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針對當前鐵路運輸企業深化改革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運用現代企業管理理論方法。從投入產出,盤活存量資產等方面,對建立科學有效的鐵路運輸企業成本目標管理與動態控制機制,提高運輸生產的效率和資產經營效益等問題進行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鐵路運輸 成本 目標管理 控制機制資產經營
中國分類號:F27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8)07-190-02
鐵路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為我國國民經濟的繁榮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尤其在我國改革開放之后.運輸市場引入了競爭機制.鐵路、航空、公路等運輸行業間的競爭日趨激烈。為了充分適應客貨運輸市場的變化,加快鐵路發展.以嶄新的姿態迎接運輸市場的挑戰。各鐵路企業先后實施了以“資產經營責任制”為主要彤式的經營機制改革。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完善與資產經營責任制相配套的管理機制和措施,使鐵路運輸管理部門按照企業制度運行,將存量資產最大限度盤活,加強成本管理措施,盡最大可能控制成本支出,是鐵路局經營管理必須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在運輸生產過程中加強成本管理.實行資產經營責任制的可行性分析
資產經營是企業對各類資產進行運營管理、調整、變賣、出租,將存量資產最大限度地盤活.使增量資產達到最優化配置,為企業謀取最大經濟效益的經濟活動。其目的在于使企業資產最大限度的保值增值。鐵路企業資產經營責任制是鐵道部或鐵路投資方作為國家或地方鐵路國有資產出資人代表,對鐵路局、鐵路企業實施的以明確企業法人財產權為基礎,以落實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為核心,以提高國有資產經營效益為目的的經營責任制度。
成本管理就是以降低成本為目的。為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勞動消耗進行計劃、核算、分析和采取的技術措施。加強成本管理是實現資產經營責任制的重要環節。成本管理是決定經濟效益的基本因素,因而降低鐵路運輸生產成本就可增加鐵路企業的營運效率和經濟效益,從而實現鐵路企業資產經營責任制的目標。
鐵路運輸企業實行成本管理有利于盤活存量資產。企業的成本合理與否,是企業全面經營管理工作的綜合反映,企業的各項管理工作都將在成本管理的使用中得到反饋,最終體現為企業的盈虧。目前,各鐵路局的資產包括經營性資產和非經營性資產兩大類。其中非經營性資產占較大比重卻不直接產生直接經濟效益。這部分資產應按有關政策從鐵路運輸企業中劃出。在經營性資產中,固定資產占很大比重。導致資金周轉不暢,而且在生產中浪費現象嚴重,因而有必要采取成本管理的方法,對有關運輸生產成本中的可控部分進行控制和壓縮,減少資金投入,加快資金周轉,促進盤活存量資產,實現企業效益的最大化。
運用科學、先進的方法在運輸生產經營全過程中對運輸成本進行目標管理。并且實行動態監控和考核,是一項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要達到此目的,可以建立一套考核運輸生產部門工作效率的量化指標體系,將成本控制和管理目標責任制納入到日常的經營考核指標體系中。可以推動企業資產經營效益的激勵機制和調控機制的形成。
二、運用投入產出理論建立成本、效益考核及管理機制
鐵路運輸企業實行資產經營責任制后,每一實物形態的生產資料和生產要素都體現出比以往任何時刻都明確的成本價值。這要求鐵路運輸企業從成本控制的角度出發.把成本物化于生產要素中,把機車、運用車看作實物成本。對鐵路運輸組織進行優化。在生產的全過程控制成本支出。在投入產出方面探索控制成本的方法。
1 投入產出理論探討。對于運輸生產部門來說。除了站場、線路和通信信號等固定設施外,機車、車輛等設備是完成運輸生產過程中不可少的重要投入要素。在實行資產經營責任制的條件下,機車、車輛投入多,使用效率低下,成本支出過多,浪費嚴重,這是導致鐵路運輸企業連年超額完成任務卻效益不明顯或虧損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實行資產經營的條件下,產出必須大于投入才能實現使企業資產保值增值的目的。鐵路運輸企業要提高經濟效益.必須完成由先干后算向先算后干轉變,必須把運輸效率與運輸成本中相關部分聯系起來,從控制可變成本出發,從提高機車、車輛效率去控制成本,根據經濟學的投入產出理論,把運用車、機車可以看作實物化的成本,則圍繞其所產生的利潤和支出都看做為物化資本。
(1)運用成本控制方法提高運輸企業的效率和效益。為了在投入產出方面考查實行成本管理給運輸企業帶來的效率提高和效益增長,應建立以考核機車、車輛的運用效率為目標的運輸效率和效益指標考核體系,對運輸生產全過程的運輸成本進行動態控制。在資產經營條件下,考核的指標必須反映成本管理的成效,該指標體系應分為效率和效益兩部分指標。
一是效率指標:反映機車、運用車運用效率的指標。它包括機車、車輛兩部分指標。現在車指標包含:車均裝車=裝車數/現在車數;車均使用機車=使用機車臺數/現在車等。機均指標包含:機均交出輛數=分界口交出輛數/使用機車臺數;區段機車平均牽引輛數=區段機車牽引輛數/區段機車數等。
二是效益指標:反映單位運輸投入所產生的運輸最終產品或效益。車均周轉量=貨物周轉量/現在車;機均周轉量=貨物周轉量/使用機車臺數;車均貨運收入=貨運收入/現在車數;車均清算收入=貨運清算收入/現在車數。
運用以上考核指標體系,可對運輸生產的全過程實現成本的動態控制。可以利用前幾年的統計數據。并考慮未來運輸市場變化對下一年的各項指標做出預測.確定機車、運用車的投入水平,制定考核運輸調度部門效率和企業效益的標準,從而實現成本管理。
(2)考核標準的確定。運用成本管理方法提高鐵路運輸企業的效益,沒有科學的、符合客觀實際的考核標準就無法達到既定目的。因此.通過成本分析確定可變成本結構,通過壓縮可變成本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制定各項考核指標標準,即以投入定產出。
運用作業成本法,先確定合理的指標標準,有利于在車、機等各生產環節控制成本投入,節約生產成本,達到成本管理的目的。而成本水平的科學預測是確定指標計劃的重要依據。
以上指標體系中的指標均為復合指標,由諸單指標構成。確定以上各指標的標準,要先確定其包含的各項單指標的標準。以某局的裝車數為例,為確定一個合理的指標水平,應取最近3~5年的統計數據為基礎。第一步,運用數理統計方法對所取數據研究,繪制控制圖,去除由于春運或自然災害等偶然因素所引起的奇異數據,以1年的平均數代替;第二步.以經過處理的數據為計算依據,考慮未來運輸市場的可能變化,運用預測方法進行預測,得到較合理的數據;第三步.以單指標的預測值合成復合指標的預測值,將該數據提交運輸主管部門,確定為下一年成本考核標準。指標標準確定的過程為:收集數據一數據分析一數據調整一進行預測一制定考核標準。
(3)影響因素分析。一是市場競爭的影響。隨著運輸市場的逐步完善,競爭逐漸激烈。鐵路運輸在短途客貨運輸競爭中沒有公路門到門的服務方式方便、快捷。在遠距離的客運及鮮活貨物的運輸中也沒有空運的快捷。鐵路運輸的優勢在于中遠距離的客貨運輸及大宗的貨物運輸。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鐵路運輸既要保持自身的優勢又要提供范圍更廣、更加優質的服務,才能保住現有的優勢.同時拓展新的貨源。鐵路運輸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表現得如何,必然會在效益和效率的指標中顯現出來。二是宏觀調控的影響。鐵路運輸在我國交通運輸體系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雖然各鐵路企業已經是市場競爭的主體。但在某些方面和鐵路干線運輸上還要服從鐵道部的統一調控,這會對原有運輸計劃產生沖擊,影響各種效率和效益指標的完成。三是季節的影響。鐵路運輸受季節影響較為明顯。每年的春運、暑運時期,客貨運輸任務較重,尤其是出行人員的增加,越然要以加開客運列車,同時調整貨運列車來解決:而其他時候運輸任務又較輕,各運輸企業的現在車保有量過多。通過大量排出空車來解決。這些情況都會對各項指標產生影響,對鐵路運輸經營的效益產生影響。
2 對提高運輸生產效率和企業效益的作用。運用投入產出理論指導成本控制。可以保證在完成相同運輸任務下。以較少投入.獲取更大的利潤.或在現有運輸能力下完成更多的客貨運輸任務。一是有助于提高運輸質量;二是有助于提高運輸效率;三是有助于增加貨運周轉量和貨運收入。
三、措施及建議
1 在運輸調度指揮部門建立和完善機車、車輛運用效果的考核指標體系。通過建立機車、車輛運用效率和效益考核指標體系,可以在運輸生產過程中完善成本管理制度,加強投入要素的成本控制,使鐵路運輸成本由事后管理向事前和事中控制轉變,推動成本計劃、成本核算、成本分析等成本管理環節向現代管理邁進。在這種考核指標體系下,以實物成本為對象,把成本的管理、分析、考核等內容納入到運輸指揮的全過程中,在每一環節對成本進行動態控制,使運輸生產圍繞節約成本進行。
2 完善運輸企業及管理部門經營業績的考核辦法。按照現代企業管理制度,運輸生產成本效益考核辦法是企業或部門績效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調度指揮部門在運輸生產組織過程中對運輸資源配置利用的好壞對運輸成本有直接的影響,因而建立部門及人員業績考核評價機制。將控制成本的情況與調度人員的工資、獎金掛鉤,建立一種對應的獎優罰劣制度,完善經營績效考核辦法,必將會對加強成本管理工作,提高鐵路運輸企業經營效益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責編:賈 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