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年79歲的韓桂山曾在1958年的德國萊比錫獲得軍事三項個人冠軍,這枚金牌是新中國的首枚國際比賽金牌,他的獎杯和軍功章至今仍陳列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可誰能想到,這位軍體英雄竟會與糖尿病結下不解之緣,患病長達18年之久。
當年卸下冠軍光環后的韓桂山先后擔任過總參謀部參謀、導彈衛星總裝廠廠長等職。1990年第十一屆亞運會在北京召開,韓桂山擔任運動會總務處副處長,工作紛繁,責任重大,每天上班他仍然是生龍活虎,下班后總感到倦怠乏力,身體也迅速消瘦下來。亞運會結束后韓桂山被評為先進工作者的同時,他被確診患了二型糖尿病。
患病后的韓桂山離休了。他本該專心治療糖尿病,但他總認為自己身體素質好,根本沒有把疾病放在心上。他參加了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擔任豐臺區少年軍校的名譽校長,像體育競賽一樣,他又把全部精力用在培養下一代的工作上,獲得共青團中央頒發的全國少先隊熱心支持者星星火炬榮譽證書。
繁忙的社會工作終于拖垮了這位運動健將,由于糖尿病的加重,他住了72天醫院。躺在病床上,他想了很多問題,糖尿病是終生疾病,是不治之癥,但卻是“可制之癥”。想想患病經歷,完全沒有管住嘴,沒有用好腿。
韓桂山開始尋找控制糖尿病和并發癥的方法:知識學習、飲食療法、運動療法、藥物療法、血糖監測,這“五架馬車”駕馭好了,他相信就能使糖尿病少出并發癥、晚出并發癥、不出并發癥。
他覺得自己要像參加軍事五項比賽一樣參加這次與病魔的競爭,一定要比個輸贏。下了決心后的韓桂山就拿出了當教練員的絕活,每天記錄糖尿病的治療和檢測日記,每天堅持學習糖尿病的有關知識,他的糖尿病治療和監測日記,每一篇都工工整整地記載著“抗糖”路上的點點滴滴,有的旁邊還作了小注:“醫生讓我調整一下用藥。餐后血糖又升高了,不知為什么?下午血糖為什么這么高?原因是上午吃了兩塊點心,中午吃了兩個雞翅!”
韓老從確診糖尿病那天起,還非常重視糖尿病知識的學習,每周他都要外出聽3~4次講座,許多治療糖尿病的專家、教授都和他成了朋友。久病成醫,18年來,韓桂山對糖尿病的知識已經達到專業水平,自己的疾病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醫院經常聘請他給青年醫生、護士上課,病友向他請教治療糖尿病的經驗,有的醫生寫學術論文也要找他提供資料,他儼然又成了比賽場上運籌帷幄、指揮若定的總教練。
2006年,在《健康時報》舉辦的“達美康強化降糖達標明星”城市決賽中,韓桂山又一次榮獲降糖達標冠軍,是所有獲獎選手中年齡最大的。韓桂山總結出降低血糖的“四個八”:每天八小時睡眠,每天喝八次水,每餐八分飽,每天走8000步。他認為:老年人因為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原因,容易失眠,因此必須重視睡眠的質量;喝八杯水,但要因人而異,一次過量的喝水容易引起膈肌向上,胸腔變小,呼吸受阻,血液濃度下降,影響行動能力;糖尿病患者什么都能吃,又什么都不能多吃,最好不要喝稀粥,因為稀粥消化得快血糖就升得快;每天走的8000步,要慢、中、快三種速度交替進行才能達到鍛煉的目的。他把運動生理和治病機理結合起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韓桂山還經常到各個場合宣傳他的健康理念,他把堅持健康生活方式的好處編成順口溜到處宣傳,一個人身體好了“個人不受罪,子女不受累,節約醫療費,貢獻新社會……”瑯瑯上口的語言收到了極好的宣傳效果。
已79歲的韓桂山如今耳不聾、眼不花,思維和行動敏捷,對時尚化非常敏感,他用手機和四方的親朋好友聯絡,每天收發短信不斷,手機的各種功能年輕人會的他也一樣熟悉。盡管如此,他還常抱怨自己跟不上時代,沒有學會使用電腦上互聯網。
(責編:孫展)