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傳出央視知名播音員羅京患上淋巴癌的消息,之前名人明星患癌的消息也頻見報端,有的治愈復出,皆大歡喜;有的英年早逝,令人扼腕。再看這些報道的細節,你就會發現,對于癌癥,早期發現征兆當即就醫是最重要的,治愈率也頗高。
淋巴癌:并非無藥可救
淋巴癌是對若干種原發于淋巴系統的癌癥的統稱。淋巴系統的作用是過濾細菌,幫助人體對抗疾病。淋巴管在身體的某些部位變寬形成淋巴結。大部分人可以在腋下或頸部摸到淋巴結。根據細胞繁殖的類型不同,以及癌癥的不同表象,淋巴癌又分為不同種類。人類淋巴癌最主要的兩個分類是何杰金氏病與非何杰金氏病。
淋巴癌有若干癥狀,但幾乎都不是淋巴癌所獨有的,如:淋巴結腫大發生于上半身,與常見的感染造成的淋巴結腫大不同,通常是無痛性的;疲勞、乏力,體重通常在短時間內下降10%以上; 斷斷續續地低燒、夜間盜汗;沒有表皮原因的皮膚發癢和莫名的腰疼,還有飲酒后淋巴結痛。
有些研究者認為遺傳因素加上環境的誘因(比如污染)可能造成淋巴癌;染發、特別是長期使用深色染發產品,以及職業原因與染料接觸,與淋巴癌的發生有關。也有研究認為,某些消化道的淋巴癌可能是由幽門螺桿菌感染造成的。
不過不要恐慌,過去的30年間淋巴癌的治療有非常好的進展,淋巴癌有30個到35個細分類別,治療手段和療效會有不同。即使是廣泛轉移的淋巴癌也不必驚恐,根據有針對性的治療,也能見效。
結腸癌:患者多發現晚
哪一種癌癥將會是未來國人最大的隱憂?答案是結腸癌。以前結腸癌高發被視為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專利”,隨著經濟發展,中國也成為結腸癌多發國家之一。結腸癌發生率雖高,但值得慶幸的是,很容易找到早期病灶,且防治成效最好。這種癌絕大多數是由息肉變成,癌變時間約需5~10年,只要配合做好早期篩檢,在尚未惡化之前先割除息肉,即可避免形成惡性腫瘤。早期發現治療,治愈率和5年存活率都超過九成,是所有癌癥中最容易被控制的。
目前結腸癌的治療仍以外科手術為主,但力求傷口微小化已成趨勢。隨著腹腔鏡手術的推廣,傷口縮小,節省費用,病人可提前恢復。最新研究發現,量身打造的化療,有助于控制結腸癌。
早期篩檢才是遠離結腸癌的根本良方。醫師建議,一般人50歲以上應該每年做一次糞便潛血測試,5年一次定期大腸鏡檢,有家族病史者甚至可以提前到40歲做檢查。不過近來發現凹陷型息肉2~3年就能形成癌癥,因此建議高危人群(有息肉和腸癌家族史者)每2~3年可以做一次大腸鏡追蹤,積極預防癌癥。結腸癌與靜態生活、家族史和高熱量、高脂飲食有關,平日應多攝取蔬菜及纖維,減少結腸癌發生。
肺癌: 吸煙不是唯一病因
目前,女性、年輕人、肺腺癌病人大幅增加是肺癌一個重要趨勢。肺癌發生原因與抽煙、二手煙、空氣污染、長期處在油煙、接觸化學物質的工作環境、生活作息、飲食習慣等有關。有肺癌家族史、已經得過一種癌癥的病人是肺癌高危險群。
吸煙雖然是肺癌的主要病因,但并非唯一病因,肺癌和吸煙并不能完全畫上等號。但研究已證實,若一天抽一包煙,罹患肺癌的風險是一般人的10倍。二手煙危害也不小,因為本人不吸煙不等于沒有被動吸煙,況且不吸煙者也不排除接觸到其他致癌因素的可能。由于吸煙致癌并非短期形成,一般從開始吸煙到充分顯示出吸煙的致肺癌效應,有10~20年的潛伏期,因而易被人們所忽視。比較而言,吸煙年限長的人比吸煙量大的人更容易患癌。
另外,同為肺癌,不同的病理類型與吸煙的關系也不盡相同,鱗癌和小細胞癌與吸煙關系最為密切,不吸煙者的肺癌多為腺癌。
吸煙是否引起肺癌的危險性存在著遺傳性個體差異,其中包括代謝酶的變異及獲得的易感性。無遺傳易感性的吸煙者肺癌危險性相對較小,多年吸煙者也可能安然無恙。肺癌患者親屬中發生肺癌的危險度,要比無肺癌家屬者高出約2.4倍,肺癌患者的后代,年齡在40~59歲期間發生肺癌的危險性甚至可高達普通人的7.2倍。
肺癌早期幾乎沒有癥狀,當有咳嗽、咳痰帶血、胸痛、呼吸困難,或者出現胸痛、吞咽困難、意識模糊、頭痛等癥狀去找醫師,近八成已是晚期。好消息是經由健康檢查查出早期肺癌的病人增加了。
胃癌:八成患者早期無癥狀
中國抗癌協會近日披露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每年新發現的胃癌患者多達40萬例,但由于其中八成患者沒有早期癥狀,且存在認識上的誤區,使早期胃癌的手術率不到1/10,造成每年有30萬人死于胃癌。同時,胃癌好發在60歲以上的人,年紀愈大,病人的身體狀況能接受手術的程度就愈低,不利預后。
正常的胃黏膜受到一些誘發因子的刺激,逐漸發生慢性萎縮性胃炎,慢慢變成類似小腸的上皮,持續惡化下去就變成癌癥。在這個過程中,遺傳與環境因素都扮演重要角色。此外,一些環境因素也可能影響胃癌發生:重咸、腌漬、煙熏及含防腐劑的食物,抽煙和使用低劑量的阿司匹林。
多數早期胃癌患者幾乎沒有臨床癥狀;即使有癥狀,也與一般胃病難以區分,等到有明顯癥狀(如體重驟降、解黑便、厭食、吞咽困難、明顯貧血、精神萎靡等),往往已是中晚期了。日本是世界上胃癌發生率相當高的地方,但他們從1960年代就開始全國大規模篩檢,被篩檢出的病例中,六成左右是早期胃癌。雖然像日本那樣推廣全國胃癌普查有點困難,但高危人群一定要定期做胃鏡,比如患有胃潰瘍、萎縮性胃炎、腺瘤樣胃息肉、胃部分切除的患者,以及處于胃癌高發區、有胃癌家族史的人應每半年檢查一次。
(責編: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