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從波特競爭力模型入手,分析我國移動通信行業競爭結構,可以看出我國移動行業結構正在逐步優化,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移動運營商數量少、產品差異化低。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主要是市場進入、退出機制不夠完善,創新能力不足。所以應通過健全市場進入、退出機制等來優化市場結構,從而促進整個市場能長期持續發展。
關鍵詞:波特競爭力模型 移動通信行業競爭結構
中圖分類號:F62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8)07-053-02
回顧我國移動電話發展的十多年歷程,我國移動通信市場的發展速度和規模令世人矚目,它的發展史是超常規、成倍數、跳躍式的發展史。2006年底全國移動的用戶總數突破4億戶,其收益也日益增長,其中中國移動通信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移動)單個企業的用戶數達2,5億左右。在過去整個移動通信市場是個壟斷市場結構,自政府扶持中國聯合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聯通)的發展以來,整個市場又形成了寡頭壟斷競爭結構。本文通過應用波特模型對我國移動市場中的五利,競爭力量進行分析,對它們在今后的發展中所應該采取的競爭策略,以及各種競爭力量之間競合關系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一、我國移動通信行業結構現狀
依據邁克爾·波特提出的分析產業競爭結構的模型,得出我國移動通信行業存在五種競爭力量,因此,可以構建出我國移動通信行業結構的分析框架。
1 現有競爭者的分析。目前,雖然中國有幾大電信運營商,但獲得許可經營移動通信服務業務的只有兩家運營商,就是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至今,整個市場中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成為兩家最主要的競爭者。
中國移動是當前移動通信市場的主導者,占有66%的用戶市場份額,與中國聯通相比,中國移動在用戶、業務、品牌上均具有較強的競爭力。但在傳輸、接入網絡上還存在一定的劣勢,這種劣勢將直接影響未來的業務開展和用戶捆綁等,削弱中國移動在寬帶接入等市場的競爭力。而中國聯通的優勢比如CDMA網絡升級速度較快,在3G競爭中的投入相對較少,這為中國聯通爭取競爭時間、搶先占領市場提供了機遇。
2 潛在進入者的威脅分析。(1)國外潛在進入者的威脅逐步加大。中國是個人口大國,移動通信行業擁有最大的客戶群。隨著中國逐步與世界接軌,我國移動通信行業也E對外開放,很多國外移動運營商都瞄準了中國市場。按照WTO協議,在移動話音和數據服務領域外資占股份比例最高只能達到49%而不能獨立運營。隨著3G技術的發展,外資將會通過其他途徑進入國內移動通信服務市場并參與市場競爭。(2)國內潛在進入者逐步滲透。我國移動通信行業是一個高額利潤的行業,國內的電信、網通運營商都希望并在極力爭取獲得移動通信服務行業的經營許可證。中國電信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電信)和中國網絡通信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網通)的優勢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隨著用戶需求的多元化,單純的移動業務已經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而電信和網通的“固定+寬帶+移動”的捆綁銷售吸引了很多的客戶。二是經過多年的發展,電信和網通的競爭優勢逐步提高。三是電信和網通在營銷人才上具有較強的優勢。這些都能增強我國移動通信行業的競爭。從目前的市場格局來看,中國電信將有望成為最有成長潛力的移動通信運營商。并且隨著未來3G技術的發展,外資將進入國內移動通信服務市場并參與市場競爭,從而會形成競爭多元化模式。
3 替代品的威脅分析。對于我國移動通信行業來說其主要的替代品是小靈通。替代品威脅主要由替代經濟性,即相對價值/價格決定。移動通信產品的相對價格包括網絡投資、資費、終端價格三項,相對價值可以分解為業務種類和功能、性能、通信質量等多方面。小靈通相對移動具有輻射小、資費水平低、在網絡覆蓋范圍內,通話清晰等優點。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小靈通性價比較高,在以后一段時間內還將保持性價比的優勢。
4 客戶的議價能力分析。買方群體的侃價能力是一個產業潛在盈利能力的關鍵性力量之一。產業中存在許多不同類型的顧客,不同細分市場上顧客的侃價能力是不同的。我國移動通信行業的購買者是廣大的人民群眾,即中國移動通信的用戶。在話音業務上用戶的侃價能力會增強。主要是由于當用戶在選擇新技術的網絡時,購買新手機的成本是客戶轉網的主要障礙,而手機補貼則解決了這一障礙。另一方面用戶在換號碼時攜帶業務的開展,使得用戶的換號成本大大降低。這些有利于用戶提高侃價能力。
5 設備供應商的侃價能力分析。我國移動通信行業的供應者主要是設備制造商。在市場上競爭日益加劇,整個市場的利潤趨向于平均化,利潤并不是說僅僅為一個企業所擁有,它在供應商、運營商等之間相互分配,同時消費者的需求也趨于多元化,這些都造成了移動運營商成本上升、市場空間比較難以拓展,設備制造商的生產能力提高、技術更新換代加快等,這樣會使得移動在運營成本上大大提高。所有這些對我國移動通信的運營商的獲利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二、我國移動通信行業結構存在的問題分析
以上分析表明我國移動通信行業結構正在逐步優化,主要表現為客戶的議價能力逐步提高,國內和國外潛在進入者威脅和替代品威脅也逐步增強,這有利于培育良好的市場競爭環境,有利于加快移動通信市場服務的創新,為我國移動通信公司競爭力的提升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但同時也存在著移動運營商數量少、產品差異化程度低等問題。造成這些問題主要是由于移動通信市場進入和退出壁壘高、產品基本同質等。
1 移動運營商數量少。運營商數量是政策和市場綜合作用的產物,如果受到嚴格管制,數量就會少一些;如果競爭度高,數量就會多一些。確定發放的移動通信經營許可證的數量不僅僅要考慮技術方面的因素還要考慮到是否有利于競爭、規模經濟等多方面的影響。我國是個人口大國,移動通信市場具有巨大的用戶資源,然而在我國經營移動業務的運營商只有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從移動通信行業的競爭來看僅兩家的移動通信業務運營商是比較少的。
2 產品差異化程度低。產品差異化是指產業內相互競爭的企業所生產的產品之間替代的不完全性。產品差異化的存在,決定了在具有競爭關系的企業之間,其市場分割是不均等的,而且不論是同一價格,還是不同價格,差別市場的企業市場份額都不相同。在我國移動通信市場中,各運營商的產品、服務、技術、營銷、品牌等方面差異化程度都比較低,所以對它們來說競爭程度也有所增加。
三、優化我國移動通信行業結構的對策
1 健全市場進入、退出機制。在進入移動通信領域方面,如果存在多家運營商市場將得到充分競爭。從而促進各運營商提高市場意識和服務意識,大力推進業務創新、機制創新和管理創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所以政府應立即發放第三張或第四張移動運營牌照給中國電信或中國網通或外國移動運營商,通過引入新的移動運營商,形成實力相當的對稱競爭的市場格局。或者可以建立第三個專業的移動運營商。使之與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形成競爭,比如,將CDMA和從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分離出來的小靈通進行合并。主要經營移動業務。這樣不對稱的競爭格局將會被打破,提高企業的競爭水平。
在退出移動通信領域方面,移動運營商在經營業務上投入成本很大,退出市場時其沉沒成本很高。因此,政府應該建立一定的保障措施,降低運營商的沉沒成本,從而使市場形成有效競爭。
2 加快創新步伐,提高產品差異化程度。在競爭日益加劇的市場條件下,如果移動運營商所提供的產品沒有太大差異的話,消費者首先考慮的就是價格。運營商便會從降價上人手,這樣最終會造成他們之間的過度競爭,導致市場秩序混亂。所以政府應成立自主創新的專職監管部門,有利于推動移動運營商在產品上的創新。
(責編:呂 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