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闡述了中英兩國研究生學科專業設置的現狀。分析比較了兩國在學科設置主體、學科交叉性、學科設置的靈活性等方面的不同,提出了我國應從中得到的啟示。
關鍵詞:學科專業中英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8)07-115-02
學科,是學問的學術分類,即按照一定科學領域或學問性質劃分的學術分支。專業是指大學根據社會分工需要和知識體系的內在邏輯結構而劃分的學業門類。高等學校以學科建設作為各項建設工作的核心,學科建設水平是衡量學校整體辦學水平和綜合實力的標志。學科建設是以學科的劃分和以學科為基礎的專業設置為依據的。所以,學科的劃分和專業的設置關系著教育資源的配置和協調,關系著教育的質量和效益,關系著學術的繁榮和發展,是高等教育的基礎。
一、中國研究生學科專業設置的現狀
我國的學科門類設置是與學位制度建立直接相關的。1980年2月12日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3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確定了我國學士、碩士、博士三級學位制度,并自198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1981年5月20日批準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暫行實施辦法》,該辦法第二條規定:“學位按以下學科門類授予: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
我國自20世紀80年代恢復研究生招生起,確定了學科門類、一級學科、二級學科三個層次的專業設置,其間公布了三個專業目錄。第一個是1983年公布的專業目錄(試行草案),簡稱83年目錄,設置了10個學科門類,63個一級學科,638個二級學科。1985年增設軍事學科門類,下設1個一級學科,9個二級學科。第二個是1990年公布的專業目錄,簡稱90年目錄。1990年11月28日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國家教育委員會批準,修訂后的目錄設置11個學科門類,72個一級學科,644個二級學科。第三個是1997年公布的專業目錄,簡稱97年目錄。1997年6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國家教育委員會公布新的目錄增設管理學學科門類,設置12個學科門類,88個一級學科,381個二級學科。1998年在中醫學一級學科下增設民族醫學二級學科,使二級學科總數為382個。不同時期學科專業的調整和修訂,都向科學性邁出了一大步。
二、英國一流大4--牛津大學研究生學科專業設置的現狀
牛津大學(建于1167年)是英國一所古老的高等學府。它設有文、理、醫、工等學科,尤其以人文學科、社會學科等領域的成就聞名于世。
牛津大學實行學院制,存在著大學的中央架構和獨立的學院架構兩大體系。“大學”主要從學科安排、課程設置、學位授予方面管理學生。“學院”的職責較為具體,包括為學生指派導師、提供住宿等。牛津大學的最高權力機構是全校教師大會,日常工作由校務委員會實施管理。
牛津大學根據不同的學科門類,分為五大學部:人文部、社會科學
三、中英研究生學科專業設置的比較分析
1 從學科門類和專業數量比例上看,英國牛津大學文理專業是其傳統優勢專業,隨著社會發展的需要,在自然科學、應用科學等方面也形成了特色,形成文理交叉、自然、社會、人文學科并重的學科專業體系。同時學科和專業的比例較合理。牛津大學人文部、社會科學部、生命與環境科學部、數學與物理學部、醫學部專業數之比為1:0.72:0.44:0.41:0.50,人文、社會科學的專業數占多數。按照人文學科、社會學科、理學、工學和醫學進行專業分類,其專業數之比為1:0.8:0.31:0.27:0.46。
我國學科門類寬窄不一,各學科門類所包含的一級學科數相差很大。現行的學科目錄中,哲學和歷史學都僅有1個一級學科,而工學門類包含有32個一級學科。同時,二級學科、專業數較多,學科與專業數量比例不均衡。
2 從設置主體上看,英國大學由于政府“自下而上”的原則和大學自治的傳統,英國大學獨立自主的決定和管理著學校的一切事務。學科專業設置主要由學校辦學理念、辦學條件和學術梯隊決定,而不受國家政策的直接調控和約束,自主性較強。
我國目前的研究生學科專業目錄可歸納為指令性,指令性的研究生學科專業目錄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對政府直接參與管理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在現在的社會環境及經濟體制發生變遷后,已與經濟發展需求和人才市場需要不相適應,缺乏一定的彈性。
3 從學科的交叉性上看,英國牛津大學學科的混合以及學院制的傳統體制為研究生和學生提供了跨學科合作研究以及和其他部門加強學術聯系與合作的機會。牛津大學生命環境部不僅包括生物化學、植物科學和動物學及其綜合科學,還擁有文科方面的人類學、考古學、地理和環境學等系科,充分體現了跨學科性和綜合性特點。
我國當前的學科專業目錄沒有設置專門的交叉和新興學科門類,也沒有在目錄名稱和代碼中為新興學科、交叉學科留出發展空間,無法適應人才培養、科技進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的要求。
4 從學科設置的靈活性上看,英國高校在研究生教育學科專業設置方面享有充分的自主權,專業設立的重要依據是大學的學科特色以及社會市場需求。大學和學院根據自身條件和社會需求向學生提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專業課程,專業設置表現出名稱、特色等方面的多樣性。打破學科界限,實現學科滲透交叉,進行跨學科研究已成為英國高等教育學科專業發展的趨勢。
我國的研究生教育在目前的學科目錄指導下,不同學校同一學科、專業幾乎按同一模式運行,學校、學生的選擇范圍很小,培養內容雷同,培養模式趨同,難以培養出創新型人才。
四、對中國研究生學科專業設置的啟示
我國大學在向世界一流大學邁進的過程中與英國一流大學的學科專業設置相比,得到以下啟示與借鑒。
1 建立指導性的學科專業目錄。學科門類的確定要立足于科學地反映學科的內涵、學科之間的差異和聯系,與行業無關。學科專業目錄應結合當前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實際,建立具有指導性的、一定柔性的、在一定范圍內允許學科專業增加或刪減的學科專業目錄。同時,要進一步加大高校的自主學權,在國家制定的指導性的學科專業目錄下,高校擁有一定范圍內的自主設置學科專業的權力。
2 適當增加一級學科、淡化二級學科、調整各類學科分布比例。一級學科的法制性、權威性強,是國家管理的主要層面。根據學科屬性和國際慣例對原有一級學科重新審視,進行科學劃分并適當增加一級學科。從英國高校的發展規律看出,二級學科的設置體現高校自主權,各高校、各地區可以結合各自的實際情況增設有特色的二級學科。同時,適當調整各類學科分布比例,使學科設置更加科學、合理、均衡。
3 建立有彈性的學科專業結構。隨著科技進步和經濟結構的變化,學科設置應以科技進步和產業發展為主線,增加信息資源、生物、醫學、環境學等學科領域的交叉學科和新興學科,給這些學科留有一定的發展空間,建立起彈性的學科專業結構。同時注重發展人文社會科學,尤其要注重發展文理交叉的學科群,以促進和加強人文教育和科技教育的結合。
(責編:若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