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重要的是我們看美國,現在說它危機四伏,甚至到了崩潰。在這類分析中,有沒有必要防止一些情緒化、有沒有必要防止一些非理性的狀態。
眾所周知,美國因次貸而危機。據說不僅是次貸危機,還有信用卡危機也出現了,高達9500億美元,在未償還信用卡貸款中,美國人人均有6張信用卡,每個家庭人均負債超過12萬美元。
不僅是信用卡危機,據說整個金融危機也出現了,不僅是美國的,而且蔓延到全球。
這種經濟現象我們應該關注,而且應該高度重視,在一個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國與國之間的經濟依存度越來越密切。我們應當抵制對我們國家產生的不利影響。重要的在于對一種經濟現象的判斷是非常困難的,特別是這個經濟現象本身包含的是非功過,在把握上是非常困難的。
每一個人都可以從自身的感覺來做出判斷,這種判斷如果準確的話,可能會有助于經濟運行。如果不準確,可能會導致比這個錯誤更大的錯誤。所以我非常相信在30年前,還是“文革”期間,學習列寧的著作,他有一句話:“同樣是從現象出發,我們可以遵循主觀主義的道路,走向唯物主義,也可以遵循客觀主義的道路,走向唯物主義。”現在我們很多的新聞傳媒,包括報紙雜志的分析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是準確、客觀、辯證的,但是不是也有另外一些問題?我覺得應該有一個非常準確的把握。

特別重要的是我們看美國,現在說它危機四伏,甚至到了崩潰。在這類分析中,有沒有必要防止一些情緒化、有沒有必要防止一些非理性的狀態。
美國會不會因為次貸危機真的出現崩潰,美國在次貸危機以后,會不會失去它的經濟強國、經濟大國地位。如果不是,我們就應該非常審慎地對我們的判斷作出判斷,對我們已有的判斷要有一種清醒的判斷。我認為至少在我有限的學習范圍中,我聽到的有一些情緒是很不準確的。
有的人認為,美國都次貸危機、金融危機了,我們還搞什么金融創新呢?同樣是一種次貸危機,美國人的感受跟中國人的感受能一樣嗎?我問過最近來中國訪問的美國人,我說我們上上下下都在談論你們的次貸危機,你們自己是什么感覺。他說我們絕對沒有像你們中國人那么關注,為什么呢?美國人經歷的東西太多了。美國人要的事情絕對比你中國想的事情更多。
最重要的是,我認為,我們在防御次貸危機帶來的負面影響的同時,要注意,次級貸款這樣的金融方式為什么會出現在美國?難道僅僅是對高額利潤的追求嗎?或者說對于高額利潤的追求就是大逆不道嗎?
我們人類是不是應該以此為動力來發展我們自己光輝燦爛的事業呢?來豐富我們的活動呢?是應該承認它的創新內核、創新動機,還是完全看成是污水潑掉。我們中國還處在初級階段,在很大的程度上你要想一想為什么次貸這樣的創新工具中國人連夢都沒有夢見?
你的生產發展水平、經濟發展水平遠遠沒有到這個地步。放松的金融監管是一個問題,但是這絕不等于我們可以簡單地來否定在次貸與其他的金融工具中,代表著我們人類應該體現的創新精神。
這些問題我們想透了沒有?我覺得在這方面的聲音還是很微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