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7月27日,朝鮮戰爭結束,有21名被中國軍隊俘獲的美軍戰俘和一名英軍戰俘宣布拒絕遣返回國,選擇在中國居住,此事一時間在世界上引起轟動。以后,這22名戰俘中只有一名叫詹姆斯·喬治·溫納瑞斯的美軍戰俘一直留在了中國,在山東省濟南市生活了50年,還曾迫切地想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2年3月,溫納瑞斯出生于美國匹茲堡市的一個希臘移民家庭。1950年9月,曾參加過二戰的溫納瑞斯再次報名當兵。1950年11月一個深夜,溫納瑞斯被中國人民志愿軍俘虜,此時,28歲的溫納瑞斯來到朝鮮才一個多月。在戰俘營,志愿軍的寬待政策,使溫納瑞斯和其他一些戰俘由敵人變成了志愿軍的朋友。溫納瑞斯說,他的被俘并不是一種恥辱,而是他人生中的“解放”,是在戰俘營中的兩年半時光,使他逐漸獲得了真理,有了真正的人生理想。
根據《日內瓦公約》,戰爭結束后,交戰各方應遣返所有戰俘,但美國戰后卻執行所謂“自愿遣返”的政策,杜魯門總統怎么也不會想到他處心積慮針對中國志愿軍戰俘的政策,竟然催生了本國的“叛國者”。1954年2月,溫納瑞斯等人來到中國,中國政府授予他們“國際和平戰士”稱號。在山西太原集中學習一年之后,中國紅十字會給了他們上大學、去工廠、下農場或閑住的四種選擇。溫納瑞斯選擇了到工廠,他被安排在了山東濟南造紙西廠當一名工人。
工友們沒有因為溫納瑞斯來自帝國主義國家而歧視他,反而喜歡和他這個性格開朗幽默的美國大個子交朋友,都親切地叫他“老溫”。由于語言不通、懷鄉思親等多種原因,其他的美英戰俘陸續申請離開中國,而溫納瑞斯卻一直留了下來。1963年,經過工廠推薦,中國紅十字會保送他上了中國人民大學,學習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馬列主義理論等課程,溫納瑞斯虛心好學,4年后獲得了中國人民大學的結業證書。畢業后,他要求仍回到原單位工作。“文革”中,在周恩來總理和工友們的保護下,溫納瑞斯基本上沒受到什么沖擊。
溫納瑞斯曾娶過兩個中國妻子,他的第一任妻子結婚10年后患肺病去世,兩人一直沒有孩子。1966年,熱心的工友又給老溫介紹了一位名叫白錫榮的離婚的32歲的山東姑娘,兩人生有一雙兒女。溫納瑞斯在言談舉止、生活習慣等各個方面現都已經完全中國化了。他喜歡喝中國的老白干白酒,喜歡抽濟南當地產的大雞牌香煙,更喜歡喝中國的茉莉花茶。
從1977年開始,溫納瑞斯先后被山東大學等高校聘請擔任英語教授。他曾應邀回美國作演講,在美國掀起一股“溫納瑞斯熱”。溫納瑞斯說:“我比尼克松早來中國20年,我比尼克松更榮耀。”
“文革”時期,溫納瑞斯曾多次提出要加入中國國籍,由于當時特殊的環境,這事就拖下來了。后來溫納瑞斯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心愿被媒體報道后,引起了時任中共山東省委書記吳官正的重視,當即批示,要求組織部門研究溫納瑞斯的入黨問題。山東省委組織部對他進行考察,但鑒于溫納瑞斯仍是美國國籍,而他要加入中國共產黨則首先要加入中國國籍,有關部門認為溫納瑞斯保留美國國籍對國家和社會更有利,溫納瑞斯要加入中國共產黨的這一愿望沒能實現。
溫納瑞斯在2004年去世,家人把他葬在了濟南的一個公墓里,中國紅十字會等單位給他敬獻了花圈。
(責編: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