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初夏的一個星期天,陽光明媚,暖風習習,我獨自漫步在中山路上,注視著人來車往的繁忙景象。突然發現青島人民廣播電臺服務部的櫥窗中擺著幾臺收音機。這可是稀罕玩意兒,出于好奇我步入室內,只見幾個人在柜臺里面圍在一張大案子旁忙著制作收音機。我仔細觀看,收音機外殼是木質的,黃黑色搭配,造型還算美觀。有一位年長的工作人員接待了我,待我問明價格后,他主動告訴我,如果想買的話,必須單位開證明,證明家庭成員的政治面目。“為什么?”我不解地問。“這是上級的規定。”他簡單生硬地回答。
當時正值國民經濟第一個五年計劃建設時期,人們精神煥發,斗志昂揚,全力投入火熱的經濟建設中,人民生活也正在逐步改善。我剛結婚不久,兩人工資較高,負擔不重,經和愛人商量,決定買一臺收音機。第二天我找到工廠黨委書記,說明來意,書記似乎了解有關規定,立即責成辦公室出具了證明我們夫妻都是共產黨員的介紹信。我和愛人歡天喜地花了156元(相當于本人當時兩個月的工資),將一臺沒有任何證件的“三無牌”收音機搬回家。
我將收音機小心翼翼地放在大衣櫥頂上靠近窗戶的位置,早晚按時開機,收音機質量還不錯,聲音清晰洪亮,沒什么雜音。當時收音機比較貴重,在住宅區左鄰右舍中還沒有一家有收音機的,每天我家的廣播成了周圍百姓必聽的節目。早晨他們聽中央臺的“新聞和報紙摘要”,晚上孩子最愛聽的是“小喇叭現在開始廣播啦”!當時文娛生活不太豐富,有條件的人也就是看個電影,而影片多為蘇聯澤制片。廣大職工最愿聽的是“電影錄音剪輯”,再就是體育新聞和戲曲節目。每到夏季,人們晚飯后就自動湊在我的窗前,坐著馬扎,喝著茶水,搖著扇子,聽著故事,一起度過美好的夜晚。
很長時間,我弄不清楚為什么買臺收音機還這樣麻煩。有一天,一位身為電器工程師的朋友到我家來玩,順便談到這個話題,是他幫我解開了這個“秘密”。據他說,當時我國技術水平還不具備生產制造重要電子原件的條件,國內還不能靠自己的技術生產收音機,我買的收音機是人民廣播電臺利用敵偽時期遺留下來的電子元件加工組裝的。他打開了收音機后蓋,明顯看到五個電子管全標有“USA”字樣。之所以要證明才能買,一個是貨比較少,物以稀為貴,更重要的是這種收音機有“短波”,怕買者收聽敵臺廣播。另外也防止別有用心之徒利用收音機改裝收發報機。
這件事情轉眼過去了半個多世紀,今天的中國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發達,科技進步,百姓生活日益提高。到百貨商店走一走、看一看,各類家電品種繁多,式樣新穎,琳瑯滿目,有許多東西對老年人來說,既叫不上名字,也不知用場,至于收音機已不值錢,早已被收錄機所替代。現在買家電,不僅可優惠,還能送貨上門,服務到家,那種買收音機還需組織上出具政治身份證明的時代,在今天的年輕人聽來也許是天大的笑話,但我要認真地講明,那確實是歷史事實。
我家的那些事兒
李秀亭
1968年初,新婚燕爾的我們,不得不分居在集體宿舍。周末實在寂寞難耐,小兩口只好找個簡陋的小旅店親熱親熱。
半年后,單位才想辦法騰出一問8平米的小平房,兩張單人床霸占了大半個屋,再放一張書桌屋子已滿,為了進出方便,兩個小方凳沒有固定的位置,坐過之后只能立刻隨手移到桌下。幾只裝書、裝衣服的白皮木質包裝箱只好委屈地“睡”在床下。我們在這個簡陋的小平房一住就是3年,先后有了兒子和女兒。
1971年春天,就在女兒滿月的第二天,我們搬進了單位分的一間半小平房。這次搬家,從單位庫房領了一張雙人床和一張書桌,婆婆給了兩床花棉被,還添了幾個大紙箱。那時,我們兩個人總收入是87元,除了維持4口人的生活,還得省下一些錢,寄給遠在窮山區的父母。生活的艱難,可想而知。
到了1978年,聽說單位招待所買了沙發,女兒一定要我帶她去坐一坐,當她坐在沙發上一起一伏時,激動得簡直要飛起來了。
直到1984年,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深入,我們單位的經濟狀況也有了好轉,把我們住的小平房改建成了成套的小三間。從此,兒子和女兒再不用睡上下鋪了,每人有了一間獨立的小屋。隨即,自制的立柜、書柜和寫字臺,把三間臥室布置得煥然一新。那時,單位按成本價賣給我們一套帶有金屬彈簧和木架的布面沙發和一套電視機組件。一天,我出差回來,孩子們高興地迎出來,一人拉著我一只手,情不自禁地說:“媽媽,爸爸裝的電視機調好了,我們也可以坐在自己家的沙發上看電視了!”我和孩子們簇擁著進了家門,看到了一臺自己組裝的12時黑白電視機不僅顯示著圖像,還發出了悅耳的聲響,一家人歡天喜地。
1990年國慶節的前一天,我們又搬進了三室一廳的新樓房。這次搬家,單位的同志們借了6輛三輪’車,你來我往,整整搬了兩個小時。新房不僅窗明幾凈,而且有了正規的廚房和衛生間,還有將近13平方米的客廳,一家人感到是那樣的愜意。隨后電冰箱、洗衣機和18時彩色電視機搬進了家門。不久,單位又為我們安裝了電話,接通了煤氣。2002年底,已經退休的我們在單位還分到一套160多平米、四室兩廳兩衛、具有寬大陽臺的經濟適用房,真是喜從天降!這次搬家,整整裝了三大汽車。隨后,我們又添置了比較時尚的組合書櫥、電腦、寫字臺,布置了一間書房。2008年9月,天燃氣也悄然進入了我家的廚房,做飯快捷又干凈。
如今,兒女都已成家,我和老伴每月有不薄的退休金,生活得無憂無慮。真可謂:改革開放30年,舊貌變新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