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管理的普遍性和重要性使人們一直努力探尋著管理的內涵。系統論視覺的管理定義從系統思想出發,深刻地提示了管理的內涵,拓展了管理的外延,對我們加深對管理的認識和提高管理實踐的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管理;定義;系統論視覺
中圖分類號:F069.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8)07-0173-02
一、各種管理定義的評析
管理,顧名思義,有“管人”、“理事”的意思。近一百多年來,管理學者們對管理的定義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從不同的角度和領域,提出了大量關于管理的定義。
泰勒認為,管理是一門怎樣建立目標,然后用最好的方法經過他人的努力來達到目標的藝術。
法約爾指出,管理就是計劃,組織,控制,指揮,協調。這個定義只強調了管理的作業過程和主要職能,缺陷是顯而易見的,而且還忽視了管理的一個重要職能——創新。
西蒙認為,管理就是決策。這個定義從管理的核心環節出發,著重說明了決策在管理中的重要性和普遍性。盡管在當代社會中,決策在整個管理中的確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簡單地用決策來說明管理仍然有失偏頗。
孔茨和韋里克認為(1998),管理就是設計并保持一種良好環境,使人在群體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標的過程[1]。這個定義應該理解為領導的含義,它強調領導的職責是創造良好的人文環境和物質環境,使下屬和員工能在比較寬松的環境中愉快和高效地工作,從而順利地完成管理目標。
楊文仕認為(1994),管理是指一定組織中的管理者通過實施計劃、組織、人員配備、指導與領導、控制等職能來協調他人的活動,使別人同自己一起實現既定目標的活動過程[2]。這個定義比較全面地包括了管理的內涵,但缺乏對管理環境的足夠重視。
張康之和李傳軍認為(2005),管理是指一定的人或組織依據所擁有的權力,通過實施計劃、組織、人員配備、指導與領導、控制等職能對人力、物力、財力及其他資源進行協調或處理,以實現既定目標的活動過程[3]。這個定義與上一個定義基本相似。
戴淑芬認為(2000),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環境下,對組織所擁有的資源進行有效的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以便達到既定的組織目標的過程[4]。這個定義的優點在于強調了管理環境的重要性和管理對環境的適應性,缺點是缺乏對管理主體的重視。
周三多認為(1999),管理是社會組織中,為了實現預期的目標,以人為中心進行的協調活動[5]。這個定義主要強調了組織管理中目標和人的因素的重要性,并認為管理的本質是協調。
以上各種管理定義從不同角度闡述了管理的內涵,但從系統論的視覺看,這些管理定義還不夠完善。下面,我們嘗試從系統論的視覺探索管理的定義。
二、系統論視覺的管理定義分析
1.系統論的思想觀點
系統論認為,系統是由若干相互聯系并與其環境發生關系的要素結合而成的、具有特定結構和功能的有機整體。系統的這個定義包括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含義:系統是由若干要素組成的有生命力的整體,系統的要素之間存在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系統總是生存在一定的環境之中的,系統與環境之間存在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環境制約著系統的生存和發展,而系統又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環境的特性,系統的要素與要素之間的聯系使系統總是呈現出一定的結構,系統的結構形式決定了系統的功能性,而系統的功能則體現著系統的目的性[6]。
2.系統論視覺的管理定義
從系統論的視覺出發,以組織管理為例,我們可以給出如下的管理定義:所謂管理就是指在一定的環境中,有關人員通過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等手段對組織所擁有的人、財、物、信息等資源進行配置和協調,以達到組織目標的過程和活動。
這個定義說明了系統論視覺的管理有五個要素,即管理環境、管理目標、管理主體、管理客體和管理手段。管理定義的系統圖示見下圖。

對于上述系統論視覺的管理定義,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分析闡述。
第一,任何管理活動都是在一定的環境中進行的。管理環境既是管理活動的生存土壤,又是其約束條件。重視管理環境研究既可以給組織發展帶來良好的機遇,又可以避開致命的威脅;而忽視管理環境則可能給組織發展帶來障礙,甚至是災難性后果。在眾多的管理學派中,權變學派的理論觀點之所以能夠得到廣泛的支持和認同,就是因為它十分強調管理環境對管理活動的重要性。
第二,任何管理都是有目標的,管理活動是為實現特定管理目標服務的,建立結構合理、切實可行而行之有效的目標體系是管理的重要職責和活動。管理的任務就是通過最佳的協作方式和最優的組織結構,以最少的付出實現組織既定的目標,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當今管理理論界和實踐界都十分重視的目標管理,就是把管理的目標作為所有管理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點。
第三,任何管理活動都有管理主體,所謂管理主體即管理者,也就是上述定義中的“有關人員”,因為在給管理下定義,所以沒有使用“管理者”一詞,而用了“有關人員”是管理活動的施動者。管理界有句名言 “成也管理,敗也管理”。這說明管理者管理的好壞往往直接關系著組織和事業的興衰成敗,而決定管理者管理好壞的是管理者自身的能力和素質。所以,美國著名管理學家德魯克說,“如果一個企業運轉不動了,我們當然是去找一個新的總經理,而不是另雇一批工人”。[LL]
第四,任何管理活動離不開管理資源的支持,管理資源,即管理客體。管理活動的開展需要各種資源,人力、物力、財力、信息和時間是任何現代管理活動都必不可少的五大資源。但是,問題在于一般說來,這些資源都是有限的。因此,資源的稀缺性決定了管理活動對資源配置的重要性。說到底,管理活動的目的就是要盡可能以更少的資源投入去獲得更大的產出回報,或者說使各種資源能夠得到充分利用,從而更好地完成管理的目標。
第五,管理主體對管理客體的作用就是管理手段,這里的“管理手段”是管理方式方法、管理機制制度和管理職能等的總稱。從總體上講,任何管理需要一定的手段來實施。管理手段是管理活動的具體表現形式,也是管理主體對管理客體的一種作用形式。管理活動最終要落實到行政、法律、經濟和教育等一系列的管理方法和計劃、組織、領導、控制、創新等一系列的管理職能上。無論對什么類型的組織而言,盈利性組織(如企業)也好,非營利性組織(如政府機關、學校、醫院等)也罷,管理職能都是管理主體開展管理工作的手段和方法,都是每個管理者要做的具體事情。
第六,管理既是一個過程又是一種活動。從時間的維度看,任何管理都表現為由一定的管理作業環節前后銜接而成的有機過程體系。從空間的維度看,任何管理也是由一系列的管理活動組成的有機整體。
三、系統論視覺管理定義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與前述各種管理定義相比,系統論視覺的管理定義從系統思想出發,深刻揭示了管理的內涵,拓展了管理的外延,對我們加深對管理的認識和提高管理實踐的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該定義可以引發我們對管理內涵的系統思考,從而使我們更加深刻而全面的認識管理的本質。組成管理的各個要素都可以視作子系統,它們又可以繼續劃分為若干模塊。其次,該定義使我們在管理實踐活動中更加注意管理各要素之間的聯系,從而加強協調活動,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益。管理系統中的各個要素之間是有相互作用和聯系的。管理要達到“1+1>2”的系統整體涌現性,就必須協調和優化管理主體、管理客體、管理手段和管理目標之間的關系。最后,該定義強調了環境對于管理系統的重要性,從而使我們更加重視管理環境對管理活動的影響,增強管理活動的適應性。
參考文獻:
[1]哈羅德#8226;孔茨,海因茨#8226;韋里克.管理學[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2.
[2]楊文士,張雁.管理學原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4.
[3]張康之,齊明山.一般管理學原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2.
[4]戴淑芬.管理學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3.
[5]周三多,等.管理學——原理與方法[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9:10-11.
[6]李寶山.管理系統工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9-14.
(責任編輯:王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