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從與違紀嫌疑人談話的八種基本方法與技巧。違紀嫌疑人慣用的對抗審查的伎倆,針對違紀嫌疑人慣用伎倆的應對辦法。與違紀嫌疑人談話應掌握的語言技巧。與違紀嫌疑人談話十忌等五個方面,深入探討查辦經濟案件中對違紀嫌疑人談話的方法與策略。
關鍵詞:經濟案件談話方法與策略
中圖分類號:DF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8)07-070-02
查辦違紀案件是紀檢監察的基本職能之一,當前紀檢監察辦案的基本手段是在初步掌握了違規違紀嫌疑人案件線索的基礎上,通過談話的方式進一步擴大戰果:從小案查出大案,從個案查出窩案。進而懲處腐敗分子,純潔黨的組織和干部隊伍。紀檢監察在辦案中沒有司法機關所特有的偵察、跟蹤、監聽、搜查等法律賦予的強制手段,所以,談話就成為紀檢監察干部克敵制勝的法寶。談話的效果如何,直接關系到案件的成敗。所以談話的技巧、方法和策略就成為廣大紀檢監察干部深入探討和研究的重要課題。結合本人的辦案體會,試述對違紀嫌疑人談話的方法與策略,具體歸納概括為以下五個方面:
一、與違紀嫌疑人談話的八種基本方法與技巧
一是畫像法。畫家畫像要有素材,掌握像素,我們給違紀者畫像也要占有基本素材,掌握畫像的要領,針對違紀嫌疑人違紀的手段與特點、違紀的范圍和結果給其畫像,指出違紀嫌疑人所犯錯誤的性質和問題所在,讓其心理防線受到重大打擊。失去心理平衡達到使其坐立不安的效果。通過談話給其以強烈的暗示,使他感到自己的問題已經暴露。組織上已經掌握了確鑿的證據。違紀嫌疑人對辦案人員的談話往往是認真分析,細心揣摩,我們要達到的效果是讓其越分析越感覺到辦案人員指出的問題是針針見血,活靈活現,使其抗拒的心理失去支撐,進而主動交待問題。例如:在經濟領域謀取私利的手段往往是以少報多、假買真報、收入不入賬、以次充好、收受賄賂、加大工程造價套取公款等,這是違紀者謀取不法利益慣用的手法。當辦案人員讓其說清楚,有沒有不該報的報了,不該要的要了,不該套的套了,不該分的分了的問題時,基本上就給違紀嫌疑人畫了一張比較逼真的肖像輪廓,使違紀嫌疑人心理受到重創,思想上發生動搖。此時,辦案人員再“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往往能收到較好的談話效果。如:在查處一起大案時,違紀者死頂硬抗了一個星期,拒不吐口。辦案人員結合掌握的基本情況,利用畫像法指出違紀嫌疑人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其本人既存在受賄又存在行賄問題,二是存在假票報銷的問題,三是存在收入不上賬的問題。違紀嫌疑人聽了以后當場表示三個方面的問題全部存在,說:“你們已經知道了,我也沒有再隱瞞的必要。”于是他在一天之內交待了大量問題,使辦案工作出現了柳暗花明的良好局面。
二是精神感染法。辦案中尤其是案子剛開始時,可能會有證據不足,有問題但一時沒有揭開的情況,談話人一定要信心十足,充分發揮政策攻心的作用,切不可輕描淡寫,閃爍其詞,語氣不堅定,表現出手里無證心里無底的樣子。這樣就等于給當事人“通風報信”,使一個本來有希望的案子辦不成。在實踐中我們多次在一無檢舉、二無證據的情況下,靠對問題的正確分析與判斷,靠運用談話的技巧多次成功地突破了一些大案要案。剛接觸時,違紀者往往有一種觀望、試探和揣摩的心理。如果我們態度不堅決,沒有一種證據在握的精神表現。案子會越辦越難甚至辦不下來。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辦成一個案子難,辦瞎一個案子易”的道理。要讓違紀嫌疑人從我們的語言表達中感覺到問題已經暴露,使它產生思想負擔與精神壓力,達到寢食難安的程度,為案子的突破打下基礎。
三是恩威并重法。所謂恩威并重法,就是在談話對象曉之以理的同時,再示之以“威”。對違紀嫌疑人要進行懲前毖后,治病救人和從重從輕處理的有關政策規定的教育,宣傳黨對犯錯誤人員的一貫方針,給其悔過自新的勇氣。對少數紀律觀念淡薄,滿不在乎,避重就輕,極力狡辯的違紀嫌疑人要充分展示黨政紀的威力和辦案人員剛正不阿的人格魅力,讓其認識到頑固對抗的嚴重后果。促其交待問題。有的違紀嫌疑人破罐子破摔,對談話人員提出的問題保持沉默,幻想能蒙混過關,談話人員要及時向其申明:對與案件有關的問題拒不回答沒有法律依據,黨章、準則、監察法及相關條例沒有這樣的規定,沉默是與組織對抗的行為,口供不是定案的唯一依據,只能說明本人放棄申辯的權利,必須對由此產生的后果負全部責任。談話中要把黨的政策的威力用足用活,既“打”又“拉”,“打”、“拉”結合,促使其從對抗心理、矛盾心理、僥幸心理中轉變過來。不少違紀嫌疑人都能為黨的政策的強大威力所感召,主動與辦案人員配合交待問題。
四是虛實結合法。查辦經濟案件往往是在掌握了初步線索的情況下,對違紀嫌疑人展開談話,辦案人員一時還沒有掌握大量的證據材料。在此情況下談話,雙方心里都沒有底兒。這就要求談話人要充分發揮執紀者特有的身份優勢和心理定位,在違紀嫌疑人面前要沉著、冷靜、胸有成竹,切忌表現的底氣不足,心里沒底,說些不痛不癢、模棱兩可和不著邊際的話,但也不能說大話和過頭的話,要把握談話的分寸,牢牢掌握談話的主動權。不能給違紀嫌疑人以把柄。嫌疑人的錯誤有多大他心里最明白,如果談話人說了過頭的話,會使案件的調查陷于停滯不前的地步。這里的虛與實是辯證的,“虛”不是說大話、過頭活;“實”也不是把掌握的違紀線索一股腦都倒出來,而是引而不發,讓其琢磨不透,實際是巧布陷阱,誘敵深入待機捕獲。談話人要沉著干練不露聲色,比如:談話中違紀嫌疑人開始交待問題,尤其是我們不掌握的重大問題,不要急于發問或作筆錄,要讓嫌疑人把話說完,然后讓他繼續考慮問題,待時機成熟時,再讓嫌疑人把問題寫出來。如果嫌疑人察言觀色發現他講的問題我們并不掌握,他就會封口不講。以逃避責任,使辦案工作陷于被動。
五是兵不厭詐法。在軍事發展史上,不少軍事家巧妙運用“詐”的手段與方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從而贏得了軍事上的主動權,甚至改變了整個戰爭的進程和結果。如果我們在辦案中能掌握火候,巧妙地利用此法也能收到理想的辦案效果。比較典型的是:上世紀90年代初我們對某單位的案件進行分析排查中發現該單位購買的原材料高于市場價60%~80%,而每年的采購量都在數百萬元以上,我們分析極有可能是該單位經辦人、負責人與不法廠商勾結,相互利用,從中謀取不正當的經濟利益。于是我們對該單位違紀嫌疑人使用了“兩規”措施,但違紀嫌疑人與辦案人員繞彎子,兜圈子,評功擺好,拒不交待問題。于是我們以洽談業務為由,把外省某廠廠長調來本地,安排雙方在一定的距離和場合見面,但雙方不能接觸,不能交談,而后分別找他們談話。起初,行賄方不但極力否認有行賄的事實,反而為受賄人歌功頌德。我們堅決否認他的說法,指出其講假話的嚴重后果,并且告訴他,受賄人早已交代,如果再說假話將承擔嚴重的法律責任。由于我們態度堅決,不給他留一點回旋余地,于是行賄人當天就交待了行賄的事實。由此牽扯出三起大案,并使受賄人受到了法律的追究。需要注意的是,運用此法一定要謹慎,判斷要準確,辦案中不能一味追求“詐”的效果,如果運用不好,反而弄巧成拙。使案子越辦越難。
六是感情投入法。違紀嫌疑人由于害怕追究責任或牽連他人,為了自保或保他,講義氣,要面子,往往采取不合作的態度,對組織的幫助教育置若罔聞。辦案人員如能以實際行動感召他,使其認識到組織幫助教育是在挽救他,是為他好,循循誘導,以情感人,往往會有好的效果。如,遇有違紀嫌疑人身體和胃口不適,我們要給予適當的照顧和治療,讓當事人感到紀檢監察干部可親可信,從而消除對立情緒,軟化當事人抗拒的心理,達到我們查清問題的目的。但這種關心和照顧是有界線的,決不是與狼共舞,沆瀣一氣,你我不分,混淆審查人與被審查人的位置與身份。
七是冷處理法。在辦案中我們有時會遇到這樣一種情況,我們雖然證據在握,但違紀嫌疑人出于自我保護的目的或者害怕牽連有利害關系的人,采取背著牛頭不認賬的抗拒辦法死不認賬。但他外強中干,心底空虛,我們應當及時指出違紀嫌疑人這樣做將面臨嚴重后果,在其保持巨大思想心理壓力的同時。有意冷淡他,不理他,巧妙地運用冷處理法也會收到較好的效果。一次一個地方單位的經理給我油田有關人員回扣的問題暴露以后,我們通過司法機關的協助依法傳喚其至油田,但他拒不如實出證。我們在指出問題的性質和后果后,對他不予理睬,利用“冷處理法”迫使他主動找我們說清楚問題。后來與我們配合得十分默契。實踐證明“冷處理法”只要運用得體也會收到理想的效果。
八是分化瓦解法。近幾年我們在查辦經濟案件中,串案、窩案的比例不斷上升。此類案件因其具有團伙性,往往是案值高,影響大,也是我們查辦的重點。串案、窩案的違紀嫌疑人為了獲得非法的經濟利益,相互勾結,互相利用。形成了一個利益共同體,看似密不透風,鐵板一塊,此時做好分化瓦解工作,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我們應對違紀嫌疑人所起的作用進行認真地分析,然后利用分化瓦解的辦法各個擊破。共同違紀的策劃者、組織者、骨干分子和一般從犯在違紀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各不相同,他們之間既有相互勾結的一面,也有爾虞我詐的一面,我們要善于利用矛盾,制造矛盾,分化瓦解違紀嫌疑人。對一般從犯我們要幫助他們分析其在違紀中的作用以及被人利用的情況,利用案件檢查條例及相關政策為其指明出路,教育他及早醒悟,解脫自己,只要我們利用矛盾打開缺口,看似密不透風鐵板一塊的串案、窩案,頃刻之間就會陷入分崩離析、四分五裂之中,從而為我們速查速結擴大戰果創造條件。
關于談話的技巧與方法還有很多。諸如:暗示法,旁敲側擊法等等,就不一一列舉了,辦案談話沒有固定的模式,情況瞬息萬變,與甲談話成功的方式不一定就適合乙,案子各有特點,人各有不同,可以說一把鑰匙開一把鎖,關鍵是我們如何掌握和靈活運用談話的技巧與方法,遇到問題又如何應對,采取什么策略?注意什么問題?就此談一點不成熟的看法。
紀委監察人員在與違紀嫌疑人談話過程中雖然沒有刀光劍影,但卻是一場沒有硝煙而又短兵相接的激烈較量,談話的過程就是雙方斗智、斗勇、斗謀的過程。所以我們就不能不研究、總結、歸納違紀嫌疑人反審查的慣用伎倆,制定應對策略,提出注意事項,具體闡述如下。
二、違紀嫌疑人慣用的對抗審查的伎倆
我們紀檢監察部門管理的對象是黨員干部,這些人一般知名度較高,有一定的社會地位,人際關系較廣。多數人往往有著一段光榮的歷史,一旦接受審查。為了保全面子顧忌名聲和保住已有的社會地位,通常會盲目的對抗審查,對抗審查的方法表現有多種,但主要表現形式有以下幾種:
1 論功擺好,標榜或抬高自己,甚至吹噓社會關系如何如何,公開鳴冤叫屈。其目的是達到干擾審查人員的心理活動和思維方式,動搖審查人員的決心和意志,從而逃避打擊。
2 沉默不語,愛理不理,擺出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架勢,實為軟頂硬抗。
3 自信做得天衣無縫,無懈可擊,或者一時還不知道哪個環節出了問題不敢說,不能說,采取等待觀望的態度。
4 被審查后心理矛盾,做賊心虛,害怕組織掌握真憑實據,害怕知情人交待,有畏懼心理,但又不敢冒然交待,不交待又怕組織從重從嚴處理,所以心理矛盾重重。
5 交待中真真假假以試探審查人員的態度與反應,決定是否交待。
6 交待問題過程中采取說明不說暗,說小不說大,說近不說遠的手法,以達到蒙混過關的目的。
7 胡攪蠻纏,態度蠻橫,激怒審查人員,以便形成僵局使審查無法進行,借以解脫自己。
8 聲稱無錯誤,向審查人員索要證據。
9 投石問路,佯裝糊涂,向審查人員提問進行試探和觀察,以決定是否交待。
10 提出見面、通信、通電話等要求,趁機做手腳。
11 以時間長記不清等進行敷衍搪塞。
三、針對違紀嫌疑人慣用伎倆的應對辦法
1 對違紀人員進行必要的唯物主義教育,深入淺出的說明客觀決定意識的道理,不交待問題不等于沒有問題,客觀存在的問題是抹不掉的,只有勇于承認,正確對待,才是可取的態度。
2 政策攻心。黨政紀法規教育是我們致勝的法寶,對違紀人員有針對性的開展黨政紀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要讓違紀嫌疑人明白主動承認錯誤是遞減關系,可以從輕、減輕,甚至可以免除處理,這是有條例規定的,如果不主動承認錯誤則是遞加關系,可以從重、加重處理,說明得失,促使其交待問題。
3 談話要入情入理,切中要害,設身處地的為他著想,使他產生悔恨心理,從而交待問題。有的審查對象曾對審查人員說:“我聽你們談話愿意聽又怕聽,愿聽是因為你們講的入情入理事事處處為我著想,所以我愿意聽;怕聽是因為聽了你們的談話就想交待問題。”他說明了我們談話的作用。
4 談話要因人施治,但總的要求是少打多拉,少訓多勸,問題嚴重的也可以先置之死地而后生,指出其問題的嚴重性,奉勸其回頭是岸。
5 利用其求寬求輕心理,“兩利相交側其重,兩害相交側其輕”是人的共同心理,指出應該怎么做,否則結果如何,打擊其心理防線。
6 利用矛盾、制造矛盾為我所用,達到各個擊破的目的。團伙案件其成員有一致的一面,也有爾虞我詐的一面。怕別人把責任都推到自己身上的一面,這些都是我們取得突破的有利條件。
四、與違紀嫌疑人談話應掌握的語言技巧
1 不說過頭話、滿話、絕話,不指供。
2 在具體問題上可以用隱喻的手法,即:捅而不破,揭而不露,引而不發,說毛不提皮,說事不說人。點到為止,這叫“敲山震虎”,促使其交待問題。
3 沉著穩重,不露虛實,喜怒不形于色,讓被審查人員無法揣摩判斷,不掌握底細。
4 盡量避免與被審查人員形成僵局,影響審查進度。但又要與其保持適當的心理與感情距離。
五、與違紀嫌疑人談話十忌
一忌不了解對方倉促上陣;二忌談話不看對象千篇一律;三忌亂拋證據;四忌聞錯則喜;五忌出言不遜,要“寒氣逼人”,不能“盛氣凌人”;六忌態度生、冷、硬,但氣氛要嚴肅莊重;七忌亂許愿;八忌談話不著邊際;九忌指供;十忌說過頭活。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