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高校采用德智體量化綜合測評的方式考評會計人,這種制度盡管比較直接,透明性和公平性也較高,但也不能忽視其反面導向作用——唯“分”是圖。再加上現行考試制度主要考查會計人知識量的多少。因此,從總體上講,這種教育評價制度與綜合能力的培養是不相適應的,必須改革到以考核會計人職業能力為主的人本教育軌道上來。人本教育能力考核可以事先公開考核題目和內容,以實驗方式考核會計人的創造能力。能力考核的評價指標要盡可能反映會計人的理論知識掌握情況、實際操作技能、創新能力、業務素質及其他綜合能力。
關鍵詞:會計教育的新方向;新模式;會計人本教育
中圖分類號:F235.9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8)07-0208-02
一、 新會計環境下高校會計人本教育的方向與模式
會計是環境的產物,處于一個動態的、與時俱進的發展過程之中。環境不同,會計原則、會計慣例也會存在差異。新世紀的會計人面臨著從業必備技能復雜化的巨大挑戰,他們必須具有全新的知識結構,從原來的核算型被動管理人員向管理型的主動管理人員方向發展。
簡單的說,高校會計人本教育的目標是為了培養適應社會、具有創新精神的社會應用型會計人才。為實現此目標,筆者認為高校會計教育,一要更新教育觀念,建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專業結構;二要及時修訂專業人才培養計劃,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三要拓寬培養途徑,重視第二課堂的開發;四要加強校內外專業實踐,增強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據此可歸類為以下三方面:
1.專業判斷能力培養:作為會計人本教育,應致力于培養會計人的職業判斷能力,使會計人能根據實際情況觸類旁通、舉一反三、靈活運用,從而適應日益變化的現實社會。專業判斷能力要求會計人面對不確定的、復雜的或新出現的情況,能夠以所掌握的知識、本領作出判斷,應付多變的經濟和社會環境。在課程設置上,應注重專業核心課程,開設專業選修課程及相關專業選修課程,使會計人熟知以下知識:財務會計、金融學 、管理會計、稅務學、商法、審計鑒證服務、職業道德、信息系統、國際貿易、電子商務知識等。
2.實際操作能力培養:會計專業是一種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因而對會計人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這也是專業能力中至關重要的一項。企業是培養實用型人才的實體,學校應加強與企業的聯系,建立固定的實踐基地,組織學生參觀、了解,進行頂崗實習等。會計的實際操作能力應包括在手工和計算機環境下處理會計信息的能力。應注重以下幾方面技能的培養:計算機操作、外語水平、人際關系、決策能力、分析能力、寫作水平、團隊合作、領導才能、語言交流能力等。
3.誠實守信品質:現在高校會計專業的會計人是未來會計事業的建設者,他們應該德才兼備。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工作作風對財會人員來說非常重要。因此,會計人本教育在向會計人傳授會計專業知識、訓練專業技能的同時,必須注意培養會計人的職業道德責任,陶冶會計人的職業情操。做到誠實守信,保證會計信息質量,嚴格遵守職業道德。開設法律法規及會計職業道德課程等。
二、高校會計人本教育培養規劃的建議
教育只有同經濟、科技、社會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才能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1.拓展會計人本教育目標,實現從專業教育向綜合教育轉變
會計人本教育的培養目標應多元化,不僅應強調專業能力的培養,也要重視品質能力的培養,貫徹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在教學內容改革中,淘汰過時教材、開設新課程、優化雙語課程、加強計算機輔助教學系統的開發和網絡教學平臺建設等。面對日新月異的知識經濟社會,應拓展會計人本教育的培養目標,從專業技術教育向綜合教育轉變。
2.調整會計教育的學科體系,教育的重心轉向能力和素質的培養
目前,從高校會計專業整個課程體系看,專業課比重過大、基礎不扎實、知識結構不合理、知識面不寬等現象還比較突出。因此,需要根據培養綜合性能力的會計人才的要求,調整課程體系,切實改變目前的重理論輕能力、重專業輕基礎的現象,使教育的重心轉向能力和素質的培養 。具體包括:一要加強公共基礎教學,包括數學、外語、語文、計算機科學等;二是要拓寬專業相關和相關專業教學內容,包括稅收、經濟法規、貿易、投資、統計、市場營銷等;三是要加強信息技術類課程的學習,內容應覆蓋與會計專業工作及日常生活有關的高新技術內容;四是要重視人文科學、自然科學方面基本素質的培養。
3.更新會計教育教學方式,培養會計人的創造性思維和綜合分析能力
在高校會計教學中要充分調動會計人對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會計人的創造性思維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要體現“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的原則。引導學生入門,強調重點內容和基本概念,摒棄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采用提問、案例分析、小組討論、辯論、合作解決問題、演講等手段鼓勵學生參與到課程中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成為課堂活動的積極參與者。為提高教學效果,努力更新教學手段,實現個別化教學,如在教學過程中穿插運用投影、幻燈、錄像、碟片及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等。
4.注重實踐性教學環節,建立會計立體式實戰演練室
為了調動會計人在學習會計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應減少課堂講授時間,主要講授重點、難點、熱點以及獲取知識和信息的方法與手段。課堂講授與課堂討論、案例分析、模擬操作和社會實踐的時間分配大體為1∶1。應該建立立體式實戰演練室,進行仿真模擬實習操作,并分別與該學科理論授課時間穿插進行。同時,學校應安排社會實踐活動,使會計專業的會計人能在實習財務環境中,去接觸、感受和從事會計工作,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5.改革高校會計教育的評價制度,建立以考核會計人職業能力為主的人本教育評價體系
目前,我國高校采用德智體量化綜合測評的方式考評會計人,這種制度盡管比較直接,透明性和公平性也較高,但也不能忽視其反面導向作用——唯“分”是圖。再加上現行考試制度主要考查會計人知識量的多少。因此,從總體上講,這種教育評價制度與綜合能力的培養是不相適應的,必須改革到以考核會計人職業能力為主的人本教育軌道上來。人本教育能力考核可以事先公開考核題目和內容,以實驗方式考核會計人的創造能力。能力考核的評價指標要盡可能反映會計人的理論知識掌握情況、實際操作技能、創新能力、業務素質及其他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 姚金武.談新會計準則在會計理念上的變化[J].財會月刊,2007,(1).
[2] 李志斌.會計倫理教育:困境、目標及實現路徑[J].財會月刊,2007,(12).
[3] 于玉林.用科學發展觀指導會計發展[J].現代會計,2005,(1).
(責任編輯:陳 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