘆:“在土地市場化改革未得到進一步深化,土地出讓交易的透明性未得到根本性變革的背景下,土地收益的重分方案,能否真正還利于民?”令人值得深思。除了報紙,有關“土地征收”的報道在廣播、電視、互聯網上亦是如火如荼。其次,專家、學者也紛紛為防止“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的濫用出謀劃策:一是建議征收征用的條件和程序要作嚴格界定,并且指出國外在征收征用時如何云云。二是建議物權立法應對征收征用的標準做出詳細的規定等等[2] 。
通過分析我們不難發現,備受關注的土地出讓金重分方案即《土地出讓金收支管理辦法》需要實施,因而上篇文章關注“土地征收”;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工業反哺農業的大政方針需要貫徹,因而廣播、電視報道“土地征收”;《物權法草案》中的所有權編需要完善,因而學者們研究“土地征收”。可以看出,在中央如此高度重視“土地征收”問題的背景下,傳媒自然聚焦“土地征收”,學者自然大談“土地征收”,因此形成了“土地征收”問題中央熱、媒體熱、研究熱的局面。
第三,城市市民亦在關心“土地征收”。
不難發現,近年來城市郊區的別墅花園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但是,光有郊區的美景別墅還不夠,還要有城市人通往市中心的便捷通道,于是總面積數公頃的新車站落成了,占地數百畝數千畝的環城公路“誕生”了。一棟棟美麗的別墅、一條條寬闊的馬路,這般種種城市人整天津津樂道,甚至在政府為何征地、征哪塊地的聽證會中城市人亦“努力一搏”爭取一席話語權。
溯本追源,近日國家提高建設用地使用費,導致土地價格上揚,房價急劇攀升造成大量望房興嘆者和喘息急促的“房奴”,從而使得現在就要買房或將來需要買房的城市人無時無刻不在關注與房產有關的絲毫動向包括“土地征收”。從某種意義上講,土地就是讓他們負載沉重的一個“多米諾”之源[3]。
通過以上事例與分析可以發現,關注“土地征收”問題農民理應是被表現的主體,因為農民是土地的“主人”和“主角”(從某種意義上,可以這樣講);但在現實的“土地征收”中,農民的這種主體地位嚴重缺失。并且,這種缺失制造了一個悖論:所有關于“土地征收”的討論都發自城市,真正的農村基本沒有聲音,農民未來的命運決定于城市人怎樣看待“土地征收”問題[4]。
二、農民在“土地征收”中主體地位缺失的表現及原因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權利的充分享有是擁有市場主體地位的重要表征。然而,在目前的征地制度下,農民相當一部分“權”和“利”被雙重忽視和剝奪了。首先,農民對法定屬于自己的物品沒有決定是否交易的權利。憲法規定,除法律規定屬于國家所有以外,農村(城郊區)土地歸農民集體所有。事實上,土地是否被征收,農民沒有發言權,更沒有決定權,完全由地方政府決定。從根本上說,這也側面反映了地方政府對于行政權力的濫用。其次,農民對法定屬于自己的物品價格沒有決定權。對于市場主體而言,在交易中應有討價還價的權利,。而在現實生活中,農民對于征地交易的價格,沒有與買方平等坐下來談判的權利,其物品價格完全由買方決定。再次,農民在現行的征地交易中沒有知情權。農民在土地被“賣”掉的整個過程中,都被蒙在鼓里;有的即使出了征地公告,但按照《土地管理法》的規定,也是事后公告,既通知失地農民集體到指定機構辦理補償登記手續,農民只能被動接受;更有甚者,還把《土地管理法》規定的公告理解成強制性的通告,對于不執行公告的失地農民,還要動用公檢法力量強制執行[5]。總之,農民作為土地的實際占有者,卻根本無權支配自己的土地,在征地交易中其市場主體地位喪失殆盡,因而對于政府不合理的配置土地的行為也沒有任何的阻隔作用。
三、維護農民“土地征收”中主體地位的對策探討
面對如此現狀,如何維護農民土地的主人翁地位,維護失地農民的利益,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中央應在農民問題上進行政治組織創新
為了維護工人的合法權益,我們成立了工會組織;為了維護婦女、殘疾人的合法權益,我們成立了婦聯、殘聯。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國農民也是分散無組織的,分散的農民是最軟弱無能的,是真正的社會弱勢群體,在市場經濟中缺乏談判和討價還價的能力[6]。為了使農民在“土地征收”中有一個和地方政府協商對話、表達自己意愿的機會,中央為什么不可以考慮幫助農民設立一個類似農會的組織,這個組織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農民利益,對在“土地征收”中侵犯廣大農民利益的事情說“不”,改變農民逆來順受、處處被動的局面,樹立農民“土地征收”中的主體地位,從而使得農民尤其失地農民的權利得到真正的保障,進而限制監督地方政府對權力的運用,為農村的民主、法治開辟道路。
(二)傳媒、專家、學者要有親民(農民)性
所謂“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難”,即使確立了農民在“土地征收”中的主體地位,后續的維護制度亦不可少。這就要求在報道、研究“土地征收”問題上,要首先為農民著想,改變過去只考慮迎合上邊的思維模式,讓農民成為“主角”,“為農民立言”,想農民之所想,急農民之所急,說農民之想說,發揮媒體的輿論功能,并讓那最為大多數窮人所期盼的法學家,身影不再模糊[7],以得到農民的信任。
(三)引入土地聽證程序,賦予農民話語權,讓農民成為自己利益的判斷者和決策者
農民是被征收土地的法定承包者,理所當然是“土地征收”過程中的直接當事人,在為何征地、如何征地,怎樣補償等關系切身利益的問題上,應該有自己的話語權。但在現實中,征收土地變成了行政強制行為,政府成了征地的實際控制者。即使協商談判也只是政府與村集體的三五個領導人之間進行,廣大農民根本沒有參與的機會。因此,應賦予農民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用法律的方式賦予農民申訴權,并規定嚴格的保障措施。
既然聽證程序在我國已不是一個新鮮的東西,將聽證程序引入農村,讓土地的所有人或其他權利人參與到“土地征收”程序中來,了解被征地的實際面積,國家補償的具體標準,城鄉及本集體領導是否參與非法分配補償金等具體情況,既有利于提高農民的法律意識,又有利于加強“土地征收”過程中的監督,讓“土地征收”成為真正陽光下的制度。
參考文獻:
[1]陳沫.我國耕地保護面臨的巨大壓力與相關政策研究[J].紅旗文稿,2006,(22):19.
[2]王利明.界定公共利益:物權法不能承受之重[N].法制日報,2006-10-21(4).
[3]蘇子川.土地收益的“重新分配”能否真正還利于民[N].北京青年報,2006-10-16(A4).
[4]王曉明.新意識形態與中國當代文化王曉明教授在汕頭大學的演講[J].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2):21.
[5]童中賢.我國失地農民合法權益構成及保障模式分析[J].人大復印報刊資料:農業經濟導刊,2006,(3):50.
[6]梁琦.關于增加農民收入的分析基于馬克思地租理論的思考[J].南京社會科學,2002,(5):32.
[7]]王琳.窮人的法學.[EB/OL].http://www.jcrb.com/n3/by2/ca391678.htm.
Who Moved Farmers′Cheese—The Cold Thinking of Hot Issues about “Levying of Land”
WEI li ,DU jie
(The Law School of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210097,China)
Abstract:In the recent years, the issue about “levying of land” has been the focus which is paid close attention by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 and Central authority, mass media, legal experts, researchers and urban residents all show an unprecedented care about “levying of land”. It’s easy to see that there are various reasons after the care.Yet, because local government abused it’s administrative power, farmers who are “master” and“leading roles” on the land basically have no their own principal position and speaking right .In viewing of this situation and in order to preserve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farmers .I think that we should bring forth new ideas in political organization, increase affinity of mass media and reform the system of“levying of land”.
Key words:levying of land; care craze; principal position
(責任編輯:吳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