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分批分期裝運條款是一種常見而又重要的裝運條款,在實際操作中容易引起爭議和糾紛。結合新近生效的《UCP600》、《ISBP681》等國際慣例,通過分析信用證修改后的分批分期裝運的典型案例,對信用證修改后的分批分期裝運實務中常見問題以及相應的解決辦法進行闡述與探討。
關鍵詞:分批裝運;分期裝運;實例分析
中圖分類號:F740.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8)07-0131-02
在國際貿易實際業務中,由于交易數量較大,或是受備貨、運輸、市場、資金等條件的限制,常需采用分批分期的方式進行交貨,又因為金額較大,常采用信用證支付方式,信用證的修改往往預示著某些因素的變化,如資信狀況、市場行情、運輸條件等等。同時,修改后的信用證又與原來的合同的內容有所出入,因此,作為信用證項下的一種常見而又特殊的裝運條款,信用證修改后,分批分期裝運在信用證操作中容易引起爭議和糾紛。
盡管《UCP600》及《ISBP681》對分批分期裝運條款進行了明確的規定,但由于實際業務中的不同情況的出現使問題顯得很復雜,以致在實務中紛爭不斷。下面我們就信用證修改后分批分期裝運條款與其他條款相結合等不同情況的具體案例,對信用證項下的分批分期裝運實務中常見問題以及相應的解決方法進行探討。
一、分批裝運爭議
案例一:信用證條款規定:“300 M/Tons of Yellow Sesameseeds,shipment from Dallan to Rotterdam not later than March 31,1996.Partial shipment prohibited”
其后,修改書的內容:“The shipment changed to 150 M/Tons of Yellow Sesameseeds from Dalian to Rotterdam and 150 M/Tons of Yellow Seasameseeds from Dalian to Amsterdam instead of original stipulation.”
實際裝運安排于3月16日在“黃海”輪裝150公噸至鹿特丹港;于3月17日在“嘉興”輪裝150公噸至阿姆斯特丹港。被開證行拒付:信用證規定不許分批裝運,卻分兩批裝運。
出口方認為,信用證原條款雖然規定不許分批裝運,但已經修改為分兩批裝運,即一批裝運到鹿特丹;另一批裝運到阿姆斯特丹;不許分批裝運的條款已不復存在。于是,裝運方采用了分批裝運。但被開證行拒付:信用證規定不許分批裝運,卻分兩批裝運。
進口方認為,在原信用證規定不許分批裝運的條件下,后來修改的內容僅僅是改變目的港和貨量的搭配而已,并不涉及分批裝運問題。應將兩目的港的貨物同裝在一條船上,因為兩個目的港在同一個航線上。
本案爭議的焦點在于裝運是否屬于分批裝運。從《UCP600》、《ISBP681》條款來看,如果信用證禁止分批裝運,那么,只要“四相同”,則不是分批裝運。但并非可以推論出,只要規定目的港不同,就一定可以分批裝運。因為“四相同”只是一個充分條件,并非是充分必要條件。
分析本案,出口方雖然未能正確理解慣例,但是,信用證修改后裝運條款表述也不清楚,未明確是否可以分批裝運。
本案的背景是因市場疲軟,進口方企圖利用單據上的問題要挾出口方。出口方應嚴格審證,及時修改信用證;在出現問題時,應援引國際慣例作為爭辯依據,而不應該聽任進口方的擺布。
二、分批裝運與分套制單的爭議
案例二:A公司出口。信用證條款規定:
“1000 M/Tons of Large White Kidney Beans… Three sets of Shipping documents to be re-quired as follows: One Set for 300 M/Tons,one set for 200 M/Tons,one set for 500 M/Tons. Shipment not later than 31st March,1997.Partial shipments are not allowed.”
信用證修改書改為:“Partial shipment are permitted.All other credit terms and conditions remain unchanged.
A公司最后經過船方代理公司配船于3月20日起將貨相繼裝出,即于3月21日裝“AXING”輪300公噸; 3月24日裝“WANGJIANG”輪200公噸; 3月26日裝“SHUNJIANG”輪200公噸;3月28日裝“WANQUANHE”輪300公噸。并各取得3月21日、3月24日、3月26日和3月28日簽發的提單。
A公司于3月31日將備齊的全部單據通過議付行向開證行寄出。4月14日開證行提出單證不符的理由是:所提交的單據共四套,我信用證規定裝運單據分三套。原信用證條款規定裝運單據分三套,又規定不許分批裝運,應該理解為1 000公噸只能不分批地裝在一條船上,但單據要分三套繕制。以后信用證修改為允許分批裝運,即在保持原規定三套單據數量不變的條件下,應按三套單據的數量分批裝運。也就是說300公噸可以裝一條船;200公噸可以再另裝一條船;500公噸也可以再另裝一條船,在每批之中的數量絕不能再分批,如需分批也只能在三套數量之間分批。因為三套單據不變,每套單據限定數量中不能再分批裝運。
實務中,分批分期裝運中也時常附帶一些其他的要求,從而隱含了部分裝運要求,特別是在信用證出現多次修改之后,因為通常裝運條款是信用證修改的主要內容。因此,應結合信用證和所有的修改書,認真分析與裝運有關的條款,明確具體的裝運要求。
另外,應注意的是,本案例分批裝運可分期支款。因為第一批貨和第二批貨的裝運數量完全符合信用證條款所規定的分批和分套制單的要求,單證相符,開證行可以接受這兩批交單的單據并按時付款,如果這樣操作,受益人就能減輕一半的損失,在規避風險的同時,也可提前結匯。
三、分批裝運的溢短裝條款的爭議
案例三:這是一個DOCDEX案例,2002年2月7日開立不可撤銷的自由議付信用證,允許分批裝運。于2月25日被修改,金額為USD442,500,允許20%的上下浮動,受益人向議付行分五次交單,總金額為USD432,564.79,存在爭議的最后一次交單金額為USD129,976.39。
2002年4月23日,議付行將第五批單據通過快遞寄給開證行,在面函中提到議付行已經議付了單據,到期日為2002年5月30日。開證行收到該批單據后認為單據不符,并于5月8日通知議付行單據由于原因之一為:第五批B商品的數量為1 165.059CBM,少于信用證數量的20%,超出了允許幅度。信用證項下B商品可裝運的最低數量為1 200立方米(1 500立方米減去20%)。
本信用證允許分批裝運,規定了A、B商品總量,同時規定了一定的增減幅度,信用證并沒有明示或默示地對各批次的裝運數量予以限制。在此情況下,只要提交的單據與信用證相符,則開證行就應承擔在信用證規定的最高金額范圍內確定的付款義務。
四、增加貨物數量引起的分批裝運爭議
案例四:信用證有關運輸條款規定:從大連裝運至倫敦,最遲裝運期1997年7月31日。不許分批裝運和轉船。
A公司在即將裝運之際,于7月5日又接到信用證修改書:數量增加100公噸。裝運期延展至1997年8月31日。
A公司根據合同規定:7月份裝運400公噸;8月份裝運100公噸,認為該信用證增裝100公噸部分屬于8月份交貨額,所以修改也延展至8月31日。原信用證規定400公噸不許分批,應理解為該400公噸須原數裝出。對于增裝修改部分也應按照100 公噸原數不分批另行再裝出。所以A進出口公司仍照原計劃安排裝運該400公噸,同時以書面形式向通知行通知接受該修改。
但單據寄到開證行被拒付:信用證規定總數量500公噸不許分批裝運。
對于分批問題,A公司在接到信用證修改當時如未作出接受修改的通知,交單時仍然可以安全收回貸款,因為在交單時仍有權表示不接受該修改,可以按未修改前的400公噸的原信用證條款安全辦理收匯。然后再向買方提出解釋,因信用證修改通知書到達之前,我400公噸貨物已經開始進行裝運,故無法接受該修改,請重新修改信用證:增裝100公噸,允許分批裝運。這樣既能安全收回貨款;又符合雙方合同條款。
所以A公司最主要的錯誤是既然已決定按原計劃只裝運400公噸,又矛盾地采取接受信用證的增裝修改,并正式發出接受信用證修改的通知,所以才造成這樣的事故。A公司應在當時拒絕接受信用證修改并發出拒絕接受的通知,將該修改退回,這是最妥當的辦法。
裝運的數量和期限是合同中的實質內容,而分批分期裝運條款是一個能否按時按量交貨的問題,涉及到買賣雙方各自的相關利益。在開立信用證的時候,要盡量明確詳細的具體要求,以免產生誤解。同時,實際操作上要在理解慣例條款的基礎上嚴格審查和正確理解信用證條款。
參考文獻:
[1]UCP600.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Z].ICC 2007年修訂版.
[2]ISBP681.關于審核跟單信用證項下單據的國際銀行標準實務[Z].ICC 2007年修訂版.
[3]袁永友,柏望生.國際貿易實務案例評析[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4]顧民.進出口貿易操作實務[M].北京:中國商務出版社,2003.
Analysis on Partial Shipment Clauses after amending a Letter of Credit
ZHANG Su-zheng
(Economic and Managemental School of HuangshiTechnology College, Huangshi 435003,China)
Abstract:Partial shipment clauses can be regarded as a common and important shipping terms .However, it is easy to arouse dispute and dissension in practical operation. Combining with some international usual practices such as currently efficient 《UCP600》、《ISBP681》, it expounds and discusses some common problems on partial shipment practice after , and sets forth som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hrough analyzing some typical cases of partial shipment after amending a letter of credit.
Key words:partial shipment; shipment by staqes; example analyse[WT]
(責任編輯:安世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