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我9歲時,去一位農村親戚家玩,我發覺他家的墻上砌著一塊寫著字的石頭,那家的老人告訴我,那是“泰山石敢當”5個字,此石取自我國泰山,泰山石可避邪。“石敢當”則是民間傳說中的一個泰山人,因為能夠驅妖除魔,全國各地的人都去請他。石敢當想:“全國這么大,我一個人怎么跑得過來呢?對,泰山有很多石頭,我請石匠在石頭上刻上我的家鄉和名字——泰山石敢當,誰家鬧妖怪,就把這石頭放在誰家的門外,妖怪就不敢進去了。”從此人們便把刻有“泰山石敢當”的石頭立于墻根、街巷、橋頭等地以保護村宅平安。
在我幼小的心靈里,從此牢牢地記住了那充滿神奇的泰山,希望長大也能搬回一塊寫有“泰山石敢當”的石頭。可是,機會姍姍來遲。
1969年,當我16歲時,就被上山下鄉的大潮卷向了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回城后又被分到了工廠,始終與泰山無緣。以后一則因為我收入不多,二則為生活苦苦奮斗,也無機會成行。1986年旅行結婚去青島時在濟南倒車,一種去爬泰山的強烈欲望咬噬著我的心,可被新婚的妻子斷然否定,剛結婚的我只能堅決服從“領導”。
直到今年9月,我終于有了一次去泰安市的機會。一到泰安我就對朋友說:“第一,這次我一定要登泰山;第二,一定要得到一塊‘泰山石敢當’。”這愿望可是在我生命中劃出的一道不深不淺的痕跡啊。
爬過泰山,我終于走進了一家超大型石制品市場,市場內各種形式的“泰山石敢當”可以說是應有盡有。我在泰安市見到,不少廣場、機關、單位以及百姓的門前院內都擺放著各種各樣的、“泰山石敢當”,可見“泰山石敢當”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它早已失去了最早的迷信色彩。而作為一種中華民族抑惡揚善、追求吉祥平安、穩定和諧的民俗文化,不但世代相傳,而且走向世界。聽朋友講,在日本、泰國、馬來西亞……凡是有華人的地方,凡是有華人文化的地方,就有無數的“泰山石敢當”被尊崇著。當年北京人民英雄紀念碑和人民大會堂的基石也都特意選用了泰山石。2005年4月22日,中國駐美國大使館新館舍奠基,其奠基石就來自泰山。
我花80元買了兩塊刻有“泰山石敢當”的薄石板,我尤喜其中的一塊:右面刻有一個年輕人手持一劍橫眉力指,左面刻著“泰山石敢當”,由于太沉,上飛機前我只好將其托運。歸途中,我在腦海中對那兩塊石板怎樣在家中安放作了各種設計,可當我回到家中取出看時,只見兩塊石板一塊斷為兩截,一塊斷為三截(可能在托運過程中連摔帶砸所致),我心中別提多沮喪了。
我不會就此放棄,已和泰安的朋友聯系好了,只要有機會,他還會給我捎一塊來,他許諾一定要滿足我追求多年的泰山情結。我等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