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8年初的法國興業銀行欺詐交易案,給全球金融業風險管理敲響了警鐘。文章在回顧風險管理發展歷程的基礎上,分析了我國商業銀行在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對于有效提高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水平給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F83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8)07-195-02
今年初的法國興業銀行欺詐交易案,給正處在美國次貸危機影響中的歐洲金融市場蒙上了一道陰影,也給全球金融業風險管理敲響了警鐘。與歐洲發達的金融市場相比,我國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體系還處于最基本的如何控制和化解風險的階段,如何在內部風險管控和外部市場監管方面,將風險通過制度設計降低到最小程度,顯然就成為一個必須面對的嚴峻命題。
一、銀行業風險管理的發展歷程
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發展完善過程伴隨銀行業務的拓展和金融機構危機的出現與化解。
最初,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偏重于單一的資產業務或負債業務風險管理,主要強調保持銀行資金的流動性。到20世紀70年代末,由于國際市場利率劇烈波動,從而產生了強調對資產業務、負債業務協調管理的資產負債風險管理理論。
20世紀80年代拉美的債務危機對西方銀行業產生了巨大沖擊,信貸風險給國際銀行業帶來了巨大損失,銀行開始注重對信貸風險的防范與管理,并開發出一些模型和工具用于信貸風險管理,銀行風險管理理念和技術也得到了較大發展。1988年,《巴塞爾資本協議》正式出臺,標志著國際銀行界相對完整的風險管理體系基本形成。它以資本充足率為中心對風險進行分析和控制,成為現代銀行風險管理的基礎。
20世紀90年代,隨著經濟和市場的整合,多元化經營,銀行也在經歷了巨大變化。收入來源以從前的存貸利息為主向金融衍生工具手續費及中間業務拓展,盈利的波動性也變得更大。在這種背景下,巴塞爾委員會于1993年出臺了《市場風險的資本標準協議》,并于1996年頒布了補充協議,允許銀行采用自己的市場風險管理模型。
隨后的幾起震驚世界的金融機構危機及倒閉案例(如巴林銀行、大和銀行等事件),使理論界和銀行界認識到金融活動的損失是由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等多種因素聯合造成。開始對風險管理空前重視。一些國際大銀行開始建立自己的內部風險測度與資本分配模型,以彌補《巴塞爾協議》的不足。
隨著風險價值法(VAR)、風險調整的資本收益法(RAROC)、信貸矩陣(CreditMemcs)等風險管理技術得到迅速發展,全面風險管理模式確立,風險管理開始突破內部控制的局限,進入金融機構決策的中心。2004年6月26日巴塞爾委員會通過了《資本計量和資本標準的國際協議:修訂框架》即《巴塞爾新資本協議》。新協議在資本充足率的計算公式中全面反映了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的資本要求。當前。作為新資本協議核心內容的內部評級系統及配套制度。正在成為全球銀行業開展風險管理的主流模式。
二、我國銀行業在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 風險管理體制不完善。我國商業銀行現代公司治理結構雖然得以建立但還不完善,運作欠規范,產權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這些體制劣勢使得我國商業銀行風險控制和管理能力較差。另外,實施有效的風險管理所需的法律體系以及市場調控制度也需要進一步的完善。
2 風險管理機制不健全。國外商業銀行在風險管理機制方面已經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系統,包括風險甄別系統、風險報險系統、風險決策系統、風險避險系統和全程監控系統,對風險的各個環節進行監控和分析。健全有效的風險管理機制是國外商業銀行經營運作的堅實基礎,也是銀行安全性原則的重要體現。而這一點正是國內商業銀行的薄弱環節。當前。國內銀行普遍存在著風險管理機制缺失的問題。
3 風險管理工具及技術落后。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仍然以經驗分析為主,重視定性分析,量化分析手段短缺,從而導致在風險識別、度量和監測等方面主觀性比較強,科學性不夠。此外,國內商業銀行在金融產品創新以及金融工具的使用方面遠遠落在了西方國家之后。
4 風險管理專門人才缺乏。現代金融風險管理是一門技術性非常強、非常復雜的新型的管理學科。融合了管理學、金融學、經濟學、數理統計學、工程學、物理學等多學科的研究方法。這就要求銀行從事風險管理的人員必須具備較高的素質。經過嚴格的專業訓練,否則將難以識別、防范和化解風險,目前在這方面專門人才缺乏。
三、提高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水平的對策建議
1 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要提高我國商業銀行風險控制能力和數果,首先要在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上下工夫,努力使公司治理結構從“形似”到“神似”轉變,真正實現:(1)銀行董事會的決策機構能提出明確的戰略、目標以及達到控制風險的策略。(2)建立了獨立有效的內部控制體系。(3)考核機制建立在風險調整后的回報率基礎之上。且回報率必須與股東價值以及董事會所決定的價值取向相掛鉤。(4)建立了科學的激勵和約束機制,使各級經營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得以調動,促使短期行為、本位主義行為和違規違法行為得以有效遏制。
2 建立誠信審慎的管理文化。我國商業銀行應著重培育誠信審慎的風險管理文化,使員工以誠實守信的態度來對待每一項工作。一方面,要倡導和強化全員風險意識,樹立包括各個部門、各項業務、各種產品的全方位風險管理理念,推行涵蓋事前監測、事中管理、事后處置的全過程風險管理行為;另一方面,要在深化風險研究的基礎上,形成系統的風險控制制度和獎懲制度,引導全行員工樹立對風險管理的認同感,使風險意識突破傳統的部門界限,真正融入全行各個部門和每位員工的工作習慣之中。
3 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制度體系。首先。根據情況變化和形式發展,不斷增加管理制度對風險點的覆蓋密度,及時發現并彌補制度設計和執行上的缺陷,不斷完善風險管理制度體系。其次,針對不同業務的風險控制手段、控制程序及管理要求做出統一的制度規定。相關業務部門和分支機構要結合各自業務特點和實際情況,對風險管理的具體操作流程、方法和事項作詳細規定。最后,改變傳統的行政管理方式,把制度建設與業務流程改造、技術手段創新、管理工具開發等緊密結合起來,不斷提高管理制度的系統性和可操作性。
4 借鑒國際先進經驗提高風險管理技術水平。我國商業銀行應借鑒國際先進銀行經驗。加快系統平臺和工具體系的建設。一是加強風險管理信息化建設,盡快建成以客戶為中心的業務信息平臺。二是盡快建立客戶內部評級體系,以《巴塞爾新資本協議》為向導,設計開發客戶違約概率模型。提高信用風險計量的科學性。三是在貸款五級分類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發以預期損失率為基礎的分類系統,提高貸款定價和限額設定的精確度。四是使用VaR、AMA等分析技術,引入KMV、Credit-metrics、lkiskmetrics等國際上較為成熟的工具軟件,實現對市場風險、操作風險的數據整合和風險計量。
5 建立風險預警預控機制。首先。建立嚴密的風險監控機制。加強各風險點的稽核監督、內控約束和責任認定。建立定期分析制度,為風險預警提供準確的早期信息。第二,建立分級預警頇控機制。按風險程度應將預警風險分成若干等級,并制定相應的管理辦法,設置相應的處置方案。第三,借助計算機網絡和分析軟件提高風險預警能力。我國商業銀行應盡快開發用于風險監控和預警的系統平臺,對每項業務進行連續跟蹤、監測和預報提示。輔助管理人員更有效、更及時地防范業務風險。
6 建設一支離素質的風險管理隊伍。先進的風險管理量化技術要求有專業化的人員對其進行操作和應用。所以培育高素質的風險管理專業人員則顯得尤為重要。在加強風險管理隊伍建設中,要建立科學的風險管理專業人員任職制度;要完善風險經理的選拔、培養、使用、業績評價和考核獎懲制度;要實施崗位資格培訓和全員培訓工程,造就一支適應現代商業銀行風險管理要求的專家型隊伍,這樣才能切實提高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水平。
(責編:若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