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福建省九地市利用FDI應從自身所處的類型中認清自身的優、劣勢,并從細化指標中找到短板以求改進。廈門、福州要繼續保持強勢,但并不是沒有問題。如福州的GDP增長率、非公單位人員所占比例這兩指標仍需進一步改善,否則很可能影響將來的潛力指數。莆田、泉州,則需注意充分利用其自身優勢,將潛力發揮出來以提高對外資的吸引。漳州、南平則需加強軟環境建設,否則易在短期內耗盡其潛力。而一直處于落后陣營的三地市,也并不是沒有機會,應全面提高迎頭趕上。
關鍵詞:FDI;業績指數;潛力指數;福建九地市
中圖分類號:F830.5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8)07-0155-02
近年來,我國通過開展區域經濟合作大大促進了各區域的經濟發展,如長三角、珠三角等。而“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提出,也恰恰能很好地促進該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福建作為海西的核心,其對整個海西地區的輻射作用不言而喻。因此,福建省應該抓住這個發展機遇以求經濟更上一層樓。其中吸引外商投資是促進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本文對福建九地市利用FDI做了實證研究,以期對福建利用FDI提出有意義的建議。
一、業績指數與潛力指數評價方法及指標說明
(一) 業績指數
本研究根據 UNCTAD 指標的原理,將福建各地市利用FDI業績指數定義為:一個地市利用FDI業績指數,就是該地市在一定時期內FDI的流入量占全省 FDI流入量的比例與該地市GDP占全省GDP的比例的比值,數學表達式為:
其中, INDi為第 i 個地市利用FDI業績指數;FDIi為第i個地市 FDI 流入量;FDIT為全省FDI流入總量;GDPi為第i個地市GDP;GDPT為全省GDP 總量。
如果一個地市的業績指數值大于1 ,表明該市FDI流入額占全省FDI流入額的比例大于該市GDP占全省 GDP 的比例, 該地吸收了相對于其經濟規模而言更多的FDI ,即業績突出;反之,如果業績指數小于1,則表明該市FDI流入額在全省所占規模較其GDP所占規模要小,其吸收的FDI低于應該達到的數量,即業績低下;如果業績指數值等于1,表明該市占全省FDI的比例與其占全省 GDP 的比例一致,業績正常。
(二) 潛力指數
本文定義的潛力指數是一個地市對吸引FDI可能產生影響的6個經濟變量得分的平均數,以反映該地市吸引FDI的競爭力和潛力。
UNCTAD 采用了8個變量,本文根據國內的實際剔除了“國家風險”變量, 并由于各市“人均商業能源支出”、“受高等教育人數占人口比重”和“每千人擁有的電話數”數據難以獲得,只好做了舍棄和替換,同時增加“市場化指標”, 最終確立了6個變量作為評價福建九地市吸引FDI的潛力指標 : ( 1 ) 反映經濟發展水平的人均GDP ; (2) 反映市場增長潛力 GDP 增長率 ; (3) 反映對外開放度的出口占 GDP 的比例 ; (4)反映科技實力尤其是創新能力高低的R&D支出占國民總收入比例; (5) 反映市場化水平的非公單位人員占單位從業人員比例。(6)反映基礎設施狀況的公路通車里程占面積的比例。
每一變量得分的分值計算方法為:取一個地市的一個變量值,減去參與排名的9地市中該變量的最小值,再除以這些地市中該變量的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其數學表達式為:
其中:Score 代表一個地市第i個變量的得分;Vi代表該地市的第i個變量值;Vmin代表該變量在福建九個地市中的最小值;Vmax代表該變量在福建九個地市中的最大值。按該公式計算,分值最小的地市將得0分,分值最高的地市將得 1 分。一個地市利用FD I的潛力指數 , 就是該地市上述 6個變量分值的算術平均數。
二、福建省九地市利用外資業績指數比較分析
為了消除短期特殊原因的影響,本文采用三年的平均值進行測算和比較。分別計算了2001—2003年和2004—2006年兩個三年期平均利用FDI的業績指數。
2001—2003年各地平均值從高到低分別為:廈門市1.6893,漳州市1.4849,莆田市1.1541,福州市1.1056,南平市1.0107,泉州市0.7920,寧德市0.3071,三明市0.2447,龍巖市0.1133。
2004—2006年各地平均值從高到低分別為:廈門市1.6628,漳州市1.1052,福州市1.0982,南平市1.0294,泉州市0.9221,莆田市0.8502,龍巖市0.4088,三明市0.3497,寧德市0.3479。(資料來源:根據福建省各年統計年鑒數據整理)
從而,得出以下分析結論:
1.全省利用FDI業績呈微弱下降趨勢。全省利用FDI的業績指數平均值由0.8780下降到0.8638。
2.原業績指數高的地市利用FDI呈下降趨勢。4個業績指數下降的地市都是排名靠前的。說明原本實力較強的地市的業績呈下降趨勢。其中福州、廈門下降幅度較小約為1%,而漳州、莆田兩地下降明顯,降幅分別達到25.57%和26.33%。
3.原利用FDI水平較低各地發展勢頭良好。原處于后5位的地市利用FDI業績指數都呈上升趨勢。其中以龍巖最為顯著,增幅高達2.6倍。由末位上升至第七位。處于末三位的泉州、寧德、三明增幅也分別達到16.43%,42.91%和13.29%。但由于基礎較差,這些地市中除泉州外,其業績指數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4.各地利用FDI水平不一,但差距逐步縮小。雖然兩個周期內各地市業績指數絕對值差距都較大,都有5個地市超過全省平均值,4個低于全省平均值,但它們之間的差距在縮小。級差率由14.91下降到4.80。
5.部分地市利用FDI水平與其經濟規模發展水平不相當。泉州、寧德、三明、龍巖兩階段業績指數都小于1,表明這些地區吸引外資較其經濟規模而言較差。特別是莆田,由原來的1.154下降到0.8502,排名由第3位急劇下降到第6位,招商引資陷入低谷。
三、福建九地市利用FDI潛力指數比較分析
兩個階段各地的潛力指數分值排名分別為:2001—2003廈門1,福州0.395,泉州0.380,莆田0.278,漳州0.203,南平0.159,三明0.112,龍巖0.094,寧德0.032。2004—2006廈門1,福州0.510,泉州0.391,莆田0.370,漳州0.214,三明0.128,龍巖0.123,南平0.121,寧德0.005。
1.全省FDI潛力指數呈上升趨勢。從兩個時期全省潛力指數平均值看,從2001—2003年的0.2948上升到0.3173。
2.各地市兩階段潛力指數排名變化不大。從兩階段的排名來看,前5位和末位沒有任何變化。只有第6至第8位有少量變化。可見,一個地方的潛力指數短期內趨于穩定,要改善環境需要較長的時間。
3.中部及南部地區潛力指數遠遠高于其他地區。閩南地區是全省地勢較為平坦的區域,也是改革開發最早的地區之一,其基礎較好,潛力指數較高。而中部地區由于福州省會城市的帶動,也有較高的潛力指數。而閩東、西、北地區的潛力指數都遠低于平均水平。
4.各地市個別指標排名與綜合排名差別較大。比如潛力指數排名兩階段均居第4位的莆田,其人均GDP排名卻分別在第8位和第7位。
四、兩個指數的交叉分析
所謂交叉分析,即把業績指數和潛力指數綜合在一起進行分析。根據兩個指標的高低將其分為四種類型。
(1) 領先: 同時具有較高業績和較高潛力的地市, 即業績和潛力等于或大于中位數的地市。
(2) 超潛力發揮: 具有較高業績但較低潛力的地市, 即外資業績等于或高于中位數、但潛力在中位數以下的地市。
(3) 未發揮潛力: 雖有較高潛力但業績較低的地市, 即潛力等于或大于中位數、但業績在中位數以下的地市。
(4) 落后: 同時具有較低業績和較低潛力的地市, 即FDI 業績和潛力都在中位數以下的地市。
從兩個時期的指數看,各個象限幾乎沒有變化:廈門、福州兩地始終處于領先地位,泉州處于未發揮潛力狀態,漳州處于超潛力發揮,寧德、三明、龍巖則處于落后地市。而莆田兩時期變化較大,從領先地市到未發揮潛力地市,說明其業績指數的下降對其影響較大。南平由落后地市發展到超潛力發揮,說明其業績指數對FDI 的貢獻大幅提升。
五、政策建議
1.明確自身優勢、劣勢。各地市應認清自身的優、劣勢,并從細化指標中找到短板。廈門、福州要繼續保持強勢,但并不是沒有問題。如福州的GDP增長率、非公單位人員所占比例這兩指標仍需進一步改善,否則很可能影響將來的潛力指數。莆田、泉州,則需充分利用其優勢,發揮潛力以提高對外資的吸引。漳州、南平則需加強軟環境建設,否則易在短期內耗盡潛力。而處于落后陣營的三地市,則應全面提高迎頭趕上。
2.立足本地,發展特色。每個地市情況各不相同,不可能發展一樣的內容。因此,應立足本地特色,有針對性的吸引外資。如福州作為全省政治、文化中心,利于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以廈門為龍頭的閩南地區與臺灣有一衣帶水的聯系,利于發展針對臺灣的產業鏈。閩西、北地區的自然資源豐富、環境優美,利于發展生態旅游業等。閩東地區則有悠久的船舶、電機產業歷史,適宜發展船舶、電機產業。
總之,各地市之間既有相互競爭也有相互合作。相互間的輻射帶動能整體提高全省吸引外資的綜合水平,切不可惡性競爭,影響自身和全省的大局利益。
參考文獻:
[1]杜思霖,周升起.山東省17地市利用FDI的業績與潛力比較研究[J].國際貿易問題,2007,(5).
[2]吳立廣,揭昊.廣東省21 地市利用外資業績與潛力比較研究[J].南方經濟,2005,(3).
[3]葛順奇,鄭小潔.北京上海利用外資業績與潛力比較研究[J].國際經濟合作,2003,(7).
[4]葛順奇.中國31個省市利用外資業績與潛力比較[J].世界經濟,2003,(1).
(責任編輯:吳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