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論述了2007年10月1日生效的《物權法》對油田企業的影響。以及油田企業貫徹實施《物權法》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物權法 油田 影響
中圖分類號:DF9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8)07-075-02
2007年3月16日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以96,88%的贊成票(在2889票里,2799張贊成票,52張反對票,38張棄權票)通過了《物權法》。該法經過了反反復復立法研究。廣泛地征求了社會各界的意見,進行了八次審議,創下了新中國立法史上單部法律審議次數之最。本法已于2007年10月1日起實施。
《物權法》從本質上說,它是一部調整物的歸屬和利用而產生的法律關系的民事法律,是民事法律體系中對所有權及其它相關權利進行保護的法律基礎。物權法維護國家基本經濟制度,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明確物的歸屬,發揮物的效用。《物權法》與油田企業有著千絲萬縷聯系。因此,認真研究并用好《物權法》,對油田企業加強管理,促進健康發展具有深遠意義。筆者結合多年油田企業工作實際,談點粗淺看法。
一、《物權法》對油田企業的影響
1 《物權法》確認和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確認國家、集體以及個人所有權,對各類財產權實行平等保護,為油田企業的原油、天然氣的保護提供民事法律依據。
《物權法》第四條規定:“國家、集體、私人的物權和其他權利人的物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
油田企業每年被盜及因被盜而泄露原油1萬多噸,直接經濟損失3000多萬元。以往這類案件,對抓獲的盜油分子,僅依照刑法進行處理。物權法實施后,油田企業還可以按照物權法第37條“侵害物權,造成權利人損害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損害賠償,也可以請求承擔其他民事責任”的規定要求盜油分子賠償損失,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
2 物權法實施后應及時對屬于油田企業的因歷史原因所修建的道路和橋梁等資產進行登記。《物權法》第九條規定:“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依法登記,發生效力;未經登記。不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依法屬于國家所有的自然資源,所有權可以不登記。”
根據該條規定,屬于油田企業所有并管理的公路、橋梁,應該到登記機構進行登記,以便于管理、保護。
3 物權法實施后。加重了油田企業在支付征地補償費的負擔。《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征收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征收其他土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參照征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標準規定。”
《物權法》第四十二條規定:“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規定的權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體所有的土地和單位、個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動產。征收集體所有的土地,應當依法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等費用,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保障被征地農民的生活,維護被征地農民的合法權益。”
《物權法》第四十三條規定:“國家對耕地實行特殊保護,嚴格限制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控制建設用地總量。不得違反法律規定的權限和程序征收集體所有的土地。”
由上可見。物權法規定了更為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在原有土地管理法關于征地補償的基礎上增加了“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保障被征地農民的生活,維護被征地農民的合法權益”相關內容。也就是說。增加了油田企業在由于鉆探新井、地面建設施工而需要征用土地時的征地費用。
現在油田企業在鉆探新井時是按照《土地管理法》第五十七條規定開展的,即:“建設項目施工和地質勘查需要臨時使用國有土地或者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土地使用者應當根據土地權屬,與有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或者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村民委員會簽訂臨時使用土地合同,并按照合同的約定支付臨時使用土地補償費。”也就是先辦理臨時用地,然后根據鉆探井的生產情況,再決定辦理建設用地征用手續。僅需要到縣以上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審批臨時用地即可。根據“新法優于舊法”的原則,如果《土地管理法》與《物權法》存在沖突,應優先適用《物權法》。物權法實施后。如果農村集體土地承包者以擁有土地使用權為由漫天要價或不同意征用其所承包的土地,將增加油田企業的征地成本,甚至影響油田企業勘探、開發井位的選址。
物權法第四十二條規定,“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規定的權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體所有的土地和單位、個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動產。”
物權法規定“公共利益”為實行征收的法定條件,就將商業目的用地排除在征收制度的適用范圍之外。物權法實施之后,企業要取得商業用地,當然不能再采用國家征收的形式。按照制定物權法時的設計,企業應當首先向地方政府申請獲得用地指標。例如地方政府按照法律規定批給企業一個用地指標。其中限定了用地區域和用地數額,然后由企業自己與指標確定區域的土地使用權人(農地承包經營權人、城鎮居民)按照合同法的規定平等協商、討價還價、簽訂合同,政府概不插手,當然更不能設立所謂“拆遷辦”代替企業與農戶、居民談判。油田企業鉆探新井是否為“公共利益”還需要在以后的司法解釋中進行明確。
4 《物權法》有利于完善油田企業公司治理結構,提高油田企業管理水平。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油田企業的體制機制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集中管理模式逐漸形成,對企業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在新舊管理體制過渡過程中,舊的制度和方法已不適應,新的制度和方法尚不完善,管理問題將逐步上升為影響發展的主要因素。一方面,要把實踐中探索的經驗做法提升為管理制度加以堅持,不斷鞏固和擴大改革的成果;另一方面,不斷深化改革所取得的成果,又為進一步改進和加強管理創造了條件。《物權法》在《公司法》的基礎上,進一步健全和完善了有關法律制度。為油田企業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提高管理水平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據和制度保障。
(1)《物權法》進一步確立了企業法人財產所有權,有利于杜絕股東以各種非法方式干涉公司經營管理和侵占公司財產。《物權法》第六十七條規定,“國家、集體和私人依法可以出資設立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或者其他企業。國家、集體和私人所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投到企業的,由出資人按照約定或者出資比例享有資產收益、重大決策以及選擇經營管理者等權利并履行義務”;第六十八條規定,“企業法人對其不動產和動產依照法律、行政法規以及章程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由此可見,《物權法》在《公司法》的基礎上,更加具體和明確地確立了企業法人財產所有權。
根據上述規定,國家、集體和私人所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投到公司的,由出資人按照約定或者出資比例享有資產收益、重大決策以及選擇經營管理者等權利并履行義務;公司對其不動產和動產依照法律、行政法規以及章程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國家、集體或私人作為上市公司的股東,除依法享有資產收益、重大決策以及選擇經營管理者的權利外,不得非法干涉公司經營管理和通過資金占用、違規擔保等各種方式侵占公司的財產。
(2)《物權法》禁止通過低價轉讓、合謀私分、擅自擔保、MBO或者以其他方式掏空上市公司,造成國有財產損失。《物權法》第五十六條規定,“國家所有的財產受法律保護,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侵占、哄搶、私分、截留、破壞”;第五十七條規定,“違反國有財產管理規定,在企業改制、合并分立、關聯交易等過程中。低價轉讓、合謀私分、擅自擔保或者以其他方式造成國有財產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
由上可見,《物權法》禁止通過低價轉讓、合謀私分、擅自擔保、MBO或者以其他方式掏空公司,造成國有財產損失。根據《物權法》第五十七條確定的原則,對國有財產流失的追討還可以通過司法程序主張合同無效或撤消,或通過恢復原狀的方法來進行。這些原則和規定必將有利于油田企業資產管理和投資者權益的保護。
5 《物權法》的實施。可以限制公權力的濫用,減少行政違法行為。隨著企業辦社會職能的移交,油田企業的大部分行政職能已經脫離油田,但一些油田目前仍然擁有如城管執法等一些行政職能。近幾年由于城管執法導致的案件、糾紛層出不窮。
《物權法》第六十四條規定,“私人對其合法的收入、房屋、生活用品、生產工具、原材料等不動產和動產享有所有權”。根據本條規定。城管執法隊員對違章擺攤的小商、小販只能教育、罰款,不能沒收他的商品和工具。
6 相鄰關系、地役權的相關規定有利于油田企業的生產施工建設。《物權法》第八十八條規定:“不動產權利人因建造、修繕建筑物以及鋪設電線、電纜、水管、暖氣和燃氣管線等必須利用相鄰土地、建筑物的。該土地、建筑物的權利人應當提供必要的便利。”物權法第一百五十六條規定:“地役權人有權按照合同約定,利用他人的不動產,以提高自己的不動產的效益。”《物權法》在用益物權中規定了地役權,這實際上規定了在出讓、劃拔、租賃等方式之外的一種利用土地的方式。油田企業可以充分利用物權法關于相鄰關系和地役權的規定實現自身權益的最大化。
7 《物權法》明確規定了油田企業獲得的探礦權、采礦權受法律保護。有利于油田的勘探和開發。《物權法》第一百二十三條規定“依法取得的探礦權、采礦權、取水權和使用水域、灘涂從事養殖、捕撈的權利受法律保護。”
二、油田企業貫徹實施物權法的對策及建議
1 結合五五普法認真學習研究物權法,提高依法管理企業水平,防范企業法律風險。油田企業的各級管理人員、特別是直接從事法律事務工作的人員要深入學習、認真研究物權法,領會物權法的實質,為充分利用物權法保護企業的合法權益,維護企業的合法利益奠定基礎。
2 嚴格執行物權法的規定。努力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學習研究《物權法》的關鍵就是要更好地把《物權法》運用到實際的工作中,嚴格執行物權法的有關規定,加強管理,維護企業合法權益,提高企業整體效益。
3 積極推動最高人民法院盡快出臺物權法的司法解釋。原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肖揚于2007年3月29日表示,《物權法》頒布實施后,各種新問題也將在審判中涌現,在認真做好調查研究工作的基礎上,最高人民法院將適時制定相關司法解釋,為準確司法提供依據。因此,建議通過國資委積極推動最高人民法院盡快出臺有關《物權法》的司法解釋。例如:建議通過最高人民法院將司法解釋或者司法實踐確定有關油氣田的勘探、開發屬于公共利益范疇。建議最高人民法院將司法解釋中明確規定探礦權、采礦權的保護措施等。
(責編:賈 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