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指出,針對國有企業黨內監督中存在的問題,應該采取有力措施,標本兼治,把《黨內監督條例》落到實處,并就此展開詳細論述。
關鍵詞:國有企業黨內監督問題措施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8)07-288-02
《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的頒布實施。是我黨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國有企業認真貫徹落實黨內監督條例,對于保證黨內生活正常開展,規范各種權力運作,預防腐敗行為發生,促進企業健康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近年來。隨著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不斷深入。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對加強黨內監督重要性、緊迫性的認識不斷提高,黨內監督工作也逐步得到加強和改善。但企業的一些領導人員不愿接受監督、習慣自行其是的傾向還依然存在,并且還有很大的慣性。主要表現:一是受傳統思維模式的影響,監督和接受監督的意識不強。有的黨員對黨內監督漠不關心、缺乏信心或存在擔心;有的黨員領導干部一聽到“監督”就反感,喜歡個人說了算。二是權力過于集中,監督難度大。企業經營的決策權多數集中在“一把手”的手中,其他人因不知詳情或知之甚少,而難于實施監督。三是權力運作不規范,監督機制不完善。企業在“三重一大”問題上,不能完全按照民主集中制的議事規則決策和實施。針對國有企業黨內監督中存在的問題,應該采取有力措施,標本兼治,把《黨內監督條例》落到實處。
一、明確監督主體和監督重點,把被監督對象置于陽光之下
搞好黨內監督,需要明確監督主體和監督重點,把被監督對象在相應范圍內準確地展示給廣大黨員群眾,才能促使被監督對象不斷提高自我約束力,正確行使手中的權力。
1 明確監督的責任主體,發揮骨干的監督作用。在黨內,監督的主體是黨的各級組織、專門機關(即各級紀委)和全體黨員。作為國有企業。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就是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監督主體的職責,就是監督行政領導把黨規黨紀落實到行動上、體現在I作中。在領導層實施具體監督時,需要發揮好三個關鍵崗位的積極作用:一是黨委書記。在班子成員中,黨委書記是一班之長,最有資格、最有條件、最有責任抓好對重點被監督對象的監督,抓好監督工作的組織領導。二是紀委書記。《條例》明確指出:“黨的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是黨內監督的專門機關”。因此,紀委書記在履行監督職責方面具有獨特的作用。應該站在第一線,捍衛黨的尊嚴,帶頭抓好黨內監督的協調運行與落實。三是財務總監。財務總監既是企業生產經營中的關鍵崗位,更是貫徹執行財經紀律的把關人員。做到財務監管到位,就可以有效地預防職務犯罪。要保證三個關鍵崗位監督作用的充分發揮,需要實行黨內監督工作責任制、責任考核制和責任追究制。依據考核結果,加大獎罰力度。對監督作用發揮好的人員,應政治上鼓勵、經濟上獎勵。否則,給予警示與處罰。
2 明確監督的重點對象,增強監督的針對性。《條例》明確指出:“黨內監督的重點對象是黨的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特別是各級領導班子主要負責人。”作為國有企業,現在普遍實行的是廠長(經理)負責制,被監督的重點對象應是各級行政主要領導。因為行政主要領導在企業生產經營管理中擁有人、財、物的決策權。因此,落實黨內監督條例:一是要明確企業監督的重點對象。包括行政主要領導、工程項目經理、重要經濟活動的主要組織者等人員。并將重點監督對象本人的工資收入、專車號碼、聯系電話、家庭住址,以及家庭主要成員情況。在相應的范圍內公諸于眾。二是要明確監督對象的權利和義務。讓全體黨員都知道上級組織賦予他的權利是什么,應該承擔的義務是什么。這樣,才能及時發現被監督對象的“越軌”行為,對其實施有效監督。
3 明確監督的重點內容,保證監督落實到位。《條例》中對黨內監督明確了七個方面的重點內容,但具體到國有企業來說,還需要結合實際,進一步細化量化,并相應進行公開,讓全體黨員明確監督的重點內容有哪些、標準是什么。重點監督企業黨組織與黨員領導干部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和各項方針政策情況,切實做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一致,令行禁止;監督正確運用權力的情況,切實做到廉潔奉公,為職工群眾辦實事、謀利益,不脫離群眾;監督黨員領導干部遵守民主集中制和黨的紀律情況,促使其切實做到發揚民主作風,凡是重大事項的決策、重要項目的安排、重要干部的任免、大額資金的調度使用等內容,都能按照“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程序辦理,不自行其是。只有這樣。才能促使企業黨的各級組織、各級紀委和全體黨員拿起黨內監督這一有力武器,對被監督對象實施有效的監督。
二、落實監督制度,讓監督與權利同行
搞好黨內監督,需要通過建立健全和貫徹落實黨內監督制度,使監督對象的權利行使到哪里,黨組織和黨員群眾的監督就延伸到哪里,真正做到監督與權利同步運作。
1 堅持民主集中制,實現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民主集中制原則是我們黨的一項根本工作制度,也是一種科學的工作方法。落實好這一工作制度,實現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體現不同層次的監督意愿,需要做到“三個充分”:一是決策前充分做好調研論證工作,傾聽群眾呼聲。通過調研論證,向群眾詢計求策,準確把握市場經濟規律,確定最佳的生產經營方案,從而樹立科學的發展現,真正體現代表最廣大職工群眾的根本利益。二是決策過程中充分發揚民主,吸收班子成員的意見。班子成員之間存在著知識結構、文化層次、思維方式、崗位職責的差異,對同一個問題的認識會產生不同的結論。“兼聽則明、偏信則暗”。通過廣泛征求意見,集中班子成員的集體智慧,最大限度地實現監督有效化,決策科學化。三是決策實施中充分聽取不同意見,接受多方監督,換位思考,不斷修正、補充決策方案,達到最佳效果。
2 堅持廠務公開制度,提高權力運作的透明度。廠務公開是貫徹落實依靠職工群眾辦企業根本指導方針的一種有效制度,也是一種接受黨內外群眾監督的有效形式。應該嚴格按照規定程序,在“真實、及時、誠實”三個方面下功夫。一是公開內容真實。真實是廠務公開活動的生命,是檢驗被監督對象是否相信黨員群眾和有沒有接受監督的膽量和胸懷的試金石。如果公開內容有“水分”,不但產生不了好的效果,反而會引起黨員群眾的反感,結果會適得其反。二是公開活動及時。對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在決策和方案出臺后的最短時間內。及時向黨員群眾公開,不能時過境遷才公開,降低黨員群眾關心企業發展的“溫度”。三是聽取黨員群眾意見要誠實。公開的目的是讓群眾知情,通過知情實現群眾參與民主決策、落實群眾當家作主的權利。所以要真心實意地傾聽黨員群眾的呼聲,反映群眾的意見,廠務公開才能真正起到監督的作用。
3 堅持定期考核評價,對違規違紀人員進行責任追究。企業的上級黨組織定期對下級單位班子成員進行績效考核評價,是上級對下級落實監督責任,實現以強勢權力制約弱勢權力的有效方法。要堅持半年或者一年一次的繢效考核評價,檢查和督促下級黨組織貫徹落實上級部署等方面的情況,評價工作績效。對考核過程中發現的違規、違紀、違法問題,要及時進行責任追究。不以情代法,不以罰代教,不以功抵過。對敢于以身試法的人嚴肅懲處。充分體現上級監督的實際價值。
三、規范監督實施,保障監督活動健康開展
對重點監督對象實施有效的監督,是一種長期的組織行為。需要全面理解監督的深刻內涵,規范實施監督活動。實現監督者的初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需要把握監督的方向。監督就其本質來說,是使廣大黨員群眾保持一種健康的懷疑意識。同時監督又是一種對立,沒有對立就沒有監督,二者構成一個對立統一的整體。要始終堅持通過對立達到統一的原則,把握正確的監督方向,妥善處理好監督過程中的關系。一是要站在講政治的高度,處理好如何對待監督和接受監督的關系。少數黨員干部把監督與被監督的基點放在維護個人利益上,把監督主客體的關系看成“監督與反監督”、“制約與反制約”的尖銳對立,千方百計地回避或抵觸監督。有的把監督演繹成明爭暗斗,這些都是十分錯誤的。二是要從政治目標的同一性、經濟利益的一致性、協調發展的必要性,處理好監督與被監督的關系。國有企業的性質決定了權力并不是私人財產,上級組織把一個人放在領導崗位,他只有盡職盡責干好本職工作的義務,而沒有損害它、停滯它的權力。每一個監督者、被監督者只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把企業搞好。三是要從實現個人價值與企業發展的共同目標出發,處理好監督與被監督的關系。每一個人要實現個人的自身價值,實現自己的經濟利益目標。都必須借助企業這個載體。企業是職工的家,不管是職工還是領導,監督和被監督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實現企業和個人的共同發展。
2 需要拓寬監督的渠道。要想追求監督的實際效果,需要疏通、拓寬監督渠道。一是主要被監督對象要定期不定期地深入基層。和群眾打成一片。越深入最基層,得到的信息越豐富、越真實、越有借鑒和參考價值。二是充分發揮信息網絡優勢。設立群眾來信信箱、舉報網站。公布舉報電話,建立信訪接待日制度等。方便群眾說話,引導群眾說真話,在主要被監督對象與群眾、監督機關與群眾之間建立“直通車”。三是搞好黨內日常活動。廣大黨員是監督主體,需要通過扎實有效的黨內日常活動,促使廣大黨員切實行使選舉、提案、批評、建議、質詢等各項黨內民主權力,對侵犯權利的行為進行有力的懲處。四要定期進行匿名的民意測驗。進行綜合統計分析,了解群眾意愿。
3 侵犯需要規范監督手段。實施監督的手段。需要從深層次規范運作。一是需要規范議事規則。該由什么機構決策的事情,就由該機構決策,做到不越權決策。不以權侵權,不濫用職權。具體講,在企業內部應該黨委會決定的事項,要由黨委會討論決定,由黨委書記拍板。應該由行政辦公會決策的事項,由行政辦公會討論決定。由總經理拍板。該由職代會討論通過的事項,就要由工會主席主持,由職工代表表決通過。明確這些議事規則,并嚴格執行,確保職責分明,權力運作流暢。二是需要建立決策、執行、評估相對獨立的權力運作體系。把國有企業的決策權、管理權、執行權以及信息反饋后的績效評價,分環節獨立運作,形成縱向相互監督的網絡體系,防止一個人說了算。三是需要全面落實公示制度。特別是干部的提拔任用,公示范圍要廣、內容要具體、時間要長等等。
4 需要用好監督武器。監督的主要武器就是批評,通過善意的批評使主要被監督對象認識錯誤、改正錯誤。一是按時按要求召開主題明確的黨內民主生活會。征集群眾的具體意見,借助批評和自我批評的力量。查找自身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增強領導班子和主要成員依靠自身力量解決矛盾或問題的能力。二是有針對性地談話。對新任職的主要領導干部需要進行廉政談話,定目標,提要求。對個別在政治思想、履行職責、工作作風、道德品質、廉政勤政等方面出現不良苗頭問題的領導干部。需要進行誡勉談話,敲響警鐘,限期整改。
四、夯實監督基礎,形成濃厚的監督氛圍
對重點被監督對象實施有效的監督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可一蹴而就。需要從不同角度務實監督的基礎,保證監督活動持續有效地健康開展起來。
第一,需要實現認知的統一。認知的統一是行為統一的基礎。監督主、客體雙方都需要發揮監督作用,把相互監督作為義不容辭的任務。馬克思早就說過,“發表意見的自由是一切自由中最神圣的,因為它是一切的基礎”。從監督主、客體的個人因素看,更有必要相互監督。因為誰都不可能成為完人。
第二,需要建設過硬的隊伍。發揮監督作用需要建立一支以紀檢檢察干部為主體的專兼職隊伍。通過不斷加強思想作風建設,養成甘于奉獻、樂于自我犧牲的精神。敢于“碰硬”。維護黨紀的嚴肅性。需要熟悉黨紀政紀條規。熟悉生產經營管理知識,培養高超的工作藝術。只有具備實施監督的能力,才能真正擔負起履行黨內監督的神圣使命。
第三,需要營造良好的氛圍。應該重視群眾來信來訪,支持和歡迎黨員群眾對主要被監督對象的監督。尤其是舉報后一經查實的問題,要敢于對有關的責任人員進行嚴肅處理。對那些敢于說實話的正義維護者,需要精神上鼓勵、物資上獎勵,政治上重用。當全體黨員都睜大眼睛參與監督時,監督的氛圍才算真正形成,黨內監督條例才算真正落到了實處。
(責編:賈 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