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國在二戰后建構了自己衰落、漸變、動搖和務實的國際形象。在世界霸權和平的轉移中,在平緩而不是大起大落的變化中,英國沒有落伍,它仍然在前進。當我們以國際形象的視角回顧英國從二戰結束到現在這段歷史的時候,我們更多關注的是它的衰落、漸變、動搖和務實。它在這個過程中塑造的國際形象,為國際社會提供了有益的啟示。英國的實例告訴我們,作為國際形象基礎的國家實力的各個組成部分中,人口、國土和資源等自然因素是基礎的基礎。
關鍵詞:英國;國際形象;啟示
中圖分類號:D81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8)07-0194-02
二戰后英國在相對衰落中失去了領先世界潮流的能力,在世界霸權和平的轉移中,在平緩而不是大起大落的變化中,英國沒有落伍,它仍然在前進。當我們以國際形象的視角回顧英國從二戰結束到現在這段歷史的時候,我們更多關注的是它的衰落、漸變、動搖和務實。它在這個過程中塑造的國際形象,為國際社會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一、塑造國際形象必須以國家實力為根本基礎
沒有一定實力的國際行為主體,就不具備進行國際形象塑造的物質條件,國家實力限定了國際形象塑造的方向和潛在空間。上述命題如此顯而易見,然而如果把它同英國的實際結合起來,就會產生悲劇的味道,啟發我們進一步地思考。有學者認為:“在20世紀,進步是英國歷史的主流,它發展的大方向是應該加以肯定的。”[1]然而,從國際政治的角度看,進步并不是20世紀特別是二戰后英國國際形象的最主要的特征,它最主要的特征是“衰落”,這最終還是由英國的國家實力決定的。人們在探求英國“衰落”的原因時,“往往首先考慮英國本身太小的事實”[1],支撐這個事實的兩個指標——人口和國土正是國家實力最基本的變量。也就是說,英國的實例告訴我們,作為國際形象基礎的國家實力的各個組成部分中,人口、國土和資源等自然因素是基礎的基礎。
在充滿自由競爭的國際政治體系中,政治影響力在國際行為主體間的分配是不均衡的,對這種影響力的追求勢必受到政治資源、國際關系模式、國際社會交往、文化等因素的制約,而它的作用則是預測、探尋未來的行為[2]。如果我們要依據上面的判斷“預測、探尋未來的行為”的話,那么它的潛臺詞或者說它的進一步的推論就是,在全球化條件下,塑造世界強國形象的機會將更多的傾向于人口和國土大國。
二、塑造國際形象必須以國際戰略和形象定位為基本出發點
國際戰略是主權國家在較長時期內參與國際競爭的總體方略,其主要表現形態是主權國家的對外戰略[3]。二戰后,文化作為一種軟權力開始被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并通過形象定位,為被稱為“軟權力的新語言”的國際形象提出長期性、全局性的謀劃。所謂形象定位,就是以國家利益為核心、以國家實力為基礎、以國際戰略為基本出發點,在現有的國際政治格局下,謀劃并確定主權國家在國際社會中的形象特色或個性。國際形象的定位,是國際形象塑造的基本出發點。國家塑造國際形象的一切努力無不以國際形象的定位為準繩,圍繞定位來展開,在對國家實力和國際政治環境分析的基礎之上,結合國家具體實際,針對國際形象評價客體的評價預期,強有力地塑造本國與眾不同的形象,從而使國家在國際社會中確立具有鮮明個性特征的形象地位[4]。
正確的形象戰略和形象定位指導塑造積極的國際形象,錯誤的形象戰略和形象定位則會極大地損傷國際形象。英國從世界最強國的頂峰跌落下來,成為歐洲諸國中的一個普通成員,在這個反差巨大的過程中,英國不止一次地取得過由正確的形象定位導致的成功,也有過錯誤的形象定位帶來的失敗。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戰略問題研究中心張文木教授曾經總結了一個規律,即:大國崛起于地區性守成,而消釋于世界性擴張[5]。英國的“歐洲國家”的定位具有地區守成的性質,與自己的國家實力、國際環境和國際戰略相適應,所以增強了它對歐洲的影響;而它的“帝國情結”使它的形象戰略和形象定位屢屢出錯,在世界人民心中留下不光彩的記憶[1]。
三、塑造國際形象必須以努力縮小“我形象”與“他形象”的差距為基本策略
國際形象的形成過程是塑造中的“我形象”與構建中的“他形象”彼此接近的過程。在國際關系中真正能夠影響別國的是“他形象”,而主權國家能夠控制的卻是“我形象”。 在某種意義上,構建、塑造國際形象的任務,就是努力實現“我形象”到“他形象”的轉變。“在對外事務中,英國基本上采取了務實、不抗拒歷史潮流的立場,正因為如此,當世界上其他‘帝國’在20世紀都逐一瓦解時,英帝國卻從‘帝國’轉成‘聯邦’。”[1]歷史學家這里所說的歷史轉變,從構建、塑造國際形象角度來看,就是 “我形象”到“他形象”的轉變。
四、塑造國際形象必須以宣傳和溝通為主要手段
“事實上,言說即行動;言談無疑是我們把世界構建成現在樣子的最重要的方式。”[6]英國的實踐表明,強大的宣傳力量、傳媒實力和有效的溝通能力是構建、塑造國際形象的必要保障。按照拉斯韋爾給出的定義,“宣傳就是運用象征符號來控制人們的群體態度。”[7]在國際形象的構建、塑造中,傳媒力量將多種多樣的現實符號化、概念化,通過對政治數據的安排、比喻式的描述、概念式定性等技巧把各個政治事件聯系起來,或者賦予某些事物和事件以政治含義[8],造國家鮮明的立場和態度;同時通過政治修辭化,利用語言形象的方式,將政治信息的內容及思想感情固定化、模式化,丑化敵對方,美化自己。
除此以外,溝通的作用不容忽視,國際溝通通常是在三個層面上進行:最直接的層面便是日常溝通,包括解釋內政外交政策的背景情況、危機處理和反攻擊所需要的準備活動等;第二個與外界溝通交流的層面是戰略溝通;第三層面可以通過交流、培訓、研討會、會議等渠道來與關鍵的國家和組織發展多年持久的關系。這三個層面都在塑造有吸引力的國際形象上發揮著作用,增強了獲得預期結果的前景[9]。從英國的實際情況可以看出,英國具有很強的傳媒實力,它在宣傳和溝通方面不但是經驗豐富的,而且是卓有成效的。
五、結語
總而言之,作為歷史上曾經的霸權國,作為英聯邦的核心國,作為美國最重要最親密的戰略伙伴,作為歐盟主要的成員國,無論過去還是現在,英國都是國際關系體系中不容忽視的重要國家,他通過工業革命史、資產階級政治革命史、世界霸權輪回史、殖民體系崩潰史、二戰和冷戰史沉淀的豐富多彩的國際形象本身就是國際形象理論體系的重要內容。英國在變幻的世界風云中塑造自己國際形象的努力、這種努力的效果和影響,為各國在塑造自己的國際形象方面提供了積極而有益的借鑒。
參考文獻:
[1]錢乘旦,等.日落斜陽,20世紀英國[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498.
[2]王學東.國家聲譽與國際制度[J].現代國際關系,2003,(7).
[3]李景治,羅天虹,等.國際戰略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5.
[4]王文清.準確建立企業形象定位[J].商業研究,1998,(10).
[5]國際戰略網,2008-3-11.
[6][美]尼古拉斯#8226;奧魯夫,等.構建中的國際關系[M].肖鋒,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68.
[7]李正國.國家形象建構[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161.
[8]許靜.淺論政治傳播中的符號化過程[J].國際政治研究,2004,(1).
[9][美]約瑟夫#8226;奈.軟力量——世界政壇成功之道[M].吳曉輝,錢程,譯.北京:東方出版社,2005:118.
[HJ1.2mm]Think of Great Britain International Image after World WarⅡ
SUN Yi-zhou, DENG Shu-hua
(Politics and Public Management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 610054,China)
Abstract:After World WarⅡ, the Great Britain has constructed its declining、gradual changing、wavering and pragmatic international image. In the peaceful transition of world hegemony and the gentle but not big up and down changes, Great Britain didn’t drop behind, but still going forward. When looking back the history of Great Britain from the end of World War II on the viewpoint of international image, we concern more about its declining、gradual changing、wavering and pragmatic. The international image construced during this process give a great enlightenment to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The example of Great Britain show that in every component of national power as the base of international image, natural factors such as population, territory and resources are the foundation of this base.
Key words:Great Britain; International Image; Enlightenment
(責任編輯:王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